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朴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内波
  • 3篇内潮
  • 3篇环境数据
  • 3篇海洋环境数据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异
  • 2篇资产
  • 2篇海洋环境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信息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环流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洋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权益
  • 1篇资产估值
  • 1篇资产价值
  • 1篇资产价值评估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9篇郭朴
  • 5篇方文东
  • 3篇王晓芳
  • 3篇孔小丽
  • 3篇王志远
  • 2篇刘云旭
  • 2篇于红兵
  • 2篇张红玉
  • 2篇李翠田
  • 2篇尹毅
  • 1篇龙小敏
  • 1篇余灿花
  • 1篇陈荣裕
  • 1篇徐超
  • 1篇蔡扬
  • 1篇郭俊建
  • 1篇甘子钧
  • 1篇王丽荣
  • 1篇毛庆文
  • 1篇丘福文

传媒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Marine...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大陆坡区的内潮特征被引量:13
2006年
对1998年5月南海北部大陆坡区一定点观测站21天的海流和温度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观测海区的内潮特征信息.结果表明:观测海区的正压潮和内潮均为混合潮,以曰分量最显著,半日分量次之;内潮的K1分潮流振幅最大,达到11 cm/s,O1分潮流的略小,最大达到10.3 cm/s,两者均为逆时针旋转分潮.在300 m深度以下的近底层,内潮呈现明显的周曰振荡,等温线垂向平均变幅达到50m,显示了约14天的大潮/小潮周期变化;内潮携带较高的能量,在140 m以上水层,内潮平均动能占总平均动能的15%-37%,内潮能量主要集中在跃层附近.
郭朴方文东甘子钧陈荣裕龙小敏
关键词:南海北部内潮内波
中国海洋环境数据及其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的现状
2024年
海洋环境数据是人类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数字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环境数据成为新的重要的生产要素。海洋环境数据资产作为一种新的资产形式,如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成为一个新的难题。通过对国内海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得出传统的成本法和收益法及其二者组合的方法是目前海洋环境数据价值评估的基础,发现新时期海洋环境数据的价值评估的方法具有复杂性、灵活性和多维度等的评价方式,对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科学研究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
王晓芳孔小丽郭朴谭华王志远王丽荣张红玉李翠田宋华东苏亮孙辉
关键词:海洋环境数据
海洋环境数据交易定价的关键基础与相关机制
2024年
海洋环境数据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其市场化机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均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数据交易定价是在交易过程中对数据资源及其通过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价,作为数据交易开展的重点和前提,数据交易定价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海洋环境数据特征分析了其交易定价的部分关键基础,包括相关的基本概念、数据确权和价值评估,进而讨论了交易定价的相关机制,包括定价主体、定价方法以及定价策略,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在海洋环境数据的权益分配和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郭朴王晓芳李翠田尹毅孔小丽张红玉于红兵刘云旭王志远
关键词:海洋环境数据
2000—2008年期间南海海面温度的年际与空间变异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2000—2008年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南海海面温度(SST)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着重研究21世纪以来整个南海海域SST年际变化的时空变异,并探讨了其与南海海面风场和海面高度的关系,以及期间南海发生的两次负异常事件的特点和成因。SST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表现为全海盆同相变化,年际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海海盆区,最大的振荡中心出现在吕宋海峡西部和中南半岛东南海区;第二模态呈东西反向的分布特征,异常中心位于吕宋海峡以西区域。结果还表明,南海SST年际变化与经向海面风有密切关系:SST第一模态滞后经向海面风第一模态3个月,最大相关系数为0.74;而SST第二模态和经向海面风第二模态同步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71;SST的第二模态和南海海面高度异常年际变化以及热带太平洋Nio3.4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也有较好的相关,具有大尺度的特征。
丘福文方文东郭朴
关键词:海面温度年际变异EOF分析
南海北部内潮的定点观测资料分析
内潮是近海陆架区内最常见的海洋内波,具有天文潮周期且出现频率相对稳定。南海北部陆架外缘陆坡梯度变化较大,是强内潮良好的发源地,吕宋海峡海底巨大海岭的剧烈地形变化,也会诱发强内潮并传入南海北部海区。内潮的传播将对该海区特别...
郭朴
关键词:海洋水文南海北部
一种海洋环境数据资产化价值分析系统及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环境数据资产化价值分析系统及评估方法,属于资产化价值分析系统技术领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不断的实时监控,并基于对海洋数据环境的实时监控基础上进一步的导入以往10年‑20年内该区域海洋环境变化数据,将采集...
王志远郭朴徐超王晓芳尹毅孔小丽刘云旭
南海西部夏季中尺度海洋环流的年际变异
方文东毛庆文陈荣裕郭俊建郭朴余灿花
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共同资助完成,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现场水文观测资料和卫星海面高度计等资料,分析南海西部夏季离岸海流及其邻近区的中尺度环流。运用统计技术分析卫星高度计多年长时间序列资料,揭示南海...
关键词:
关键词:南海西部年际变异中尺度环流
Internal tid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20-day in-situ mooring observations in 1998
2012年
20-day in-situ ADCP current and CTD data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of the internal tid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NS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1, K1, M2 and S2 constituents of internal tides are energetic and diurnal constituents (O1 and K1) are dominating. In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the current vectors of these four constituents all rotate clockwise and the maximum semi-major axe of internal tidal ellipses is more than 14 cm/s. The variation of ocean temperature shows that the internal tides present obvious quasi-diurnal oscillation and the average amplitude reaches 50 m. Furthermore, these internal tides carry high energy and appear to be intermittent. The maximum values of KE (PE) during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are up to 2 (3.5) k J/m^2 for diurnal internal tides, and up to 1 (1.5) k J/m^2 for semidiurnal internal tides.
蔡扬郭朴方文东
关键词:ENERGY
近海陆架区内潮观测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内潮是近海陆架区内最常见的海洋内波,一般是由正压潮经过特殊地形或海况激发产生,内潮由此具有天文潮周期且出现频率相对稳定。频繁出现的内潮对人类海上活动的影响有弊也有利,它可引发强烈的海水混合或产生上升流,使深层营养盐提升从而形成丰富的渔场;而大振幅内潮或由其演变出的强孤立内波会干扰海洋工程作业,对建成的石油钻井平台和海底油气管道构成严重的威胁;内潮导致的水体扰动还会对海上舰船的行驶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近海陆架区内潮的观测研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对内潮的一些相关特点做了简要介绍,主要论述了国际上近海陆架区内潮观测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近几年来观测方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并着重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区内潮研究现状,讨论了目前南海内潮观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今后开展进一步观测研究的思路。
郭朴方文东于红兵
关键词:内潮陆架区内波南海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