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英
- 作品数:20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产学研合作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重大新药创制(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消痹膏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外敷剂消痹膏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将ICR小鼠(或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黄凡士林)、阳性对照组(扶他林乳胶剂)及消痹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腹部脱毛处外敷相应药物。采用热板法、醋酸法致小鼠疼痛模型,外涂二甲苯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注射角叉菜胶致大鼠慢性炎症模型,考察各组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镇痛实验显示,消痹膏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热板法致小鼠疼痛痛阈值,且优于阳性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痹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明显抑制醋酸法致小鼠疼痛反应(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抗炎实验显示,消痹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度(P<0.01,P<0.05)。结论:消痹膏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 郭梦如何东仪姚广涛秦亮甫李鹤符胜光陈华英甄滢滢
- 关键词:镇痛作用抗炎作用
-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Meta分析
-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收集1998~2006年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的临床研究文献...
- 张立波陈华英谢家骏
- 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根据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血塞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1995年至2011年期间发表的有关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对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不同适应症(脑梗死、心绞痛、椎-基底动脉缺血)、不同剂量(100mg~300mg/d、400mg/d、500mg~600mg/d)、不同对照措施(常规治疗、其它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36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塞通注射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1.88,95%CI(1.34,2.65),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脑梗死亚组[OR=1.76,95%CI(1.13,2.72),P<0.05]、心绞痛亚组[OR=2.50,95%CI(1.19,5.25),P<0.05]、500mg~600mg/d亚组[OR=3.44,95%CI(1.52,7.81),P<0.01]、其它药物亚组[OR=1.88,95%CI(1.34,2.65),P<0.01]中,血塞通注射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椎-基底动脉缺血亚组[OR=2.92,95%CI(0.77,11.04),P=0.88]、100mg~300mg/d亚组[OR=3.02,95%CI(0.96,9.52),P=0.06]、400mg/d亚组[OR=1.48,95%CI(0.99,2.22),P=0.06]、常规治疗亚组[OR=1.91,95%CI(0.96,4.23),P=0.11]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注射液的安全性低于对照组,临床应用时需加以关注,但血塞通注射液的安全性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 陈华英张立波金若敏
-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META分析亚组分析
-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OTC类解热镇痛药,肝毒性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对APAP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使用miRNA芯片、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发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循环miRNA和血清酶等,在临床和动物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经典生物标志物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联合评价有利于提高预测和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结合APAP肝毒性机制的研究,对近年来发现的APAP肝毒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类描述,为临床应用APAP时出现肝毒性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供其他具有潜在肝毒性类药物的研究提供借鉴。
- 陈华英张跃飞金若敏
-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生物标志物
- 北豆根致大鼠肝损伤血清酶学生物标志物变化特征研究
- 目的:探讨血清酶学生物标志物总胆汁酸(TBA)、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精氨酸酶Ⅰ(Arg Ⅰ)对北豆根致大鼠肝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Wi...
- 乔靖怡金若敏姚广涛陈华英徐婷婷
- 基于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四逆汤配伍减毒规律研究
- 目的: 细胞色素P450酶作为人体重要的Ⅰ相药物代谢系统,其活性可被许多药物诱导或抑制,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本论文通过考察四逆汤不同配伍组成对肝药酶的影响,探讨基于肝细胞色素P450的四逆汤减毒配伍规律。
方法: ...
- 陈华英
-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生物标志物IncRNAs的探索性研究
- 目的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IncRNA)可同时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越来越多的报道,一些与肝脏疾病相关的IncRNAs正成为疾病诊断、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陈华英甄滢滢金若敏
- 复方对菊颗粒致肝损伤潜在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 陈华英
- 尿感方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尿感方治疗尿路感染的药效。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组、尿感方高、低剂量组(54.29,27.15 g.kg-1)。各组连续ig给药7 d,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同容积蒸馏水,第7天测定其体内抗菌、抗炎作用。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组、尿感方高、低剂量组(38.01,19.01 g.kg-1)。给药方法小鼠,第7天观察其对尿路感染模型大鼠的影响、对大鼠5 h尿量的影响、对大鼠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的影响。结果:尿感方给药剂量为38.01 g.kg-1时尿感模型大鼠尿菌落计数、肾脏病理等级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剂量为54.29 g.kg-1时感染小鼠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剂量分别为54.29,27.15 g.kg-1时致炎小鼠耳肿胀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P<0.05);剂量为38.01 g.kg-1时大鼠5 h尿量及尿SIgA含量明显多于正常组(P<0.01)。结论:尿感方可从抗菌、抗炎、利尿、增强局部免疫等多方面起效,具有治疗尿路感染的作用。
- 孙怡婕贺敏金若敏符胜光李秀芳张茜高建东陈华英盛云华蒋健
- 关键词:尿路感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 药酶诱导剂对附子毒性的影响
- 目的 观察典型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酶系(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干预给药对生附子毒性的影响,初步研究肝药酶对生附子毒性成分在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用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干预三天,测定小鼠LD50或观察大鼠频发性室性早...
- 陈华英姚广涛金若敏
- 关键词:生附子半数致死量心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