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慧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时定量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 2008年
- 目的:以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作为基因标志,建立实时定量RT-PCR方法(Q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并探讨其在乳腺癌微转移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102名正常献血员、177例乳腺原发癌患者及12例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CK19 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原发乳腺癌组及远处转移组CK19 mRNA的中位数分别为67、542和1082,原发乳腺癌组与另外两组比较,CK19 mRNA平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正常对照组CK19 mRNA的最大值497拷贝/ml血作为阳性阈值,原发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为52.0%,与正常对照组(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远处转移组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83.3%)显著高于原发乳腺癌组(P<0.05);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及肿瘤细胞阳性率在临床病理因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QRT-PCR方法定量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可早期发现血行播散的肿瘤细胞,应用于临床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动态监测,同时有望成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
- 陈晓慧肖春花陈瑛佟仲生李希赵坤李晓青冯玉梅
- 关键词:CK19MRNA乳腺癌微转移
- 整合素β样1 mRNA在乳腺原发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整合素β样1(integrin bate-like 1,ITGBL1)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1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并随访3年以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TGBL1mRNA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ITGBL1 mRNA水平分组的阈值;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的差异。结果E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ITGBL1 mRNA高表达率低于ER阳性患者(χ2=7.475,P=0.006),组织学Ⅲ级的乳腺癌患者ITGBL1 mRNA高表达率低于Ⅰ~Ⅱ级乳腺癌患者(χ2=4.410,P=0.036),而在不同年龄和绝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分期以及PR和HER-2状态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ITGBL1 mRNA低表达组患者3年无转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P=0.033);3年无病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无转移生存率组间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但随ITGBL1 mRNA表达降低而有下降趋势。结论乳腺原发癌中ITGBL1 mRNA高表达是ER阳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ITGBL1 mRNA低表达的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且患者预后不良,提示ITGBL1基因是潜在的乳腺癌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 李东梅陈晓慧李林李晓青冯玉梅
- 关键词:乳腺癌定量RT-PCR
- 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调节与转移被引量:3
- 2008年
- 细胞迁移是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癌细胞在迁移过程中主要受到Rho GTPases的调节,发生肌动蛋白骨架重组,获得定向迁移的能力;高迁移能力的癌细胞通过与胞外基质成分相互作用,为迁移创造合适的微环境;最后迁移的癌细胞在靶器官的趋化作用下在特定部位驻足生长,这些环节共同作用导致乳腺癌转移。研究细胞迁移复杂的分子机制将为控制乳腺癌转移提供新的策略。
- 陈晓慧冯玉梅
- 关键词:细胞迁移乳腺癌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表达及不同化疗方案对其影响
- 2009年
- 目的以CK19(cytokeratin-19)mRNA为基因标志检测不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检测化疗前后外周血有核细胞CK19mRNA表达量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比较不同化疗方案下外周血有核细胞CK19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7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表达(17例导管内癌、176例浸润性导管癌和24例乳腺癌远处转移)。217患者中有67例完成了化疗全过程常规取血和查血,对这些患者的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拷贝数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化疗方案为CEF方案(CEF组23例)、TEC方案(TEC组28例)和TP方案(TP组16例),3组均行化疗6个周期,21d为1个周期。由于217例患者拷贝数改变值在各组中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在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和乳腺癌转移组3组间,外周血CK19mR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乳腺癌远处转移组外周血CK19mRNA拷贝中位数高于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P<0.050)。67例患者中,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拷贝数改变在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临床Ⅳ期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拷贝数改变的中位数高于Ⅰ~Ⅲ期患者(P<0.050)。PCNA阳性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拷贝数改变的中位数高于PCNA阴性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ER、PR、以及HER-2亚组间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拷贝数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3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K19mRNA拷贝数均有改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表达可以提示转移风险,TEC方案较TP和CEF方案对外周血CK19mRNA表达量改变的影响更显著,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表达量改变为术后化疗实施提供参考。
- 肖春花赵颖陈晓慧李晓青曹旭晨冯玉梅
- 关键词:乳腺肿瘤外周血CK19MRNA表达化疗
- 骨诱导因子mRNA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骨诱导因子(OGN)基因mRNA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良性肿瘤、108例乳腺原发癌组织和其中30例的癌旁正常组织、30例的淋巴结转移癌中OGN mRNA的表达状态,并分析乳腺原发癌中OGN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OGN mRNA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原发癌和转移癌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7%、83.3%、44.4%和6.7%,其中在非癌的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无差异,在乳腺原发癌的表达比非癌组织下调(P<0.05),在转移癌的表达比原发癌下调(P<0.001)。乳腺原发癌中OGN mRNA表达水平仅与患者年龄相关,而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状态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OGN mRNA低水平状态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有望作为乳腺癌诊断和监测肿瘤进展的分子标志物。
- 潘秀华陈晓慧李晓青冯玉梅
- 关键词:乳腺癌骨诱导因子MRNA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