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忠辉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颞下梭状回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
- 目的手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传统的前颞叶切除术疗效确切,但在切除局限于内侧颞叶的致痫灶的同时,过度去除了外侧颞叶新皮质,增加了失语、视野缺损和记忆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几率。因此,Wieser和Yasargil等于198...
- 杨朋范张辉建林巧梅珍裴家生田君贾延增钟忠辉
- 关键词:颞叶内侧癫痫海马结构杏仁核切除术
- 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癫痫的不良反应分析
- 目的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不良反应较传统抗癫痫药物少见,但其毒副作用仍不能忽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奥卡西平单...
- 林巧杨朋范钟忠辉尚明超池彬王守森
- 颞顶枕叶离断术治疗后头部难治性癫痫15例
- 目的对局限于一侧后头部颞顶枕叶的致痫灶,颞顶枕多脑叶切除手术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癫痫控制效果,但手术存在历时长、术中出血多、感染、脑积水等发生率高等严重问题。福州总医院癫痫中心自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采用顶枕或颞顶枕...
- 杨朋范张辉建裴家生陈其钻林巧梅珍贾延增范雅操钟忠辉
- 关键词:离断术难治性癫痫顶枕叶
- 文献传递
- 不同术式选择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记忆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选择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2013年共248例海马硬化性颞叶癫痫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3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ATL),165例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elective amygdalohippocampectomy,SAH)。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两年分别接受临床记忆功能评估。结果 ATL组和SAH组优势半球侧手术的患者临床记忆商数(memory quotient,MQ)在术后3个月(74.5±16.2,75.6±19.5)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两年(75.1±14.1,76.1±17.6)略有恢复但仍然显著低于术前(82.9±15.8,83.2±21.2)(P〈0.05),其中SAH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两年相较术前MQ的减低程度都小于ATL组(7.6 vs.8.4;7.1 vs.7.8);ATL组和SAH组非优势半球侧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的MQ(87.2±15.1,88.1±16.9)均高于术前(85.5±13.5,85.3±19.7),但无统计学意义,至术后两年时,两组患者的MQ(92.8±12.7,93.7±17.1)对比术前都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其中SAH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ATL组略大(8.4 vs.7.3)。结论相比于ATL,SAH可能更有利于保护海马硬化性颞叶癫痫患者的术后记忆功能。
- 贾延增杨朋范林巧梅珍张辉建裴家生陈其钻钟忠辉王守森
- 关键词: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术式颞叶癫痫记忆
- 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癫痫的不良反应分析
- 林巧杨朋范钟忠辉尚明超池彬
- 影响检测体内胰岛素抵抗结果的因素
- 2003年
- 钟忠辉夏向南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IR生物学胰岛细胞Β细胞流行病学
- 儿童良性枕叶癫痫47例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 目的枕部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occipital paroxysms, BCEOP)由Gastaut于1982年提出,引起重视,此后逐渐发现其临床表现多样,发病...
- 梅珍安榕榕刘海云林巧钟忠辉
- 关键词:脑电图长程视频脑电监测
- 文献传递
- 颞顶枕叶离断术治疗单侧后头部难治性癫痫29例
- 目的对局限于一侧后头部颞顶枕叶的致痫灶,颞顶枕多脑叶切除手术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癫痫控制效果,但手术存在历时长、术中出血多、感染、脑积水等发生率高等严重问题。福州总医院癫痫中心自2009年9月至2016年3月采用顶枕或颞顶枕...
- 杨朋范裴家生林巧张辉建梅珍贾延增陈其钻尚明超钟忠辉
- 关键词:离断术难治性癫痫顶枕叶
- 文献传递
- 三类降压药降压效果、T/P比值及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比较三类 (氨氯地平、苯那普利、比索洛尔 )长效降压药降压疗效、T/P比值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为三组 ,分别给予氨氯地平、苯那普利、比索洛尔治疗 6周后 ,比较这三类药物的降压疗效、谷峰比值及对微循环、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结果 :三组降压幅度比较 ,除氨氯地平组的收缩压 (SBP)降压幅度与苯那普利组有明显差异外 (P <0 .0 1) ,余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组降压药总有效率分别为氨氯地平组 93.3%,苯那普利组 86 .7%,比索洛尔组 90 .0 %,各组间比较也无显著差异 (P>0 .0 5 )。降压T/P比值结果表明 ,各组均大于 5 0 %,氨氯地平组最大 ,苯那普利组最小。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观察表明 ,氨氯地平组、苯那普利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血流流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对袢周影响不明显 (P >0 .0 5 ) ,而比索洛尔组对甲襞微循环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三组药物均显示很好的降压效果 ,但氨氯地平组对 2 4h血压控制最好 ,而比索洛尔组对心率、血脂有不利影响 ,氨氯地平组、苯那普利组可改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比索洛尔则无改善作用。
- 钟忠辉刘国树孟凡华刘凤英李向红赵秀梅
- 关键词:降血压药物苯那普利比索洛尔微循环
- 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并发症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9
- 1999年
- 目的探讨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并发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两种起搏方式673例(非生理性起搏525例,生理性起搏148例)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随访时间最长22年3个月,最短1个月。结果两种起搏方式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非生理性起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1%,生理组为19.6%(P>0.05)。非生理性起搏组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为4.2%、心房颤动发生率为6.9%,高于生理组的0%(P<0.001),脑梗塞发生率为2.5%;生理组无起搏器综合征、心房颤动发生,脑梗塞发生率仅为0.1%,本组并发症主要为感知过度及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其发生率均为7.4%,高于非生理组的1.1%(P<0.01),PMT为本组所特有并发症。结论生理组并发症多因起搏器调整不当所引起,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通过调整起搏器可得到解决[1]。非生理性起搏并发症多与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关,这些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部分患者需更换起搏方式。
- 耿仁义朱中林钟忠辉
- 关键词:人工起搏器生理性非生理性并发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