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惠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285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肿瘤
  • 3篇螺旋CT
  • 3篇CT
  • 2篇动脉
  • 2篇胰腺
  • 2篇门脉
  • 2篇颈动脉
  • 2篇CT表现
  • 2篇CT检查
  • 2篇成像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疾病
  • 1篇胆囊腺肌增生...
  • 1篇动脉弓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诊断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4篇陈惠明
  • 12篇周康荣
  • 10篇陈刚
  • 7篇陈锦
  • 6篇吴东
  • 6篇曾蒙苏
  • 5篇陈祖望
  • 4篇李卉
  • 3篇张利军
  • 3篇缪熙音
  • 3篇彭卫军
  • 3篇严福华
  • 2篇丁建辉
  • 2篇刘豪
  • 2篇周建军
  • 2篇陆秀良
  • 1篇周继华
  • 1篇孙益红
  • 1篇施伟斌
  • 1篇陆怡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李卉周康荣曾蒙苏陈刚缪熙音张利军陆怡陈惠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动脉期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检查技术和表现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 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 ,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 ,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 ,其中男5例 ,女 6例。年龄 38~ 5 6岁 ,平均 4 3岁。检查采用CT平扫、动态增强、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扫描技术。结果  11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 7例 ,其中 ,弥漫型 3例 ,节段型 1例 ,基底型 3例 ;误诊为慢性胆囊炎 2例 ,胆囊癌 1例 ,CT未见异常 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 ,内外壁较光整 ,肝胆交界清晰。增强特点为动脉期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显强化 ,在门脉期和延迟期 ,强化沿黏膜面向浆膜面扩展 ,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特征性CT表现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胆囊内Rokitansky Aschoff窦充盈对比剂 ,服脂肪餐后显示“光环征”。结论 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定性诊断价值 ,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彭卫军周康荣李轫晨施伟斌陈惠明
关键词:胆囊疾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诊断CT表现胆囊腺肌增生症
大范围颈动脉MDCTA与DSA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和MDCTA造影对照。根据国外采用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血管外科手术与否的判断标准,以50%为界将狭窄程度分成两组,分别评价MDCTA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诊断实验评价。结果DSA检查正常13例中,MDCTA正常12例,1例误诊为轻度狭窄。狭窄血管56处,MDCTA漏诊3处。MD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2.3%,准确性94.2%,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80.0%。其中,狭窄在50%以下者37处,CTA漏诊3处,敏感性为91.9%;狭窄超过50%者19处,MDCTA无漏诊,敏感性为100%。MDCTA显示病灶不规则内表面4例,斑块溃疡3例,均经病理标本证实,而DSA显示不规则2例,溃疡1例。结论颈动脉MDCTA可以取代诊断用途的DSA。在显示血管狭窄的形态、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溃疡以及重度狭窄后血管等方面,大范围颈动脉MDCTA更有优势。
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东陈惠明陈刚陈锦缪熙音张利军陆秀良刘豪
关键词:颈动脉多排螺旋CT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门脉高压的价值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 评价螺旋 CT门静脉成像 (SCTP)显示门静脉高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5 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 SCTP和常规门静脉造影 ,间隔时间 0~ 3天。其中 42例为肝癌患者伴或不伴门静脉高压 ,9例为单纯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分析 SCTP图像上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 ;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和分布范围 ,结果与常规门静脉造影 (直接和间接法 )相对照 ,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 在 5 1例患者共 15 3支门静脉主干和左、右分支中 ,SCTP显示 10 7支通畅中的 10 4支 ,46支充盈缺损、闭塞中的 44支 ,总符合率为 96 .7% (148/ 15 3)。除 1例冠状静脉曲张及 1例脐静脉开放未显示外 ,SCTP清楚显影其余侧支血管 ,总符合率为95 .3% (41/ 43)。结论  SCTP与常规门静脉造影诊断符合率高 ,能准确显示门静脉开放性和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分布情况 。
吴东周康荣陈祖望陈锦陈惠明陈刚
关键词:门静脉造影术门脉高压螺旋CT
转移性胃癌的CT表现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回顾分析4例转移性胃癌患者的CT资料,讨论转移性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旨在提高CT对转移性胃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84~1999年问,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临床、GI和CT资料。结果:原发癌中,小肠腺癌1例,结肠癌1例,肝癌2例,其中,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型肝癌各1例。胃的转移瘤位于胃体1例,胃窦1例,胃窦及胃体部2例,孤立型肿块1例,弥漫浸润型3例。结论:转移性胃癌是非常少见的消化道肿瘤,提高CT对该肿瘤的认识,提供临床更多的信息,对病人术前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预防意外的消化道穿孔和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彭卫军周康荣秦新裕孙益红陈惠明
