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金钊

作品数:331 被引量:3,560H指数:37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6篇政治法律
  • 9篇文化科学
  • 4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3篇法律
  • 172篇法治
  • 125篇法律方法
  • 75篇法治思维
  • 72篇法律解释
  • 53篇法学
  • 39篇法律思维
  • 37篇法治方式
  • 36篇法治中国
  • 34篇法理
  • 29篇司法
  • 29篇法律方法论
  • 28篇国法
  • 26篇中国法
  • 26篇法理学
  • 21篇法律修辞
  • 20篇方法论
  • 18篇主义
  • 17篇法律解释学
  • 16篇社会主义

机构

  • 165篇华东政法大学
  • 142篇山东大学
  • 12篇河南大学
  • 3篇山东大学威海...
  • 2篇上海对外经贸...
  • 2篇西北政法大学
  • 2篇上海立信会计...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山东经济学院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公安专科...
  • 1篇潍坊学院
  • 1篇山东省政法管...

作者

  • 321篇陈金钊
  • 11篇焦宝乾
  • 4篇张其山
  • 4篇宋保振
  • 3篇孙光宁
  • 2篇牛文军
  • 2篇姜福东
  • 2篇桑本谦
  • 2篇吴丙新
  • 1篇于向阳
  • 1篇李玉福
  • 1篇杨静哲
  • 1篇袁付平
  • 1篇刘作翔
  • 1篇张伟强
  • 1篇李道军
  • 1篇侯学勇
  • 1篇於兴中
  • 1篇杨圣坤
  • 1篇吕玉赞

