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晶晶
- 作品数:2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Runx2甲基化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MHD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应用Methprimer进行Runx2甲基化引物设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的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unx2甲基化水平对MHD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差异性检验发现三组间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血管钙化程度的增加,Runx2甲基化的表达水平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与血管钙化呈负相关(r=-0.51,P<0.01),年龄、血磷与血管钙化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诊断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P<0.001),Runx2甲基化水平与年龄、血磷三者联合诊断血管钙化的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可能成为诊断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生物标志物,且与年龄、血磷联合评估时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
- 胡春燕张赛靳晶晶程美娟张胜雷白亚玲徐金升
- 关键词:RUNX2甲基化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钙化
- 核心结合因子和Ⅰ型胶原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桡动脉血管钙化的关系
- 目的 观察核心结合因子(Cbfα1)和Ⅰ型胶原分别在ESRD患者桡动脉中膜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中膜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62例ESRD患者(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18-81岁,平均(51.58±14.90...
- 徐金升靳晶晶白亚玲张胜雷张俊霞崔立文张慧然
- 关键词:核心结合因子终末期肾脏病血管钙化
- 内瘘处采血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含量的准确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处混合动脉血测定的血红蛋白含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54例,行血液透析开始前分别从静脉端内瘘穿刺针处及外周常规静脉采血点处采血样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4例,男43例(79.6%),平均年龄(51.69±16.17)岁;平均透析龄(79.44±56.44)个月。配对t检验结果提示动静脉内瘘处混合动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测得的血红蛋白值存在差异(t=9.771,P<0.001)。Deming回归散点图证明两种采血方式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浓度=4.745+0.992×动静脉内瘘处混合动脉血血红蛋白浓度)(r=0.964)。Bland-Altman图的一致性界限范围与临床应用中的血红蛋白界值比较,可知两种不同采血方式所得血红蛋白一致性稍欠佳。结论动静脉内瘘处混合动脉血测得的血红蛋白值与外周静脉血所得结果存在差异,两种采血方式测得的血红蛋白值一致性不理想,为得到对临床应用更具指导意义的化验结果,可应用相关关系对动静脉内瘘处混合动脉血测得的血红蛋白值进行调整。
- 胡春燕冯媛媛靳晶晶程美娟徐金升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红蛋白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血清TMAO、HIF-1α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关系。方法 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老年慢性肾脏病45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水平和血清TMAO、HIF-1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慢性肾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血清TMAO、HIF-1α之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MAO、HIF-1α对老年慢性肾脏病肠道菌群失调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真杆菌、双歧杆菌低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杆菌、酵母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TMAO、HI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上升、血清TMAO、HIF-1α水平上升是影响老年慢性肾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TMAO、HIF-1α与真杆菌和双歧杆菌呈负相关,与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MAO、HIF-1α联合诊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紊乱,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体内真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数量增加,患者体内血清TMAO、HIF-1α上升,并且肠道微生态失衡与血清TMAO、HIF-1α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 卢凡袁颖颖靳晶晶程美娟郭利萍
- 关键词:氧化三甲胺缺氧诱导因子-1
- 高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心结合因子表达的影响
- 目的 观察高磷对尿毒症患者桡动脉及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核心结合因子(Cbfα1)表达的影响,探讨高磷诱导血管钙化的机制.方法 选取62 例ESRD患者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修剪的桡动脉管壁,观察Cbfα1 的表达情况...
