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文学更多>>
- 传媒时代的审美图景被引量:1
- 2010年
- □大众传媒不但完全重构了公共空间,而且改变了当代社会审美文化存在状况及其价值取向。那么,这种弥漫于整个社会进程之上的生活"审美化"图景,势必对一直以来着重于从审美的本体性质诠释人的生命精神现象,探讨人的生命价值的传统美学的学科定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陈晨
- 关键词:传媒时代公共空间大众传媒文化存在社会进程
- “微党课”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优势与意义被引量:41
- 2014年
- "微党课"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载体、教学效果上具有自身特定的优势。它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形式,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身边的事例,有利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转化为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平台。
- 贺丽陈晨
- 关键词:高校党建
- 变革与狂欢:电影批评的美学思考
- 2024年
- 以微媒介为代表的媒介革新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批评范式的重构。在媒介场与文学场交互演进中,电影批评突破了原有的美学话语、文艺法则与评价标准而呈现“杂语喧哗”。话语秩序与权力规则的改变,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呈现,使“人人都是批评家”成为可能,也促使电影批评回归大众,回归生活,回归实践。
- 陈晨
- 关键词:电影批评范式变革话语狂欢
- 短视频影评的话语表达与接受流变被引量:1
- 2023年
- “微时代”构建了文学艺术的新秩序,话语权力由“精英”向“大众”回归。依托微媒介而产生的短视频影评,在拆解规则、驳斥理性、反对权威中构建了新的话语方式和批评景观。短视频影评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化呈现,具有主体颠覆性、功能游戏化、权力资本化、话语喧嚣化、评价混杂化等表征,在进一步解放大众言说和评论权力的同时,让人人都是“意见领袖”的时代成为可能。
- 陈晨
- 关键词:话语表达
- 社区青年汇的视觉构建——以北京市丰台区新村街道为例
- 2016年
- 当下视觉文化的生产模式对社区青年汇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借鉴。在这个语境下,基于社区青年汇视觉构建的理念,从社区工作者、社区青年汇本体、社区青年和工作效果四个维度,创新一种工作模式——四维模式,并在这个模式下探讨社区青年汇视觉构建的方法。
- 陈晨
- 关键词:视觉文化
- 师者如兰
- 2016年
- 2010年,我和我的同事去良乡校区破土开荒,那年,我25岁,我得到的第一个教师节礼物是:学生们狂轰乱炸的咨询电话,让我的手机瞬间崩溃。2015年,当我回到花园桥校区的时候,我已到而立之年。生日那天,学生们制作了一个小视频,里面写道"如果我们早生十年,我们就追您;如果我们晚生十年,我们就追您的女儿"。顿时,我潸然泪下。我知道辅导员的发展总是和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也是这样践行这份责任和使命的。
- 陈晨
- 关键词:立德树人自我价值学术论文
- 论视觉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被引量:2
- 2015年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近些年,视觉文化过度生产,导致视觉消费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教育文本、受教育者、传播途径和教育方法都产生了冲击。在这个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利用视觉产品的优势,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二者优势结合,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 陈晨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觉文化视觉消费
- “微时代”大众影评的审美嬗变被引量:4
- 2021年
- 在移动传媒和数字“云”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微时代”,为电影批评带来了新的格局和发展空间。大众影评不断发展,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理性启蒙与感性自由的鸿沟迅速抹平,话语权力开始回归大众。电影批评主体由鉴赏者向消费者,批评文本由文字核心向多元融合,批评行为由延时性向当下性,批评形式由单向线性向多维互动,批评话语由文学性向商品化不断嬗变,构建着新的美学话语和文艺法则,并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呈现。
- 陈晨
- 关键词:大众话语审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