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宝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肾脏
  • 4篇血液
  • 4篇血液透析
  • 3篇透析患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肾脏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肾脏病
  • 2篇细胞
  • 2篇慢性肾脏病
  • 2篇甲状旁腺
  • 2篇腹膜
  • 2篇腹膜透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量
  • 1篇蛋白质丢失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钙化
  • 1篇胸腹
  • 1篇炎症

机构

  • 8篇深圳市人民医...
  • 5篇暨南大学第二...
  • 3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0篇郭宝春
  • 7篇张欣洲
  • 6篇王康
  • 3篇李涌泉
  • 2篇贺晓蕾
  • 2篇马华林
  • 2篇郑学
  • 1篇郭晓静
  • 1篇郭泉
  • 1篇杜冬
  • 1篇缪蕙
  • 1篇谭周勇
  • 1篇邓燕玉
  • 1篇付强
  • 1篇王向阳
  • 1篇张万帆
  • 1篇李涌泉
  • 1篇徐雪英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中的应用
2010年
活性维生素D是慢性肾脏病(CK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现就其在CKD中的适应症、其作用机制和分类、其在CKD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治疗中给药方法和治疗效果做一综述.
邓燕玉郭宝春张欣洲
关键词:肾疾病维生素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CAPD患者24小时腹透液总蛋白量与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24小时腹透液总蛋白量与新发临床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disease,C...
郭宝春
关键词:慢性肾脏蛋白质丢失
文献传递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腹瘘5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腹瘘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与转归。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患者5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出现胸闷、气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大量右侧胸腔积液;胸水透明清亮,蛋白定性试验阴性,胸水蛋白定量〈25g/L,葡萄糖〉40 mmol/L,美蓝试验阳性,DPTA试验阳性。确诊后经抽取胸水、暂停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其中4例患者最终转为血液透析治疗,1例改为间歇性腹膜透析,瘘口愈合后再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结论胸腹瘘有胸腔负压消失的临床特点,用美蓝试验及核素扫描结合胸水生化成分分析诊断胸腹瘘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少。出现胸腹瘘后患者大多转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较难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
马华林张欣洲张欣洲郭宝春
关键词:腹膜透析
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评价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对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30例行PTX的ESRD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再根据Agaston方法计算CAC积分,比较存在CAC者手术前、后CAC积分.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结果 本组30例,有CAC者20例,占66.7%;无CAC者10例,占33.3%.本组患者手术后第6、12个月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CAC积分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PTX可改善患者皮肤瘙痒、骨痛、关节痛等症状,不会导致难以纠正的低钙血症,手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近1年内无一例复发.结论 PTX可安全有效的降低ESRD患者甲状旁腺素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并控制CAC的进展.
郑学缪蕙张欣洲贺晓蕾李涌泉王康郭宝春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甲状旁腺切除术肾透析
CRRT对ICU中MODS患者细胞因子和与CRRT相关脏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究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ICU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IL-6、TNF-α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因MODS入院患者43位,年龄在30~58岁。并按照两种不同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为其中24位患者进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而另外19位患者进行传统疗法——间歇性透析(IHD),观察肾脏各项指标,以及IL-6、TNF-α动态变化。比较两种疗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与患者未治疗前身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运用CRRT较传统疗法更为有效。使用CRRT的患者存活率相对高、死亡率较低。肌酐(SCr)、血清尿氮(BUN)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细胞因子中IL-6、TNF-α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是一项可以有效缓解、稳定MODS患者病情、并治疗MODS患者的疗法。
李涌泉张欣洲张万帆王向阳王康郭宝春
关键词:脏器功能
术后无肝素血液透析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手术后患者无肝素血液透析是否比透析中使用肝素抗凝更加安全。方法将63例外科手术后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血液透析中使用肝素抗凝,研究组行无肝素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治疗过程及治疗后观察透析管路及透析器的凝血程度,在透析结束24h后检测患者APTT、PLT、HGB,观察手术伤口情况。结果无肝素血液透析较血液透析中使用肝素抗凝加重了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程度,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使用肝素更能保证体外循环的顺畅,并未增加术后伤口出血的风险及凝血功能的异常。结论对于外科手术后的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肝素抗凝是安全的,无肝素血液透析带来了更多不良影响。
徐雪英贺晓蕾郑学郭宝春
关键词:血液透析肝素凝血
慢性肾脏病中抗体介导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类似物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恶性肿瘤及化学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等引起的贫血最有效的药物。但部分患者尤其是CKD患者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产生中和抗体,从而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与预后。全面了解抗体介导的PRCA将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给予适当的检测方法,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CKD患者预后。该文对CKD中抗体介导的PRCA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游晓娥马华林王圳张欣洲张欣洲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脏病
复方α-酮酸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α-酮酸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透析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同时,予以复方α-酮酸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全身微炎症状态,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经过复方α-酮酸治疗3个月后,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结论复方α-酮酸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身微炎症状态。
李涌泉李涌泉王康张欣洲郭宝春
关键词:复方Α-酮酸血液透析炎症
下肢隐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下肢大隐静脉-股动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上肢血管耗竭的尿毒症患者,通过大隐静脉-股浅动脉内瘘成形术建立下肢血液透析通路,将大隐静脉转位前置与收肌管上方的股浅动脉端侧吻合,最大限度地保留血管通路的长度,术后随访9~38个月,通过观察瘘管通畅率,内瘘血流量,可供穿刺的血管长度等指标来评价该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例因血栓形成致内瘘失功,1例于术后7个月死于脑出血,其余10例下肢隐股动静脉内瘘都能长期保持通畅,血流量能够满足透析所用,并发症经过临床干预都能使瘘管恢复功能用于穿刺透析。结论针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在上肢建立血液通路的病例,通过下肢大隐静脉-股浅动脉造瘘建立长期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持久的血液透析通路。
付强王康杜冬郭晓静郭宝春谭周勇郭泉
关键词:血液透析下肢
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透析室5年间具有较完整病历资料的死亡患者93例,其中符合猝死标准的有25例。对比分析猝死患者(猝死组)和其他死亡患者(非猝死组)死亡前3个月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死亡前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猝死为因变量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猝死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及每周透析时间小于8h的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猝死组。猝死组患者死亡前1个月的平均透析前收缩压、平均每次透析超滤量均明显高于非猝死组。猝死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猝死组,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较非猝死组明显增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收缩压升高、平均透析超滤量、LAD及每周透析治疗小于8h是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血压控制不佳、容量负荷增加和透析不充分是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李涌泉李涌泉王康张欣洲郭宝春
关键词:血液透析猝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