- 徐金升靳晶晶白亚玲张胜雷张俊霞崔立文张慧然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心血管事件的生物标志物,MPV已被确定为心肌梗死、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MPV是否是MHD患者发生血管通路事件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探讨MPV水平与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9-01—1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患者343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09-15,终点事件为出现血管通路事件(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或患者出现死亡。根据纳入患者MPV值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组(MPV:6.1~8.1 fL),Q2组(MPV:8.2~8.8 fL),Q3组(MPV:8.9~9.6 fL),Q4组(MPV:9.7~14.1 fL)。比较4组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发病率等相关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多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MPV与血管通路事件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根据分层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343例MHD患者中60(17.5%)例患者出现血管通路事件,Q4、Q3、Q2、Q1组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7%(29/86)、17.8%(16/90)、12.2%(10/82)、5.9%(1/8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组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91,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MPV水平升高仍是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HR=1.59,95%CI=1.28~1.97,P<0.001),且随着MPV水平升高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P_(趋势)<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糖尿病分组,其他各亚组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结论MPV水平升高可能是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预测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的风险提供了参考指标。
- 朱荣芳靳晶晶梁向楠钱玥彤耿同会白亚玲徐金升
- 关键词: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平均血小板体积动静脉内瘘
- 高镁对高磷诱导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高镁对高磷诱导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用β甘油磷酸盐(β-GP)诱导钙化.VSMCs细胞被分为4组:对照组、高磷组(10 mmol/L β-GP)、镁干预组(10 mmol/L β-GP+3 mmol/LMgSO4)、镁通道抑制剂(2-APB)干预组(10 mmol/L β-GP+3 mmol/L MgSO4+10-4 mol/L 2-APB).采用茜素红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的表达.2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甲基纤维素灌胃+高磷饮食)、血管钙化组(硫酸腺嘌呤灌胃+高磷饮食)、高镁干预组(硫酸腺嘌呤灌胃+高磷高镁饮食).造模成功后测定大鼠主动脉脉搏波速率(PWV);采用yon Kossa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胸主动脉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主动脉Cbfα-1表达.结果 细胞培养14 d后,与高磷组相比,镁干预组VSMCs钙盐沉积明显减少,ALP活性降低(P<0.05),Cbfα-1表达下调;2-APB可抑制高镁对VSMCs的保护性作用.Cbfα-1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镁干预组第3天Cbfα-1的表达下调(P<0.05),其抑制效应随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体内实验中,大鼠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模型制备成功.和体外实验一致,与血管钙化组相比,高镁干预组大鼠血浆镁离子水平明显升高,胸主动脉PWV明显降低(P<0.05),血管钙盐沉积程度亦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高镁可明显降低高磷诱导的Cbfα-1表达(P<0.05).结论 高镁可抑制血管钙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SMCs骨源性分化相关.
- 白亚玲徐金升靳晶晶张俊霞张胜雷崔立文张慧然
- 关键词:钙质沉着症核心结合因子Α1BINDING
- 镁离子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镁离子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只。以组织贴壁法进行原代VSMCs培养,至3~5代时用于细胞实验。将VSM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磷组(加入10 mmol/Lβ-甘油磷酸)、镁干预组〔加入10 mmol/Lβ-甘油磷酸+3 mmol/L硫酸镁(Mg SO4)〕、2-氨基乙氧基二苯基硼酸(2-APB)干预组(10 mmol/Lβ-甘油磷酸+3 mmol/L Mg SO4+10-4μmol/L 2-APB)。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14 d后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14 d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0、3、6、10、14 d时细胞内基质G蛋白(MGP)mRNA和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培养14 d后,4组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800,P〈0.05);高磷组、2-APB干预组钙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镁干预组(P〈0.05)。4组ALP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901,P〈0.05);高磷组、2-APB干预组ALP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镁干预组(P〈0.05)。培养14 d后,4组MGP mRNA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279.905、1 157.247,P〈0.05);镁干预组MGP mRNA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高磷组及2-APB干预组(P〈0.05)。动态观察MGP mRNA和OP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培养第3天时,高磷组MGP mRNA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镁干预组MGP mRNA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高浓度镁离子在抑制VSMCs钙化过程中可上调MGP及OPN的表达,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白亚玲徐金升靳晶晶张俊霞张胜雷崔立文张慧然
- 关键词:镁离子血管钙化骨桥蛋白质
- 河北省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发生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河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方法根据纳排标准,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中纳入20035例研究对象,记录首次透析时间,对其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河北省一般人群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为247.9/10万人年。本研究共纳入20035例MHD患者,其中新发恶性肿瘤113例,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278.8/10万人年。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倍(Z=3.540,P=0.0004)。非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标准累积发病率高于糖尿病患者(0.22%比0.16%,χ^(2)=340.245,P<0.001),女性高于男性(0.22%比0.17%,χ^(2)=215.845,P<0.001)。结论河北省MHD患者新发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最高,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
- 周薇史宁宁靳晶晶程美娟徐金升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恶性肿瘤发病率
- 核心结合因子和Ⅰ型胶原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桡动脉血管钙化的关系
- 目的 观察核心结合因子(Cbfα1)和Ⅰ型胶原分别在ESRD 患者桡动脉中膜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中膜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62 例ESRD 患者(男性38 例,女性24 例,年龄18-81 岁,平均(51.58±14.9...
- 徐金升靳晶晶白亚玲张胜雷张俊霞崔立文张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