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冬梅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角膜
  • 1篇眼感染
  • 1篇增殖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植入
  • 1篇术后
  • 1篇内障
  • 1篇内障摘除术
  • 1篇人工晶体
  • 1篇人工晶体植入
  • 1篇维甲酸
  • 1篇细胞移行
  • 1篇细胞增殖
  • 1篇细菌性
  • 1篇细菌性感染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细胞
  • 1篇晶体植入

机构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吴静安
  • 3篇陈冬梅
  • 2篇晏晓明
  • 1篇史秀茹
  • 1篇岳以英
  • 1篇薛荣芳
  • 1篇应世灏
  • 1篇冯金玲
  • 1篇翟影

传媒

  • 1篇眼科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感染的评价
1997年
为比较0.3%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与0.3%环丙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及其它外眼细菌性感染的疗效,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19只眼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显示0.3%盐酸洛美沙星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8%、94.7%及90%,细菌转阴率分别为98.6%、100%及100%;0.3%环丙沙星滴眼液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3%、73.3%和87.5%,细菌转阴率均为100%。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晏晓明吴静安翟影陈冬梅薛荣芳岳以英冯金玲应世灏史秀茹
关键词:眼感染细菌性感染
维甲酸对人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和移行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探讨维甲酸对角膜基质创伤愈合的可能的作用。方法 :利用细胞计数法、 MTT法观察维甲酸对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利用缺损闭合实验观察维甲酸对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移行的影响。结果 :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显示 ,维甲酸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 F检验 ,P<0 .0 5) ,抑制率在 11.4 %~ 39.2 %。细胞计数法还显示 ,0 .5%苔芬兰染色示各组活细胞率均在 90 %以上 ,未见细胞毒性。缺损闭合实验表明 ,10 - 6 M维甲酸组缺损平均愈合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维甲酸抑制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移行。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理解控制角膜基质细胞生长分化的机理 。
晏晓明陈冬梅吴静安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移行维甲酸
白内障术后一年角膜内皮细胞持续损失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828±400)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Hexa%)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损失,中央为12.6%,上方为35.5%;术后12个月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损失分别上升为16.2%和43.0%。术后一年内有持续的内皮细胞损失。术后上方、中央角膜Hexa%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在术后12个月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存在持续损失,故术前检查密度较低的内皮,不仅要估计是否经得住手术创伤,还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术后长期慢性内皮细胞损失。
陈冬梅吴静安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角膜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