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27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水青冈
  • 4篇群落
  • 4篇米心水青冈
  • 3篇种群
  • 2篇地形
  • 2篇锐齿槲栎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适应性
  • 2篇种群更新
  • 2篇槲栎
  • 2篇胁迫
  • 1篇低温胁迫
  • 1篇地理种源
  • 1篇对光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银杉
  • 1篇幼树
  • 1篇入侵
  • 1篇生理生态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0篇陈志刚
  • 7篇谢宗强
  • 6篇樊大勇
  • 5篇熊高明
  • 3篇张谧
  • 1篇张旺峰
  • 1篇郑海水
  • 1篇赵常明
  • 1篇张旺锋
  • 1篇于倩

传媒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隙与林下环境对锐齿槲栎和米心水青冈种群更新的影响被引量:29
2005年
锐齿槲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 )和米心水青冈(Fagusengleriana)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地中海拔地段的主要建群种,对水土保持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在神农架地区的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了这2个种群在林隙和林下不同光环境中的更新状况和径级结构;利用便携式Licor_6 4 0 0光合仪测量了2种苗木的光饱和及光诱导曲线,探讨了光对这2个树种更新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林地中,锐齿槲栎和米心水青冈种群都有充足的幼苗库,锐齿槲栎幼苗以实生为主,米心水青冈幼苗以萌生为主;从幼苗到幼树的转化过程中,锐齿槲栎的成活率几乎为零,而米心水青冈的成活率约为6 %~8% ;在两者的混交林中,米心水青冈种群呈稳定的金字塔形年龄结构,而锐齿槲栎则是某一生长阶段的种群占据主导地位。光饱和曲线显示,对2年生同生群苗木,在林窗下,锐齿槲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4.6 1μmol·m-2 ·s-1)比米心水青冈的(4.16 μmol·m-2 ·s-1)要高;而在林冠下,米心水青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3.89μmol·m-2 ·s-1)比锐齿槲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3.6 8μmol·m-2 ·s-1)要高。无论在林窗下或林冠下,米心水青冈幼苗的光饱和点比锐齿槲栎的要低。两者混交林下的光诱导曲线显示,与米心水青冈幼苗?
陈志刚樊大勇张旺锋谢宗强
关键词:林隙锐齿槲栎米心水青冈种群更新径级结构净光合速率
神农架锐齿槲栎种群更新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神农架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相对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是该地区落叶阔叶林重要的建群种之一,是其山地植被垂直带上的一个重要类型,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
陈志刚
关键词:锐齿槲栎落叶阔叶林种群更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文献传递
数字高程模型在群落内物种共存研究中的应用——以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地形模型建立为例被引量:9
2005年
地形是环境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之一。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以往研究中地形因子只能作为背景因子介入 ,无法分析地形的细微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该文将数字高程模型引入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研究 ,以神农架米心水青冈 (Fagusengleriana)_曼青冈 (Cyclobalanopsisoxyodon)群落固定样地的地形分析为例 ,介绍DEM的建立及地形因素的提取。摸拟 0 .96hm2 样地的地形变化 ,发现样地总坡向为西偏北 30° ,总坡度为 4 0 .0 1° ,最大坡度为74 .6° ,最小坡度为 18.2° ,DEM的精度为 0 .4m。选择群落中 2 4种植物与坡度、坡向及坡位等地形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不同的种对地形变化的反应不同。该次研究中 ,DEM量化了地形数据 ,使之可以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 ,为在连续面上分析地形因素对群落内植物分布的影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DEM在小尺度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原数据的采集 ,该次研究中的地形数据为人工野外测量 ,研究规模受到一定限制。
张谧熊高明陈志刚樊大勇谢宗强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群落物种共存DEM地形
神农架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林群落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被引量:53
2008年
采用样方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的群落组成、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常绿针叶林特征,以中小型革质、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下苔藓层发达。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乔木层主要优势科有松科(Pinaceae)、桦木科(Betul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槭树科(Aceraceae)等。区系成分复杂分散,与温带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巴山冷杉是该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达54.30%,幼苗储备丰富,占更新层的90.4%,但幼树缺失。巴山冷杉中小径级个体占多数(78.8%),为进展型种群。高度结构基本呈倒金字塔形,集中分布于8~10级3个高度级上(62.2%),10级个体最多,占29.3%。植株个体数随冠幅级的递增呈倒"J"形分布,冠幅小于20m2的植株占87.4%,其中5m2以下最多(30.8%)。冠幅与胸径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y=2.7118e0.0308x,R2=0.520,冠幅与胸径的关系比与树高更密切。
于倩谢宗强熊高明陈志刚杨敬元
关键词:巴山冷杉群落组成种群结构种群动态
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结构与格局研究被引量:39
2003年