传媒

  • 20篇法学论坛
  • 16篇山东大学学报...
  • 16篇扬州大学学报...
  • 13篇法学
  • 10篇河南省政法管...
  • 9篇法律科学(西...
  • 8篇求是学刊
  • 8篇学习与探索
  • 8篇高等学校文科...
  • 7篇现代法学
  • 7篇山东社会科学
  • 7篇政法论丛
  • 6篇国家检察官学...
  • 6篇东方法学
  • 5篇法制与社会发...
  • 5篇法商研究
  • 5篇社会科学文摘
  • 5篇上海政法学院...
  • 5篇中国检察官
  • 5篇法律方法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8篇2022
  • 16篇2021
  • 15篇2020
  • 18篇2019
  • 12篇2018
  • 20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23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12篇2011
  • 11篇2010
  • 11篇2009
  • 13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3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论被引量:91
2002年
法律方法是法治理想成为可能的条件之一。本文通过对种种法律方法关系的梳理,揭示了法律方法对维护法治的积极意义。作者认为,法律发现是法律方法中首先使用的方法,而法律推理则是由成文法向判决转换的必用方法。在法律发现到法律推理的过程中,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漏洞补充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金钊
关键词:法律方法论法律发现司法过程法治理想法律论证成文法
反对解释与法治的方法之途——回应范进学教授被引量:20
2008年
针对范进学教授提出所有法律并不反对解释的观点,我认为法律解释的对象有三:一是事实,即通过解释赋予事实以法律意义;二是模糊不清的法律规定,即通过解释把不清楚的法律说清楚;三是对已做出的"法律"判断进行反思,对不符合法律思维的判断进行矫正。所有的法律解释都必须是根据法律的解释,这是法律解释的独断性要求。从法制原则上看,现行法律是解释的根据,而不是主要的解释对象。"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反对的是对清晰的法律规定进行解释,并不是反对对事实以及判断的解释。法律适用是一个维护法制的概念,而法律解释的泛化或绝对化隐藏着很多瓦解法制的危险,其中最主要的是可能淡化法律的规范作用。依法办事是法治之途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陈金钊
关键词:法律规则法律解释
体系思维的姿态及体系解释方法的运用被引量:58
2018年
体系思维的"封闭"或"开放"姿态对法治实现的程度有很大影响,要想搞好法治建设就需要处理好"封闭"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为了法治命题能够贯彻下去就需要法律以恰当的方式实现。这要求我们,首先,需要把思维体系要素与法律渊源形式连接在一起,把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当成体系思维的要素,然后在法源理论的基础上展开体系思维,以便法治能够以"法律"的名义展开实施。其次,运用体系解释方法解决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逻辑一致性,从而为合法性解释奠定法律基础。与合法性相关的法律方法主要是依法办事,然而,单纯的依法办事还不足以解决法律运用的恰当性问题。因而就需要在法律运用过程中再次认真处理好法律与社会、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融贯性。在整体性思维支配下的融贯性,必须找到法律与社会、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逻辑一致性。法律发展的进化规律告诉我们,没有体系性思维及其体系解释方法就不可能有法律的恰当使用。
陈金钊
关键词: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论对中国法治的意义
2022年
中国现代化建设者不得不担负起双重使命:一方面要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以便借鉴;另一方面还要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明,从而使两者能够在融贯中发展。在竞争与合作的交流中,法律方法的作用则日显重要。法律方法(论)的出现,既是中国近代以来制度现代化的延续,也是当今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法治从命题证成到操作都离不开逻辑。以逻辑为基础的法律方法,对中国法治建设所需的法治思维、法治话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陈金钊
关键词:法治现代化法律方法论法治思维西方文明
法源话语及对法治的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实现法治不仅需要法律,还需要法源话语支持法治思维。对法源话语的概括可从法学、法律和法治三个维度进行。从我国现有的法源语用观察,法学角度的法源基本是从司法角度界定法律,目的是在结合论中嵌入逻辑因素,进而较为准确地描述法律实施。作为法律话语的法源,是从立法角度统一法律形式,旨在将其他社会规范及价值等,以认可的方式推定为法。统一法源虽能保障法之权威,但注定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在辩思盛行的中国,需要把法源纳入法治话语系统,进而运用法源思维及法律方法塑造法治之法。作为法学话语的法律渊源,为法治思维的塑造提供了思路;作为法律话语的法源,为法治确定了法的范围;作为法治话语的法源,为重塑法治之法提供了思维及方法。
陈金钊
关键词:法律渊源法治思维法律方法法律发现
法律解释中的矛盾与选择被引量:17
2004年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不是写在纸上供人们瞻仰的对象 ,而是定纷止争、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因而法律必须运用 ,而有运用就必有解释 ,因为只有通过解释才能将抽象的法律条文适用到具体的案件上。在这个意义上 ,有学者认为法学就是法律解释学。尽管这种说法有些狭隘 ,但说法律解释学是法学的核心并不为过。然而中国的法律解释学起步较晚 ,只是在上个世纪 90年代才开始。但近些年来 ,法律解释学研究热了起来 ,专著、译著和论文层出不穷 ,法律解释学一时成为显学。在这些汗牛充栋的论著中 ,我们仍然感到一些困惑。法律解释学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法律解释学的核心议题是什么 ?法律解释学能解决什么问题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学研究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入研究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约请了六位作者从各自感兴趣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这六位既有来自理论界的学者 ,也有直接从事实践工作的法官 ;既有从事法理学研究的学者 ,也有从事部门法学研究的学者。由于知识背景和研究旨趣的不一样 ,他们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异 ,如历史与现实、立场与方法、理论与实务等等。我们也正希望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法律解释学的丰富多样性。
陈金钊
关键词:法律解释法律条款法律文本
法治时代的法律位置--认真看待法律逻辑与正义修辞被引量:17
2011年
按照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应该进入法治时代,在这个时代政治与法治并驾齐驱,在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重新塑造法律的权威。实现法治需要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法律方法论。然而,法治的实质合法性是以追求正义公平为前提的。为达到和谐社会思维决策中的正义修辞不可缺少,没有正义等法律价值的修饰,法治会失去终极目标而不具有合法性。要想使法治具有可接受性,逻辑推演的解释方法和修辞论证的方法不能缺位。认真对待法律逻辑与修辞可以支撑起一个被称为法治的时代。
陈金钊
关键词:法治法治时代法律逻辑法律修辞法律方法
正视社会保障权及其实现方法被引量:12
2018年
社会保障权是一种新型权利,它不仅与传统的权利义务等置结构不同,还与行政权力有密切关联。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权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当今的法治中国建设,不仅需要重视主体的行为自由,还需要借助社会保障权落实人权和平等的要求。然而,现在人们对社会保障权还不是十分重视,执法、司法过程中对社会保障权的理解、解释和运用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而我们不仅需要从法治中国建设、人权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认知社会保障权,还需要从正确理解、恰当解释、完善制度、设计方法等维度来正视社会保障权。
陈金钊吴冬兴
关键词:社会保障权法律解释法律方法法律思维法律价值
关于中国法学研究定位的断思被引量:7
2003年
法学研究的定位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中国法学研究的定位基本上是在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确立的 ,甚至我们对法治的定位也建立在对防止文革重演、繁荣发展经济的基调上。这样的定位所造成的结果是 :对法治价值的追求往往被人们忽略 ,法治的实现方式也因其微小而不被人们重视。但实际 ,真正能够促成法治逐步实现的往往是那些被忽略的具体法律方法。在法学研究的定位上 ,我们不能轻视“从小处着眼”的立场 ,但应注意的是 :从小处着眼并不是就事论事 ,并不是简单的案例分析 。
陈金钊
关键词:法律方法法律规则
法律人思维中的规范隐退被引量:108
2012年
在法学出现了各种流派以后,有一个重要现象值得法治论者去研究。这就是除了教义学属性的法律解释学以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以外,多数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都是对现行法律规范的效力进行程度不同的消解、修正、甚至废止。这一方面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内容,使人们更全面地理解法律,但另一方面也从不同的角度挑战了法律甚至法治的权威。对此,法治论者必须正视。在很多法学流派中,由于带有教义学属性的法律解释学的基本观点被批判,尤其是后现代法学对法治基本原则的解构,使我们感觉到,法律人的思维(包括法学研究)中出现了规范的失落或者说法律的隐退。本文分析了在法律决断论和主体选择论的矛盾下,法律规范的尴尬地位、规范隐退的表现、原因以及拯救的姿态与理路,所蕴涵的问题意识在于批判能动司法的理论基础。
陈金钊
关键词:法律修辞法律解释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