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锋
- 作品数:27 被引量:16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青海门源M_S6.4地震微震检测与目录完备性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6-01-21青海省门源县M_S6.4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以及补充单台震相到时研究。鉴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遗漏较多,故对主震后3h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3h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事件共332个,其中单台57个。选取主震后ML2.0以上余震112个作为模板事件,通过匹配滤波的方式扫描出遗漏地震123个,约为台网目录的40%。利用波形互相关提取震相到时的方法对单台事件补充其他台站震相到时,对单台事件重定位,最后得出41个单台事件的震中位置。基于包络差峰值振幅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测了检测事件的震级参数,最后将检测后的余震目录与台网余震目录在主震后3h内的最小完备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后最小完备震级从ML1.1降到了ML0.6,得到青海测震台网在门源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0.6。
- 尹欣欣杨立明杨立明赵林林陈继锋
- 关键词:匹配滤波
- 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地壳形变、构造地貌与孕震构造模型研究——以2008年与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为例被引量:9
- 2015年
- 为了清晰认识发生于青藏高原西北部2008年与2014年的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震构造环境与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喀喇昆仑—西昆仑—康西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区域活动断裂研究资料、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两期GPS速度场资料和区域运动学特征等讨论两次MS7.3地震所处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构造环境和地壳运动学特征,分析喀喇昆仑断裂、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龙木错-邦达错断裂及贡嘎错断裂所围限的西昆仑地块的地质构造背景、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发震断裂活动性及孕震环境等发震构造基本条件;进而利用"地形剖面"方法及断裂分布特征分析震源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给出晚第四纪以来的地貌形态与发震构造的关系,从区域构造地貌学和GPS地壳运动学的角度探讨中上地壳变形特征及孕震过程;最后讨论区域孕震构造、克尔牙张性裂谷演化过程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通过地形剖面及区域地貌综合分析新疆于田2008年MS7.3拉张型发震构造和2014年MS7.3走滑拉张型地震的发震构造特点的区别,认为2014年发生的地震可能与2008年MS7.3地震同震库伦应力变化、触发过程及震后变形过程密切相关,并且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存在明显的东西向拉张性构造单元,可能与青藏高原1015 Ma以来的地壳减薄过程有关。
- 葛伟鹏袁道阳邵延秀陈继锋
- 关键词:GPS速度场
- 青海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根据地质构造及地震台网分布特征,将青海地区分为柴达木盆地、青海东北部、青海东南部3个区域,运用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112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利用Atkinson方法得到3个区域的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Q值最大,青海东南部Q值最小。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3个区域24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其中1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9个台站稳定性相对较好,GOM(格尔木)作为国家基准地震台,具有良好的观测环境,场地响应曲线稳定。
- 马建新姚家骏陈继锋
- 关键词:Q值
- 四川泸定地区三维速度结构与精定位研究
- 2023年
- 基于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该研究区域(27.5°~31.5°N,100°~104°E)103 990个地震的震相数据,运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泸定MS6.8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区执行地震层析成像和精定位。结果表明:(1)余震序列主要分布于鲜水河断裂西南侧,长度约60 km,整体沿鲜水河断裂呈北西向展布,震源深度多集中在5~15 km,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加深的迹象。根据余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及主震位置,提出鲜水河断裂东南段为发震断层,并且发现余震序列南北两端或许存在分支断层。根据背景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推断其或许为泸定主震的前震。(2)主震的西北侧存在高速异常体,其或许阻挡了泸定地震向西北向破裂,结合鲜水河断裂东南段力学性质较弱,其滑动方向为首选的传播方向,推断泸定地震为单侧破裂,方向为东南。(3)泸定地震震源区下方30 km深度处存在弱S波低速层和高波速比,已有结果得知研究区中下地壳存在明显的高导层和低阻层,泸定主震位于热流值为65 mW·m^(2)的大地热流等值线附近,综合推断震源区下方30 km或许存在地壳流体。同时,泸定地震发生在应力易积累,同时又易释放,发生破裂的高低速交界处,推断泸定主震在震源区积累大量应力,加之地壳流体流入发震断层,致使发震断层的弱化,两者共同作用最终引发了泸定MS6.8地震的发生。
- 蔡明远陈继锋尹欣欣
- 关键词:地震精定位地壳流体鲜水河断裂
- 兰州台网记录的青藏高原影区地震的分析和研究
- 本文利用兰州台网宽频带地震资料归纳总结了青藏高原影区地震的特征,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数字化地震波形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引入台阵处理技术识别微弱震相,提高影区地震震相识别的准确性,为兰州台网日常的地震速报和波形分析处理提出一...
