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瑾 作品数:90 被引量:433 H指数:14 供职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南酸枣金柑QQ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软质糖果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酸枣金柑QQ糖及其制备方法。该QQ糖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白砂糖20-23份,南酸枣果肉浆25-30份,麦芽糖醇8-12份,食用明胶8-12份,金柑果浆8-10份。通过在QQ... 韦晓霞 叶新福 吴如健 潘少林 王小安 陈瑾文献传递 我国龙眼害虫的研究现状 本文阐述了我国龙眼害虫的种类组成与特点,龙眼害虫天敌和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我国龙眼害虫需加强研究的方向。 吴如健 胡菡青 韦晓霞 陈瑾 蔡子坚关键词:园艺作物 龙眼栽培 生物防治 文献传递 橄榄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分析橄榄种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方法】参考《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和《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标准进行观测和描述,应用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结果】11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2.00%,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44%。16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果实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5个。Q型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7.81时分为3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实的形状、大小和品质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27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2.27处聚为3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或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7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结论】橄榄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 吴如健 万继锋 韦晓霞 陈瑾 胡菡青 潘少霖关键词:橄榄 种质资源 果实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基于4R营销理论的云南白族三道茶外宣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作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云南白族三道茶历史悠久。而“一带一路”对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发挥巨大作用,更为白族三道茶文化资源走出国门开辟了新空间,为三道茶的对外宣传与国际贸易搭建了新平台。唐·舒尔茨提出的4R营销理论作为一种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长期互动,重在建立顾客忠诚的理论,对于三道茶的对外宣传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基于云南白族“三道茶”的茶文化外宣翻译情况,结合4R营销理论探讨白族三道茶国际影响力的跨文化外宣提升策略,探索白族三道茶发展传承与走向世界的路径。 陈毅怡 关欣彤 陈瑾关键词:外宣翻译 跨文化 福州3个鲜食橄榄品种(系)的氨基酸组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4 2021年 对福州市主栽的灵峰、闽清2号和清榄1号橄榄进行氨基酸组分分析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灵峰的氨基酸总含量最高,达到20.078 mg/g,清榄1号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均衡。在各类氨基酸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3个鲜食橄榄品种(系)的主要氨基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过剩,而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可能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在橄榄特征风味形成过程中,组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均会影响鲜食橄榄甜味的形成,精氨酸对苦味的形成存在较高的贡献率,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大量存在可能是其鲜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赖瑞联 陈瑾 冯新 池丽丽 陈义挺 吴如健关键词:橄榄 氨基酸 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以鲜食橄榄‘福榄1号’、‘福榄2号’和加工橄榄‘长营’果实为试材,研究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鲜食橄榄‘福榄1号’、‘福榄2号’果实总单宁、可溶性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加工橄榄‘长营’,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总单宁、可溶性单宁含量呈下降趋势,而不溶性单宁含量呈上升趋势。橄榄果实涩味与单宁含量存在相关性;涩味与可溶性单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不溶性单宁含量不相关。 吴如健 万继锋 韦晓霞 陈瑾 胡菡青 潘少霖关键词:橄榄 果实 涩味 卡拉卡拉红肉脐橙生长发育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014年 以卡拉卡拉红肉脐橙为材料,采用威布尔频数分布、幂函数分布、S曲线分布、对数回归等变量回归模型对其花、叶、果实、新梢等生长量动态变化规律,叶片含氮量、叶片的增大与脱落、果实增大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以及生长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等进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拉卡拉红肉脐橙花、果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威布尔频数分布拟合,新稍横径增大量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果实增大量呈S曲线分布,春梢叶片氮含量呈修正指数函数曲线关系,新稍的翌年花量与果量呈对数曲线函数关系。 温寿星 张艳芳 黄镜浩 陈瑾 包榕 蔡子坚关键词:生长量 新型复配剂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明确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12.5、150.0、187.5 g a.i./hm^2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38%、79.84%、82.92%,其中187.5 g a.i./h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3个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结论]250 g/L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剂量为150.0~187.5 g a.i./hm^2。 陈瑾 田宝华 赖瑞联 吴如健关键词:苯醚甲环唑 黄瓜白粉病 田间防效 一种中国李害虫——梅下毛瘿螨 被引量:1 2016年 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 Nalepa)是世界广布种,在中国李上为首次报道,主要为害芽苞,包括花芽和叶芽。若、成螨群居在幼嫩的鳞片间隙取食和繁殖,被害芽异常增生畸变,芽苞周围的芽丛不断增多,芽体变大、变短,多个畸形芽簇生在芽的基部,形成大小不一的球状瘿瘤,不能正常萌发和展叶,影响开花结果,给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后期瘿瘤逐渐木质化,并且造成节间缩短。 胡菡青 罗水鑫 王贤达 林雄杰 陈瑾 范国成关键词:为害症状 橄榄WRKY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橄榄WRKY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生长发育与低温胁迫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福榄1号'橄榄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4个WRK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CaWRKY21、CaWRKY33、CaWRKY50和CaWRKY55),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qRT-PCR表达模式分析,同时研究橄榄低温胁迫过程中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CaWRKY21、33、50、55开放阅读框分别为561、1 644、357和1 044 bp,预测可分别编码186、547、118和34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MG356652、MG356653、MG356654和MG35665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aWRKY21、33、50、55的密码子偏好性普遍较弱,均编码不稳定疏水性蛋白质,其中CaWRKY21和CaWRKY55属于第Ⅱ类植物WRKY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内,CaWRKY33和CaWRKY50分别属于第Ⅰ类和第Ⅲ类WRKY转录因子,可能分别定位在内质网膜和细胞质中;聚类分析发现,橄榄与番木瓜、甜橙、桉树WRKY的亲缘关系较近。低温胁迫过程中,随着温度下降,橄榄总抗氧化能力和CaWRKY21、33、50、55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在-3℃处理组中达到最高点;此外,它们均呈现器官特异性表达。【结论】WRKY转录因子可能参与橄榄器官形态建成,并且受低温胁迫显著诱导。 赖瑞联 冯新 程春振 陈瑾 陈义挺 吴如健关键词:橄榄 WRKY转录因子 克隆 低温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