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刚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士绅
  • 1篇苏俄
  • 1篇孙中山
  • 1篇帕奈
  • 1篇清末
  • 1篇中山舰
  • 1篇中山舰事件
  • 1篇自立
  • 1篇自强
  • 1篇自强自立
  • 1篇嬗变
  • 1篇外交
  • 1篇武力
  • 1篇立案
  • 1篇抗战
  • 1篇抗战初期
  • 1篇蒋介
  • 1篇蒋介石
  • 1篇关余
  • 1篇步兵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陈志刚
  • 2篇张生

传媒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民国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战初期美国在华撤侨撤军决策与行动被引量:6
2013年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陈志刚张生
新视角下蒋介石与联俄政策的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蒋介石与联俄政策的离合关系,关键在于广东统一问题。蒋介石很早就认识到了军政统一的重要性,从二次革命后就不断向孙中山建言献策,主张先定根本再图发展,但并没有实现。游骋苏俄后劳多而功少的蒋介石更加认识到外力之不可恃和自强自立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国民党的联俄改组工作并不积极。但是之后不久,随着一系列旨在统一广东的军事行动的展开,蒋介石不但参与其中而且声望和权力日增,这使得蒋长久以来的政治主张有望实现,蒋俄关系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广东统一后不久,在要不要立即北伐的问题上双方发生龃龉。自负且多疑的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先发制俄,对国民党同苏俄的关系做出调整,中山舰事件也成为国民党联俄政策的一个拐点。
陈志刚
关键词:自强自立中山舰事件
一九二三年关余危机与广州大本营外交之嬗变被引量:4
2010年
192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州大本营发动关余争端,欲以此为契机获得西方的支持和承认,但列强的冷漠和威胁使孙中山的"敏捷外交"陷入破产境地。内外交困的广州大本营,不能不做现实考虑,与苏俄接触。1923年关余危机,最终促使广州大本营的外交发生改变,孙中山放弃一味青睐西方列强的想法,转而开始联俄革命。
张生陈志刚
关键词:关余外交孙中山苏俄
1927年上海中立案与美国武力护侨政策被引量:1
2014年
1927年1月汉浔事件后,中外共信亦失,引起长江上游地区美侨的大撤退,上海一时之间成为美侨避难地。鉴于庚子事变的深刻记忆,列强对防卫上海租界采取不同政策。与英国迅速出兵相比,美国在防卫上海的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为了舒缓增兵护侨的压力,美国政府在英国出兵后适时抛出上海中立案,不久即遭失败。之后美国趁势改变方略,调派海军陆战队第六团赴沪,充实护侨兵力,并最终形成列强合作防卫上海租界的局面。
陈志刚
清末地方分权主义的形成及其对民初政局的影响
2010年
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朝中央权力被迫下移,作为地方分权主义两大寄存体的各省督抚和地方士绅势力开始崛起。从太平天国到清朝灭亡,地方分权主义由弱到强。到了民国时期,地方分权主义并没有随着清朝的灭亡而销声匿迹,反而一时间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中央集权主义者的治国理念大相径庭,双方斗争不断,最终导致二次革命的爆发。
陈志刚
关键词:士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