- 陈继锋
- 关键词:台网记录地震特征震相识别
- 文献传递
- 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地震计方位角检验与校正被引量:9
- 2016年
- 利用2007年8月—2013年9月甘肃省测震台网记录的549个MS≥6远震事件的P波资料,对所属44个地震台站分量方位等问题进行检核计算。考虑到地震计维修、更换等因素,提供了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按时间序列计算的方位角偏差及方位校正变化情况,以保障测震台网数据的连续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反演的方位偏差与文献[1]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国"十五"数字地震网络确实存在部分台站方位偏差较大等方面问题。因此,在进行现代地震学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台站地震计方位误差较大和研究时间段内方位角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 陈继锋李亮李少睿刘白云陈晓龙
- 关键词:检核地震计方位角
- 机器学习在地震事件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6
- 2021年
- 很多地震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地震事件的准确检测,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学科发展迅速,其在地震事件自动检测中的应用在过去几十年被广泛研究,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被应用于火山喷发、天然地震等事件的自动检测中.本文介绍了自动检测的经典算法和基于相关性的算法,系统概述了机器学习领域内各种算法在地震事件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对目前的算法做简要对比分析,最后针对地震事件自动检测领域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罗仁昱陈继锋尹欣欣
- 关键词:地震检测
- 青海共和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被引量:5
- 2021年
- 文中收集了2009年1月—2019年1月青海、甘肃固定地震台网及野外流动观测台阵记录的青海共和及周边地区的P波和S波到时数据,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地壳的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参数,分析了共和1990年4月26日MW6.4地震孕育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与该地区速度结构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共和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共和主震位于共和盆地正下方区域的低速异常体内,主震的SW侧为高速异常,该异常从地下向NE向上逆冲至近地表处,推测35.95°N处即为哇玉香卡-拉干隐伏断裂。共和主震发生在水平NE向构造应力作用下,由走向NWW、倾向SSW的隐伏断层的滑动造成。
- 罗仁昱陈继锋尹欣欣李少华
- 关键词:共和地震三维速度结构
- 甘肃地区sPn震相研究及其震源深度计算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对甘肃2012年5月2个M>4.0级地震的震相分析,得出在震中距大于300 km时,甘肃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重新计算震源深度,并和甘肃地震台网中心所得的结果相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尹欣欣陈继锋刘佳敏
- 关键词:SPN震相震源深度震相特征震中距
-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精定位及发震构造研究
- 2024年
- 采用双差定位的方法,对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M_(S)6.2地震的余震(震后一周)进行重定位,最后获得438个地震事件(包含主震)的位置。定位结果显示余震主要呈NNW向分布,长度约为16 km;主震位于余震带的中央偏东北处,余震分布与拉脊山断裂近似平行,与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吻合;余震的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6.5~12 km,主震深度为11.5 km。从沿断裂走向的剖面可以观察到,此次地震的浅地表余震事件较少,因此未造成明显的地表破裂。对发震断裂的分析表明,拉脊山断裂带的走滑速率较低,这可能代表其处于强锁定阶段。此外,地震聚类分析表明,尽管北拉脊山断裂是主要发震断裂,南拉脊山断裂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也存在紧密联系。
- 陈科睿陈继锋尹欣欣
- 关键词:双差定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