关键词:CT
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2004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7例经手术证实的内脏动脉瘤患者进行了SCTA检查,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强度法(M田),其中2例同时做了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7例内脏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内脏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SSD较MIP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将有可能取代传统血管造影。
吴东周康荣陈祖望陈刚陈锦陈惠明
关键词:动脉瘤内脏螺旋CT血管造影SCTA
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中智能触发监测点的合理选择被引量:40
2005年
目的比较4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位置对多层螺旋CT(MSCT)颈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合理的智能触发监测点。方法通过排列区分组法随机将120例分入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肺动脉主干4个监测组内,根据120条颈动脉、颈静脉的3段感兴趣区(ROI)强化情况综合评价,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盲法评价,对比4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对成像的影响。结果30例颈总动脉智能触发组中,11例触发失败,19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升部智能触发组中,触发失败7例,23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降部智能触发和30例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组全部触发成功。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和肺动脉主干各组触发成功时分叉水平颈动脉强化值分别为318.1、275.8、301.2、293.9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88.7、147.4、257.5、91.7HU;触发失败时,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强化值分别为279.6、247.4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285.4、74.1HU。结论4组比较,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不仅成功率高,且静脉回流程度最轻,是颈动脉MSCTA的理想触发点。
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东陈惠明陈刚陈锦缪熙音刘豪陆秀良许红莲张利军
关键词:颈动脉血管造影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触发点监测点主动脉弓
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门脉受侵的价值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评价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门脉受侵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75例患者于肝脏术前进行了螺旋CT门静脉成像 ,总共评价了 2 2 5支门静脉主干、左支及右支的受侵情况 ,包括包埋、闭塞和癌栓形成 ,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诊断结果与手术 病理相对照。结果 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发现了 43支受侵中的 42支和 182支无受侵中的 180支 ,SCTP判断门静脉受侵的总敏感性为 97.7% ,特异性为 98.9% ,阳性预测值为 95 .5 % ,阴性预测值为 99.4%。结论 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诊断门静脉受侵中有很高的准确性。
吴东周康荣陈祖望陈惠明陈刚陈锦
关键词:肝占位螺旋CT血管成像肝癌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52
2003年
目的 了解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的螺旋CT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双期 (动脉和门静脉 )增强扫描 ,层厚 1 0mm、螺距 1 0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 90ml,注射流率 3ml/s,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 30s和 70s。结果  1 8例肿瘤平均大小 5 3cm× 5 9cm× 6 2cm ,其中位于胰头9例、胰颈 4例、胰体尾 3例和胰尾 2例。平扫呈稍低密度 7例、低密度 3例、水样密度 2例和等密度6例 ,其中 4例可见肿瘤内有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中等至明显强化 1 3例 ,其中均匀和不均匀强化各占 5例、环状强化为 3例。 9例胰头肿瘤中 ,1例胆管轻度扩张、3例胰腺管轻度扩张和 1例胰体尾轻度萎缩。本组病例中 5例胰腺周围血管受累。结论 非功能性胰内分泌肿瘤螺旋CT动脉期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同时具有较少侵犯胰腺管和 (或 )
曾蒙苏严福华周康荣李卉丁建辉陈惠明陈刚
关键词:螺旋CT回顾性分析
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评估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评估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象为腹膜后器官和血管受压前移或侧移 ,肿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肌肉、脂肪间隙不清晰或消失 ,肿瘤与腹腔内脏器间隔的完整 ,术前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6.7 % (26/30) ;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83.3 % (25/30) ;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为水样密度或软组织密度 ,脂肪肉瘤呈现为囊实性或软组织密度肿块 ,嗜铬细胞瘤以囊变和明显强化为主要表现 ,畸胎瘤、脂肪瘤各有特征性表现 ,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33.3 % (10/30)。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可靠 ,对肿瘤良恶性预测具有帮助作用 。
徐鹏举严福华周继华陈惠明曾蒙苏
关键词:CT检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病理组织类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