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玲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病理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雄性仔鼠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腺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恶性肿瘤
  • 1篇受体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
  • 1篇年龄
  • 1篇年龄分布
  • 1篇转录
  • 1篇仔鼠

机构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台州恩泽医疗...

作者

  • 4篇陈玲
  • 4篇陈国荣
  • 3篇鲍方
  • 3篇姬秀焕
  • 3篇尹晓娜
  • 2篇陈三妹
  • 2篇董磊
  • 1篇方周溪
  • 1篇陈祥义
  • 1篇吴亮
  • 1篇郑海红
  • 1篇卢星梅
  • 1篇苏志涛
  • 1篇王蓉蓉

传媒

  • 3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酚A对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类固醇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双酚A(bisphenol A,BPA)对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睾酮合成及类固醇代谢关键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出生后第21天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2.4μg/kg)、中剂量组(1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实验组每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BPA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玉米油灌胃。第35天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Leydig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3β-羟甾脱氢酶(3β-HSD)、17β-羟甾脱氢酶(17β-HSD)、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P450c17)和细胞色素P450芳香酶(P450arom)mRNA的表达。结果:低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浓度下降(P<0.05),睾丸组织P450scc及3β-HSD mRNA的表达下降(P<0.05);中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维持正常水平,各关键酶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睾酮维持正常水平,睾丸Leydig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线粒体嵴排列紊乱,睾丸组织StAR及17β-HSD mRNA的表达下降(P<0.05),而3β-HSD mRNA的表达升高(P<0.05)。各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光镜下形态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BPA可能通过Leydig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类固醇代谢关键酶的变化影响大鼠未成熟Leydig细胞的睾酮合成。
姬秀焕鲍方尹晓娜陈玲苏志涛王蓉蓉董磊陈国荣陈三妹
关键词:双酚ALEYDIG细胞关键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雌激素受体β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1(ERβ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腺癌石蜡标本91例,制作石蜡组织芯片,并以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ERβ1、ERα、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联系。结果:91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ERβ1阳性率为46.15%(42/91),周围正常肠黏膜ERβ1阳性率为62.64%(57/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直肠腺癌中ERβ1表达情况与患者性别有关,男性(61.54%)高于女性(34.62%)(P=0.01),而与年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否复发无关。正常大肠黏膜中ERβ1的阳性表达率男性(74.35%)高于女性(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ERα、AR、PR在结直肠腺癌及周围正常肠黏膜中阴性表达。结论: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黏膜都可表达ERβ1,ERβ1的失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腺癌的形成过程。
陈玲董磊尹晓娜鲍方姬秀焕陈国荣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DEHP对新生雄性仔鼠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对新生雄性仔鼠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DEHP分别以低、中、高3组剂量[10、100、750mg/(kg.d)]灌胃作用于怀孕12天到产后21天(GD12~PND21)的SD母鼠,观察DEHP对产后1天(PND1)及产后21天(PND21)雄性仔鼠体重、睾丸重量、肛生殖器距离(AGD)和其对胚胎Leydig细胞形态结构、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及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PND1中、高剂量组雄仔鼠的体重下降明显,分别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睾丸重量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雄仔鼠的AGD均有不同程度缩短,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缩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ND21中、高剂量组雄仔鼠的体重下降明显,分别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睾丸重量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高剂量组雄仔鼠的AGD缩短明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低剂量组可见胚胎Leydig细胞(FLC)聚集呈簇分布,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均可见胚胎Leydig细胞呈瘤样增生。电镜示低剂量组Leydig细胞椭圆形、长梭形,脂质颗粒减少,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丰富。中、高剂量组Leydig细胞呈梭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核大、圆,胞质丰富,细胞聚集一起,胞质内可见丰富的脂质颗粒,脂质颗粒染色深,滑面内质网及线粒体扩张。中、高剂量组睾丸FLC的LHR蛋白表达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睾丸FLC的StAR蛋白表达减弱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EHP对新生雄性仔鼠具有毒性作用,其可能机制是DEHP宫内暴露后,抑制睾丸FLC的LHR蛋白和StAR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睾丸的发育。
郑海红陈祥义陈玲吴亮陈三妹方周溪葛仁山陈国荣
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年龄分布比较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年龄分布,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的差异。方法:统计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乳腺恶性肿瘤1 512例,按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进行病理分类。按年龄进行分组,30~69岁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30岁和≥70岁分别为一个年龄组。将病理分类前5位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及年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确诊的乳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共14种,以浸润性导管癌居首位,占总病例数的71.1%,其次为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及髓样癌。高发病年龄段在40~59岁(占65.0%),以40~49岁(占35.8%)为最高发病年龄段。浸润性导管癌(占36.1%)、浸润性小叶癌(占39.3%)、黏液癌(占35.4%)均以40~49岁为发病高峰期;导管原位癌以40~49岁(占35.3%)和50~59岁(占35.3%)为发病高峰期;髓样癌以50~59岁(占37.0%)为发病高峰期。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原位癌、髓样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恶性肿瘤高发病年龄段在40~59岁,以40~49岁为最高发病年龄段。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高峰上存在差异。
卢星梅鲍方姬秀焕陈玲尹晓娜陈国荣
关键词:乳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年龄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