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平
-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遂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遂昌县54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演变规律,为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遂昌县1950~2003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54年共报告传染病19种(64933例),年平均发病率639.91/10万,死亡率7.79/10万,总病死率1.22%。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麻疹、菌痢、疟疾、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有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和疟疾、乙脑、钩体病,近10余年相对稳定的主要有甲肝、菌痢和肺结核,呈上升趋势的主要有乙肝、淋病和梅毒。结论:今后应重点加强对乙肝、淋病、梅毒等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防治。
- 叶水福王祥云金忠平
- 关键词:传染病
- 1950-2006年浙江遂昌县细菌性痢疾流行动态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搜集遂昌县1950-2006年该病疫情资料并系统分析。结果1950-2006年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17138例,年平均发病率158.25/10万, 发病率总体呈稳中下降趋势;死亡110例,年平均死亡率1.02/10万;季节主要集中于8~10月份,占59.94%;地区主要分布于县城及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1990年后爆发病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预防和控制菌痢的重视,以学生和儿童为重点,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学校水源和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管。
- 叶水福金忠平
- 关键词:痢疾杆菌性流行病学
- 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
- 2008年
- 目的查明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方法通过查询有关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登记记录、每日报告新发病例等方法搜索病例,描述疫情的流行强度和三间分布;用分析流行病学,分别对高中生与初中生、住校生与通校生、男性与女性等不同人群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寻找病因线索;选择实验室确诊的学生病例44例为病例组,与病例同性别、同班级、同走读或住校、9月份以来没有发热的学生88人为对照组,开展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查找疾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结果从2007年9月20日至10月23日,该校共报告甲型副伤寒病例122例,罹患率为8.2%,4例并发中毒性肝炎或肾炎,其他患者病情均较轻,经住院隔离治疗后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无死亡;高中生罹患率(10.6%)高于初中生(6.7%),2周内在学校周围饮食店就餐史(OR:6.60,X2=10.29,P=0.001)和2周内与同学有拼餐史(OR:4.93,X2=5.11,P=0.020)为本次暴发的危险因素。结论2周内外出学校周围饮食店就餐是引起此次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学生拼餐和生活密切接触分别是疫情前期和后期造成人相互传播,促进疫情的扩散的危险因素。
- 金忠平王平潘金仁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调查
- 遂昌县2001~2005年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
- 2006年
- 雷仙育李立壮金忠平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农业生产身心健康人民群众传染性
- 一起旅行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被引量:5
- 2012年
- 2011年7月18日,遂昌县一个赴厦门旅游的旅行团在返程途中,多名游客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抵达遂昌后在县人民医院就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组织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该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现将本次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 毛文英杨敏金忠平周文龙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旅行团中毒调查疾控中心
- 农村社区疾控工作中责任指导制度的实践被引量:1
- 2008年
- 金忠平柴晓东周秀达
- 关键词:农村社区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工作预防保健服务
- 1990-2006年浙江省遂昌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浙江省遂昌县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演变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遂昌县1990-2006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和死亡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7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14328例,年平均发病率373.90/10万,死亡率0.84/10万,总病死率0.22%。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淋病和甲型肝炎;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实施免疫策略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相对稳定的有菌痢和肺结核等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的主要有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结论实行免疫接种的传染病控制最为有效,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利于降低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
- 叶水福李小明王遂龙周武琴周兴爱金忠平王祥云
- 关键词:传染病免疫
- 浙江遂昌县一起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初探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分析浙江遂昌县2005年2~6月爆发的一起风疹疫情的流行规律、流行特征及其不同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病例血清的风疹IgM抗体,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风疹病毒核酸,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选择采取不同防治措施的两所中学,对比分析其防治效果。结果本次流行疫情累计发病996例,发病率为440.34/10万,历时4个月,高峰集中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男女性别比为1.11∶1,主要集中于中小学,中学生占71.89%,小学生占21.18%,年龄分布10~岁占36.55%,15~岁组占55.62%。结论在低年龄组儿童中开展风疹疫苗接种后,婴幼儿及小学生发病率明显降低,中学生及成人成为风疹爆发的重点人群,建议将免疫对象范围扩大到中学生和成人,流行期可应急接种。采取应急接种的控制效果要好于采取一般性综合防治措施。
- 叶水福金忠平项春燕蓝文斌
-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应急接种
- 浙江遂昌县1987至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遂昌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遂昌县 1987~ 2 0 0 1年该病疫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5年累计报告 15 2例 ,发病率处于低中水平 ,农民占 89.47% ,学生占 5 .2 6% ,11月至次年1月和 7~ 8月为两个发病高峰 ,主要分布于 3个乡镇。 1997年后原疫区以外乡镇病人相对增多。结论 根据流行趋势 ,应加强疫情监测、灭鼠和接种疫苗。
- 叶水福金忠平胡振达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 2001~2005年遂昌县法定传染病重点疫情动态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遂昌县5年来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452.20/10万,死亡率为0.46/10万,病死率为0.08%。重点传染病主要为血源性传播传染病如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76.38/10万,占发病总数的38.98%。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84.91/10万,占发病总数的18.80%。淋病、梅毒等性病年均发病率为75.22/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71%。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74.97/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59%。甲肝年均发病率为13.18/10万,占发病总数的2.91%。麻疹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占发病总数的1.03%。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2.03/10万,占发病总数的0.45%。结论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落实,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改善农村生活卫生环境,保证饮用水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 雷仙育李立壮金忠平
-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