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创光

作品数:29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篇代谢
  • 7篇鲮鱼
  • 6篇C-
  • 5篇排泄
  • 3篇放射性
  • 3篇ZN
  • 3篇^125I
  • 3篇DDT
  • 3篇I
  • 2篇丁草胺
  • 2篇毒死蜱
  • 2篇对虾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学
  • 2篇食物
  • 2篇示踪
  • 2篇水生
  • 2篇降解
  • 2篇AG
  • 1篇大蟾蜍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嘉应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7篇钟创光
  • 9篇陈舜华
  • 9篇赵小奎
  • 4篇张奕强
  • 3篇何建国
  • 2篇江世贵
  • 1篇刘振声
  • 1篇陈云凤
  • 1篇张以顺
  • 1篇李加儿
  • 1篇王英永
  • 1篇符云
  • 1篇区又君
  • 1篇罗剑文
  • 1篇陈竹
  • 1篇刁俊明
  • 1篇刘永坚
  • 1篇刘栋辉
  • 1篇许佳玲
  • 1篇李贵生

传媒

  • 7篇核农学报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热带海洋
  • 2篇广东省生物物...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I-TriBPA在鲮鱼中的积累、分布和代谢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目前全球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溴化阻燃剂。在土壤水体沉积物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以及人体内已检测到其存在[1]。另有研究表明,TBBPA可能是一种环境内分泌...
徐永丰冯义韬钟创光
2-碘芴在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中的积累、分布、代谢和排泄被引量:1
2016年
卤代芴是近年发现的新型环境污染物,目前尚无其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报道。以^(125)I-2-碘芴(^(125)I-2-IFlu)作为2-碘芴(2-IFlu)的放射性示踪剂,研究了2-IFlu在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中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同时,以2-溴芴(2-Br Flu)作为2-IFlu的质谱示踪剂,进一步对2-IFlu在鲮鱼体内的生物转化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鲮鱼对2-IFlu的积累表现为波浪式增长,浓集系数在积累7 d时达到1 251.13。2-IFlu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积累在鲮鱼的胆囊部位,峰值时所占比例超过生物总吸收量的60%,此时胆囊的浓集系数达78.85×103。鲮鱼对2-IFlu的排泄具有清晰的快、慢两个排泄阶段,排泄实验开始后短时间内拥有较快排泄速度,残留率降至19.20%,之后转入慢速排泄。快排泄期2-IFlu及其代谢物仍主要分布于胆囊部位,慢排泄期时分布于其余内脏和剩余组织中。对胆汁的甲醇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放射自显影分析发现,积累4 d时鲮鱼胆汁中的2-IFlu全部以其代谢物形式存在,主代谢产物为3种大极性物质。经质谱确认,鲮鱼胆汁中的2-IFlu代谢主产物为2-IFlu-硫酸酯、2-IFlu-(OH)-硫酸酯、2-IFlu-葡萄糖醛酸和2-IFlu-(OH)-葡萄糖醛酸。表明2-IFlu进入鲮鱼体内后,很快被转化为一相代谢氧化产物,随之发生后续的二相代谢过程进一步转化为极性基团加合的代谢产物,最终排出体外。
冯义韬钟创光
关键词:鲮鱼代谢
草鱼对葡萄糖的代谢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应用 U14 C葡萄糖研究了草鱼( Ctenopharynopdon idella C& V) 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在禁食50 h 后和正常投喂96 h 之后, 分别测定草鱼肝脏和肌肉中各营养成分中的放射活度.结果表明: 贮留在禁食组鱼体内的放射活度占注射量的2965 % , 其中结合入肝糖原、肌糖原、肝脂肪和肌脂肪的放射活度分别为078 % 、318 % 、020 % 和042 % ; 贮留在正常投喂组鱼体内的放射活度占注射量的5381 % , 其中进入肝糖原、肌糖原、肝脂肪和肌脂肪的放射活度分别为194 % 、231 % 、073 % 和06 % . 初步证明草鱼对葡萄糖的利用率相对较差.
刘永坚陈竹刘栋辉田丽霞钟创光
关键词:草鱼糖原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技术培训探索被引量:2
2021年
仪器共享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多种实验技术服务,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研支撑部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大型精密光学仪器,具有使用频率高、功能多、操作复杂等特点。仪器共享平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共享使用情况尝试多种相关人员培训方式,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多用户的培训模式以供仪器共享平台工作人员参考。
