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X线
  • 3篇体层摄影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CT
  • 3篇CT诊断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静脉
  • 2篇X线诊断
  • 2篇出血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血性
  • 1篇眼眶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诊断

机构

  • 10篇合肥市第二人...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陈琪宝
  • 2篇王嗣伟
  • 2篇范晓萌
  • 2篇李群
  • 2篇吴国忠
  • 1篇高斌
  • 1篇全冠民
  • 1篇邹玉红
  • 1篇刘海俊
  • 1篇张东升
  • 1篇李若梅
  • 1篇张东升
  • 1篇刘海俊
  • 1篇邹玉红

传媒

  • 4篇安徽医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CT平扫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CT表现,探讨和进一步加深对其认识。方法收集16例临床急诊CT平扫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和复习其CT表现并经影像学和临床追踪证实临床最终诊疗结果。结果本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8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破裂出血。结论螺旋CT平扫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实时准确和重要的诊断价值及对病因评估的有效性和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范晓萌刘海俊邹玉红张东升陈琪宝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
急性肺挫伤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挫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肺挫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实质型28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内沿支气管走行分布的斑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影。间质型5例,表现为肺纹理不均匀性增粗、边缘模糊。磨玻璃型5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局部肺野透亮度减低、其内见正常走行肺纹理的磨玻璃样影。本组中合并肺撕裂伤伴肺内血肿3例。伴其他部位不同程度损伤16例。结论胸部螺旋CT平扫对肺挫伤诊断准确率高,能实时明确创伤的部位、性质、程度和范围,并能对临床治疗、转归和预后判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作为急诊危重及复合伤患者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范晓萌陈琪宝刘海俊邹玉红张东升
关键词:急性肺挫伤螺旋CT
2例不典型脑转移瘤的CT诊断错误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1病例资料患者1:男性70岁,因"跌倒外伤后头痛,右髋关节疼痛不能活动3小时"入院,既往有脑梗塞后遗症,四肢活动不便;入院时感觉头痛、头晕;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BP:140/85 mmHg,头颅CT表现:No7~8层面右枕叶见一1.4 cm×1.3 cm大小,圆形低等密度灶,CT值21~36 HU,灶缘见少许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其宽0.5~0.7 cm,同侧侧脑室枕角稍示受压(如图1),
石明文陈琪宝
关键词:脑转移瘤CT误诊
颈椎退行性变的规律及影像学诊断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颈椎退行性变患者颈椎X线、CT和MRI表现,探讨其与年龄、职业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70例不同年龄、职业的颈椎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颈椎退行性变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率最高,其次是骨质及椎间盘的病变,45岁以上的伏案工作者及重体力劳动者为高发,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亦有关联。结论:伴随年龄的增长,颈椎退行性变率及程度均在增加,在不同职业间存在差异。
石明文陈琪宝
关键词:颈椎退变影像学诊断
闭合性肾损伤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表现(附四例报告)被引量:2
1986年
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是诊断闭合性肾损伤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在我院收治腰腹部挤压伤或打击伤的病例中,选择疑有闭合性肾损伤4例作了本法检查,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1例采取保守疗法,临床资料符合X线诊断,现介绍于下。
陈琪宝吴国忠
关键词:闭合性肾损伤静脉尿路造影大剂量X线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内出血的临床及CT分析(附30例报告)
1998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内出血的临床及CT分析(附30例报告)谢长芬陈琪宝(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23001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颅内出血(ICH)是窒息和产伤的严重并发症。由于临床医师关注及CT扫描等技术应用,诊断率日趋增高。...
谢长芬陈琪宝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CT
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CT诊断(附7例报告)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3型:多发节型,主要表现为多个低密度灶,轻度强化,密度均匀;单发肿块型,主要表现为肾内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累及肾周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邻近淋巴瘤侵犯肾脏型,主要表现为肾周脂肪囊内软组织肿块,包绕肾脏及肾门血管、输尿管,与后腹膜或肾门肿大淋巴结相连。结论继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分,病灶密度均匀,轻度强化是继发性肾非霍奇金淋巴瘤普遍特点,肾周肿块伴肾脏功能减低,而肾脏形态无明显改变是继发性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李群高斌王嗣伟陈琪宝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部中、高分化腺癌1例
2011年
肺部中高分化腺癌非常多见,典型病例诊断也不难。但该例患者早期很不典型。通过此病例,让我们对早期不典型中高分化腺癌有进一步认识,也提醒我们,对年龄较大的患者,肺部有大片炎症时,治疗后及时的随访非常必要。
石明文陈琪宝
27例混合性脑卒中头颅CT的诊断
1996年
本文通过27例混合性脑卒中CT分析,发现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长期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93%(25例)以肢体偏瘫就诊;头颅CT所见既有高密度出血灶又有低密度梗塞灶,本组病例血肿总共27个,梗塞35个,病灶部位均以基底节区居多。笔者根据临床观察、CT所见以及结合文献探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是混合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并解释了同一病人产生两种不同病灶的病理机制;确认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陈琪宝
关键词:中风CT
成人脾脏大小的CT测量(附100例分析)被引量:1
1995年
对100例正常成人脾脏进行CT测量以建立CT轴面像脾脏各径线的正常值标准。包括男性75例,女性25例,临床、CT、B超、实验室检查均无引起脾脏增大病变的表现。在轴面像上,测出脾最大长径与宽径,按层面叠加或直接在定位像求出脾上下径,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从本组资料中,得出轴面像上脾最大长径:男性为4.0510.13cm,女性为3.45~10.97cm;宽径:男性为0.60~6.96cm,女性为1.15~6.83cm;上下径:男性为7.10~10.02cm,女性为4.83~11.85cm。各径线测量值无明显性别差异。
全冠民陈琪宝
关键词:脾脏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