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军丽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心率
  • 1篇心率恢复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变时性
  • 1篇行为干预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变异
  • 1篇血压变异性
  • 1篇压变异性
  • 1篇抑郁
  • 1篇认知疗法
  • 1篇认知行为干预
  • 1篇情绪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机构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韩军丽
  • 2篇曾碧媚
  • 2篇李江华
  • 2篇董少红
  • 2篇刘启云
  • 1篇童玲
  • 1篇刘莹莹
  • 1篇高虹
  • 1篇陈洁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临床护理工作指南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前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常通过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给予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低侵袭性、心血管疾病适用范围广、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等优势,备受临床医生和患者所认可。为适应PCI治疗,促进患者康复,以医院自身情况,建设一套PCI临床护理工作指南,使护理工作细节能够有序执行,从而保障患者预后安全,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
曾碧媚童玲韩军丽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介入护理PCI
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病期间的负性情绪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减轻ACS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及放松训练。住院始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ACS患者的负性情绪。
韩军丽曾碧媚陈洁
关键词:认知疗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抑郁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变时性及心率恢复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运动负荷试验时心率变时性(Chronotropic Response,CR)及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6例HFPEF患者及28正常对照,均常规行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记录静息心率、峰值心率及运动后3 min内的心率,计算心率储备百分率(percentage of HR reserve)、峰值心率百分比(percentage of peak HR)及运动后第1,2,3 min的HRR(HRR1,HRR2,HRR3),比较两组间CR及HRR指标的关系。结果 (1)HFPEF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晚期峰速(A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峰速和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峰速比(E峰/Em)、等容舒张时间(IVRT)升高(0.93±0.13 vs 0.68±0.12,9.68±1.89 vs 7.17±1.33,89.65±16.90 vs77.04±7.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比(E峰/A峰)、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峰速(Em)、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峰速和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晚期峰速比(Em/Am)下降(0.89±0.13 vs 1.20±0.15,8.69±1.3 vs 11.53±1.88,0.86±0.31 vs 1.23±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HFPEF组峰值心率,心率储备显著减低;以心率储备百分率及峰值心率百分比表示的CR功能显著减低;HFPEF组运动停止后前3min时的心率恢复显著减低,HFPEF组的METs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FPEF患者CR及HRR较正常人减低,提示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李江华刘启云韩军丽高虹董少红
关键词:心率恢复
诊间血压变异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间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7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月门诊测量患者血压,随访12个月,计算每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的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及其标准差、变异系数。随访结束后行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计算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e-mediated vasodilation,NMD)及FMD/NMD,分别按FMD%及FMD/NMD分为内皮功能正常组和内皮功能下降组,比较基线特征及BPV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V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按FMD/NMD分组显示内皮功能下降组的FMD%低于内皮功能正常组,NMD%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均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功能正常组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比率高于内皮功能下降组(79.55%比63.9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BMI和血压水平之后,BPV与FMD/NMD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FMD/NMD较FMD能更好的反应血管内皮功能,BPV升高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不全。
刘启云刘莹莹刘莹莹李江华韩军丽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内皮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