许佳玲罗剑文钟创光陈云凤龙钊张以顺
关键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开放共享
^(14)C-丁草胺和^(14)C-毒死蜱在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中的积累和代谢被引量:1
2000年
鲮鱼 Cirrhina molitorella能迅速积累水中的~(14)C-丁草胺和~(14)C-毒死蜱并在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在8d时丁草胺组的鲮鱼各器官组织放射比活度高低次序为:内脏团>鳍>整体>眼>鳃>肌肉>剩余部分,分别为其峰值的20.4%、27.1%、11.6%、39.7%、10.3%、9.4%和6.2%.在毒死蜱组,鳍的放射性比活度峰值出现在2 h,其余器官的在12 h~1d之间出现,各器官组织的峰值高低顺序为:内脏团>整体>鳍>眼>剩余部分>鳃>肌肉;在第8天时各对应器官组织的比活度分别为其峰值的11.5%、12.6%、17.3%、13.6%、10.7%、17.5%和10.4%.共层析法研究表明了草胺很快被降解为DA等极性较大的物质,母体丁草胺的比例很低;相对于丁草胺,毒死蜱较难降解,其代谢物以TCP为主.鲮鱼中的丁草胺的结合态为19.1%~64.5%,毒死蜱的结合态为14.4%~72.8%.
张奕强钟创光张海清赵小奎Carvalho F.P.
关键词:代谢
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的组织细胞病理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对广东省湛江市一个养殖场养成期日本对虾和一个育苗场育苗期仔虾进行组织病理和电镜检测,在其肝胰腺上皮细胞核中发现中胸腺坏死杆状病毒,在宿生细胞核中不形成包涵体,呈游离状,成熟病毒粒子大小322um×73um,所致宿主细胞核肿大,染色质边移减少,细胞坏死解体.
何建国李贵生钟创光
关键词:日本对虾组织病理
示踪法研究斑节对虾对磷酸盐的直接吸收被引量:1
1996年
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斑节对虾对水中磷酸盐的直接吸收,结果显示斑节对虾能从水环境中直接吸收磷酸盐,但其浓集能力较弱,各器官对水中32P的波集能力为:鳃>头胸甲>肝胰腺>肌肉;48h鳃对32P的浓集系数为6.38,为肌肉的14倍,对浓集系数的合理计算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钟创光何建国
关键词:斑节对虾
FDP对罗非鱼吸收、降解DDT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罗非鱼能较快的吸收水体中的DDT并在6h达到积累高峰,DDT在各器官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按24h放射性活度的高低排列是:肝胰脏、胆囊、肠、脑、鳃和肌肉.肝胰脏在24h的浓集系数为48477,是肌肉的57倍.纯中药鱼病保护剂──FDP能促进罗非鱼对DDT的吸收和降解.罗非鱼经FDP浸泡后,在暴露于14C-DDT6h内,能普遍的提高各器官对DDT的吸收能力.肝胰脏积累DDT的能力加强,达对照组的1.69倍.24h经FDP处理的罗非鱼肝胰脏的总放射性活度明显下降,极性降解产物比例增加.说明FDP对罗非鱼的肝胰脏的解毒功能有促进作用.
钟创光何建国
关键词:FDP罗非鱼DDT降解
鲮鱼对食物和水中^(110m)Ag的吸收和排泄
2004年
鲮鱼鱼苗摄食110mAg标记的人工饵料后排出十分快速 ,摄食 2 4h至第 7d后 ,鱼整体的放射性迅速降低约为 0h的 2 .62 % ,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很不均匀 ,其分布的比活度次序为肝>肠 >胆 >眼 >鳃 >剩余 >肌肉 ,肝脏、肠和胆最高 ,各占总体的 48.1 4% ,1 8.43.%和 1 5 .4%。110mAg从水中进入鱼体内的浓集系数 (CF)随积累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至第 1 3d上升为 2 0 8.6。排出速率相对于从食物途径的较为缓慢 ,第 1 5~ 2 8d后体内的放射性活度为 0h的 2 0 .1 %和1 6.7%。排出过程分为快相和慢相 ,0~ 2d内为快相 ,2d后为慢相 ,慢相的生物半排出期为2 2d。在积累和排泄期间110mAg在鱼体内的分布也主要积累在内脏 ,均约占总活度的 80 %。
陈舜华钟创光
关键词:鲮鱼食物水体排泄放射性核素
几种海洋软体动物对低放射性水平^(65)Zn和^(134)Cs的积累、分布和排泄被引量:7
1993年
在大亚湾核电站附近的潮间带采集腹足类的滨螺(Littorinopsis sp.)、桑椹螺(Clypemorus humilis)、沟纹笋光螺(Terebralia sulcata)和瓣鳃类的畸心蛤(Anomalocardio flexuosa),于室内进行^(65)Zn和^(134)Cs的吸收积累、分布和排泄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海洋软体动物对低放射性水溶液的^(65)Zn有较大的吸收能力,且腹足类大于瓣鳃类。积累试验第9天,滨螺、桑椹螺、沟纹笋光螺对^(65)Zn的吸收率分别为32.33%、37.30%和15.14%,畸心蛤为11.95%;腹足类的3种螺对^(134)Cs的吸收率分别为1.30%,1.08%和1.53%,畸心蛤为1.39%。^(65)Zn在畸心蛤各器官组织的分布顺序为:外套腔液>鳃>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贝壳>足。排泄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动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积累按方程式y=A.e^(-λτ)的规律下降。
陈舜华徐利生赵小奎钟创光刘振声李藻发
关键词:放射性锌65铯134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