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D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 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30例乳腺手术标本中的PCDGF及其中7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ean 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中PCDGF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乳腺癌组织(P<0.05)。乳腺癌中PCDGF阳性组MVD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VEGF阳性组MVD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CDGF在乳腺癌中特异性表达,调节协同VEGF调控乳腺癌血管形成,有望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指标和抗血管治疗的新靶点。
- 张禄尧孙伟郭璐
- 关键词:乳腺肿瘤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脐血DC-CIK共培养体外抗肿瘤效应及趋化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人淋巴瘤raji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及CIK细胞的趋化性。方法采集健康产妇分娩的正常足月胎儿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CIK、DC细胞。将成熟DC和CIK混合培养3d,用MTT法检测CIK、DC-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趋化试验检测CIK细胞的趋化性。结果 CIK、DC-CIK细胞对K562、raji、MCF-7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DC-CIK杀伤活性明显高于CIK。趋化试验显示,IL-8、MCP-1作用后穿过微孔滤膜的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结论 DC-CIK共培养可明显提高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IL-8、MCP-1对CIK细胞存在趋化性。
- 李贵新李鹏鑫郭璐路中张金龙张敏
- 关键词:脐血过继免疫治疗趋化性
- 乳腺癌细胞中E1AF,MMP-1和MMP-9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35s中E1AF,MMP-1和MMP-9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种不同乳腺癌细胞中MMP-9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株中E1AF,MMP-1及其mRNA表达.结果 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E1AF基因、MMP-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与MMP-9的表达高于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E1AF的表达与MMP-1,MMP-9的表达存在相关性,E1AF可能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子.
- 郭璐李贵新路中李文通陈敏张禄尧
- 关键词:MMP-1MMP-9MCF-7MDA-MB-231MDA-MB-435S
- 乳腺癌组织p53和nm23及VEGF表达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p53、nm23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微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乳腺癌标本中p53、nm23蛋白、VEGF及CD34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53、nm23蛋白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53.12%和68.75%。p53蛋白表达和VEGF有一致性,呈正相关,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p53蛋白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nm23基因和VEGF在乳腺癌标本中无一致性和直接相关性,在nm23基因表达阴性和VEGF阳性标本中MVD较高,这种现象多见于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结论:p53基因可能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影响瘤内MVD,促使乳腺癌发生转移;而nm23基因可能不是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影响乳腺癌转移。
- 李贵新郭璐李鹏鑫路中孙秀梅马长庚刘康刘锦
- 关键词:乳腺肿瘤蛋白质P53
- 异丙酚的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细胞遗传物质可能产生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及胎肝微核试验检测异丙酚对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骨髓微核试验:异丙酚7.5mg/kg,25.0mg/kg和50.0mg/kg 3种剂量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2.50±1.22)‰,(2.33±1.51)‰,(2.67±1.03)‰,均为阴性结果(P>0.05)。胎肝微核试验:3种剂量的微核率分别为(2.39±1.26)‰,(3.01±1.88)‰,(2.98±1.87)‰,均为阴性结果(P>0.05)。结论异丙酚对小鼠细胞染色体不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
- 范淑英郭璐
- 关键词:异丙酚微核染色体畸变
- ALD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ALDH1)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结果 ALDH1在4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高表达率为49%,ALD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胃壁的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患者预后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 ALDH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胃壁的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ALDH1可能成为患者预后评价的标准之一。
- 巩佃霞李贵新路中黄琰杨东傅俊凯郭璐李方超
- 关键词:胃肿瘤ALDH1免疫组织化学
- 腹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Ⅳ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腹部射频热疗联合FOLFOX6方案腹腔化疗治疗Ⅳ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96例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FOLFOX6方案化疗。腹膜转移和腹水患者给予腹腔灌注化疗。研究组50例,每周期第1、3、5天给予腹部射频热疗60min。对照组46例,不进行热疗。每14d重复,完成4个周期1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腹部疼痛治疗有效率和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为72.0%,对照组为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部疼痛患者42例,疼痛治疗有效率95.2%,对照组腹部疼痛患者40例,疼痛治疗有效率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射频热疗可以提高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的近期疗效,提高腹部疼痛治疗有效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 李贵新路中孙秀梅马长庚刘康刘锦郭璐李鹏鑫
- 关键词: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