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常绿落叶阔叶混交群落是神农架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重要类型。通过分析乔木层结构及优势种的分布格局,探讨群落的特点及动态。结果表明,群落乔木层可分为3个亚层:第一亚层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优势树种为米心水青冈;第二及第三亚层以常绿树种为主,优势种为曼青冈。应用偏离指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及Morisita指数,在8个尺度下对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两种优势树种进行格局分析,发现两者总体上均为聚集分布,米心水青冈的聚集强度高于曼青冈。按1-4cm,4~8 cm及8 cm以上3个径级对曼青冈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各径级间聚集强度相似,没有自疏现象。由于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占据乔木层不同的高度,且均不缺乏更新贮备,因此形成稳定共存的群落。
张谧熊高明赵常明陈志刚谢宗强
关键词:群落结构稳定性米心水青冈
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地形异质性及其生态影响被引量:19
2004年
地貌单元和地形的局部变化严重制约着光照、温度、水分甚至土壤资源的再分配 ,从而对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以永久性监测样地为基础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模拟 0 .96 hm2样地的地形表面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米心水青冈 -曼青冈群落的地形异质性状况 ,并结合群落调查的结果探讨了地形因素对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样方的平均坡度在 18.2~ 74 .6°之间。坡向可以分为南坡、西南坡及东南坡 3部分 ,坡度及坡向差异显著。对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及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半方差分析 ,发现三者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 2 85 .8m,2 80 .5 m及 6 .1m。地形因素的变化尺度远大于植被组成的变化 ,说明小尺度下地形因素不是影响群落内种群分布格局的唯一因素。坡度和坡向因子的块金值分别为 2 1.8及 4 98.0 ,说明两者在小尺度下的某些过程不能忽视。植物与地形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种对地形的适应性不同 ,群落中的 2 4种主要植物可以分为 4个生态种组。因此 ,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在地形变化中得到反映。
张谧熊高明陈志刚樊大勇谢宗强1
关键词:米心水青冈
试谈常绿植物叶绿体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兼答徐敏老师被引量:8
2002年
樊大勇陈志刚
关键词:常绿植物叶绿体低温胁迫适应性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被引量:59
2003年
生物入侵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生态学现象.入侵种通过竞争、捕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种及其系统产生影响.生物入侵的危害表现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370亿美元;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成千上万的人被外来种传染疾病以致死亡;引起严重的社会恐慌和动荡,人们寝食不安;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全球自然灾害频频爆发;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威胁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防治生物入侵有3条途径: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灾难;对已入侵的外来种采用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防治法进行根除和控制.应用生物防治法、筛选天敌和对其进行危害评估时要特别慎重.
谢宗强陈志刚樊大勇熊高明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
沿林冠开度梯度的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被引量:9
2005年
用气体交换技术测定了四川省金佛山生长在一个典型林隙(林隙面积约为100m2)不同位置的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幼树叶片的部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用改进的鱼眼镜头法测定了所测叶片的林冠开度(CO),并测定了这些银杉幼树个体的生长状况。研究了沿林冠开度梯度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银杉幼树在林隙边缘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包括当年生树高生长速率(HG)、平均地茎生长速率(DG)和当年冠幅生长速率(CG)。随林冠开度的增加,单位叶面积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area)、暗呼吸速率(Rdarea)和单位叶面积的叶片干物质重(比叶重,SLM)明显增加,且相关显著。随林冠开度的增加,单位叶面积(LA)和单位叶干物质重的暗呼吸速率(Rdmass)略有降低,而单位叶片干物质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ss)和单位叶片干物质重(LM)略有升高,但相关不显著。沿林冠开度的银杉幼树的形态可塑性要略低于生理生态可塑性,但差异不显著。
樊大勇张旺峰陈志刚谢宗强
关键词:生理生态指标适应性幼树银杉开度对光
不同地理种源西南桦苗木的耐热性研究被引量:58
2003年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 ,这越来越引起林业工作者的重视。以亚热带珍贵用材树种西南桦为研究对象 ,以采集于我国广西和云南两省区 1 2个种源的西南桦种子所育苗木为实验材料 ,对不同种源苗木在 41℃高温处理下的生理指标 (叶片电导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根系活力 )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 ,来选择耐热性优良的种源。结果表明 ,各生理指标在高温处理后与处理前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其中 ,叶片电导率增高为对照温度 ( 2 5℃ )的 1 .2倍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根系活力则分别只有对照温度的 60 %、2 1 %和 6% ;方差分析发现 ,在对照温度下 ,各生理指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别不明显 ,而在 41℃高温处理后 ,这种差异达到显著程度。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函数对参加试验的 1 2个种源西南桦苗木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 ,凌云种源的耐热性最强 。
陈志刚谢宗强郑海水
关键词:种源高温胁迫耐热性综合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