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江琳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散斑壳
  • 4篇散斑壳属
  • 4篇ITS序列
  • 4篇ITS序列分...
  • 3篇盘菌
  • 2篇形态学
  • 2篇形态学特征
  • 2篇植物
  • 2篇山茶
  • 2篇山茶属
  • 2篇山茶属植物
  • 2篇亲缘
  • 2篇亲缘关系
  • 2篇物种
  • 2篇斑痣盘菌科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性状
  • 1篇植物病原
  • 1篇植物病原菌

机构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陈江琳
  • 5篇林英任
  • 2篇高小明
  • 2篇王士娟
  • 2篇陈莉
  • 2篇刘芳
  • 2篇郑倩
  • 1篇刘艳兵
  • 1篇杨中周
  • 1篇郑春桃
  • 1篇侯成林
  • 1篇顾婷婷
  • 1篇韩加军
  • 1篇于红梅

传媒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安徽牯牛降茶树上斑痣盘菌科一新种——中国散斑壳(英文)
<正>A new species was found on Camellia sinensis from Mt Guniujiang,Anhui Province, China,and is described as f...
陈江琳林英任侯成林刘艳兵
关键词:散斑壳属形态学特征分类学
文献传递
针叶树生散斑壳属部分种内及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ISSR分析技术,对22个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all)菌株进行种内和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通过欧氏最短距离中的类平均法聚类,得到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在5.93~7.41之间,表明种内及近似种间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另外,在遗传距离7.12处,将22个供试菌株分为5类。通过ISSR分析结果结合表型性状的比较和分析,论证了子囊果埋生位置,子座、唇、子囊、子囊孢子等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种类差异等在该类菌物种水平分类上的重要性。
韩加军林英任郑倩陈江琳于红梅刘艳兵
关键词:散斑壳属ISSR分析
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ITS序列分析
皮下盘菌Hypoderma rubi隶属于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斑痣盘菌目Rhytismataleas斑痣盘菌科Rhytismataceae,是一种寄主范围与地理分布十分广泛的植物病原真菌。该菌常寄生或兼性寄...
刘芳陈江琳林英任王士娟高小明陈莉
关键词:皮下盘菌属模式种亲缘关系寄主
文献传递
中国山茶属植物上斑痣盘菌科物种多样性研究
2011年
本文报道从我国山茶属CamelliaL.植物上采集的斑痣盘菌,共4属5种。对它们作了简要描述和讨论并编制了种的检索表。
陈江琳林英任陈莉郑春桃
关键词:斑痣盘菌目植物病原菌茶树
白皮松落针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ITS序列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皮松落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对其病原菌——白皮松散斑壳菌落生长的影响,并对其ITS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病原菌菌丝在4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以OA上生长最快;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5.5~6.5,最适pH值为6;生长适温为22~26℃,最适温度为25℃。利用通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PCR扩增,得到的rDNA ITS序列长度为443 bp,其中包括125 bp的ITS1序列、169 bp的5.8S rDNA序列和149 bp的ITS2序列。[结论]为白皮松落针病的准确诊断及分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王士娟林英任高小明杨中周陈江琳郑倩刘芳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表型性状和ITS序列分析比较研究
2010年
对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 conigenum与其近似种南方散斑壳L.australe的形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这两个种8个菌株的rDNA-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GenBank中16个相关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L.conigenum与L.australe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L.conigenum除子囊果形状、子座基部层、线纹和寄生性外,其余特征与L.australe基本相同。L.conigenum的ITS序列的G+C含量(51.0%)小于L.australe的G+C含量(54.0%)。在系统发育树中,此二种形成两个明显独立的分支,支持了依据形态学等表型性状的分类。二者种间及种内的遗传差异与寄主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与产地无明显关联。通过表型性状和ITS序列的分析与比较,可准确地将L.conigenum与L.australe鉴别开来。
顾婷婷林英任王士娟高小明陈莉陈江琳
关键词:形态学特征G+C含量
中国大陆山茶属植物上斑痣盘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及阔叶树生散斑壳属的ITS序列分析
本文采用较先进的真菌分类系统和多性状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形态解剖、个体发育、生态、生物学性状等特征,对中国大陆山茶属植物上的斑痣盘菌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与物种多样性研究。同时在表型性状分类的基础上,对阔叶树生散斑壳属的多个菌...
陈江琳
关键词:山茶属植物物种多样性阔叶树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