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萍

作品数:102 被引量:427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7篇动脉
  • 27篇冠状
  • 26篇心肌
  • 26篇冠状动脉
  • 21篇心肌梗死
  • 21篇梗死
  • 15篇血管
  • 15篇急性心肌梗死
  • 14篇细胞
  • 14篇介入
  • 11篇介入治疗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心肌梗死患者
  • 9篇主动脉
  • 9篇17Β-雌二...
  • 9篇雌二醇
  • 8篇导管
  • 8篇动脉介入治疗
  • 8篇血小板
  • 8篇内皮

机构

  • 10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1...
  • 1篇解放军第41...
  • 1篇解放军第一一...
  • 1篇通化钢铁集团...

作者

  • 102篇马丽萍
  • 47篇秦永文
  • 47篇赵仙先
  • 30篇郑兴
  • 16篇吴弘
  • 14篇陈少萍
  • 13篇杨雅薇
  • 13篇丁继军
  • 13篇徐荣良
  • 12篇陈翔
  • 11篇黄新苗
  • 10篇顾颖
  • 9篇张国元
  • 8篇白元
  • 8篇李攀
  • 8篇吴宗贵
  • 8篇胡建强
  • 8篇张云雁
  • 7篇曹江
  • 7篇郭志福

传媒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中华老年心脑...
  • 6篇介入放射学杂...
  • 6篇临床军医杂志
  • 5篇上海医学
  • 5篇国际心血管病...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2篇第17届全军...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大众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9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带瓣膜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支架的研制及测试
2013年
目的通过体外测试评价新型带瓣膜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支架及输送装置的各项性能,为下一步动物体内实验提供依据。方法支架材料采用钴基合金,设计成圆柱形网状结构。人工瓣膜取材于经处理的新鲜牛心包,将人工瓣膜缝合在支架上制成带瓣膜主动脉支架。使用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测试仪和人工心脏瓣膜加速疲劳测试仪,分别对带瓣膜支架瓣叶材料脉动流和人工瓣膜耐疲劳情况进行测试。将带瓣膜支架压缩至自行研制的输送装置的球囊上,取离体羊心脏标本,经升主动脉将支架直视下置入羊主动脉瓣位置,扩张球囊释放支架,注水观察瓣膜功能。结果人工瓣膜瓣叶脉动流测试结果表明人工瓣膜启闭良好,无明显反流,符合生理需求。人工瓣膜耐疲劳测试结果表明瓣膜耐疲劳性能良好。带瓣膜支架经压缩后可通过输送鞘管送入离体羊主动脉瓣,支架释放后可牢固地置于羊主动脉瓣位置,人工瓣膜启闭功能良好。结论带瓣膜支架设计合理,性能良好,可用于动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实验。
陈翔谭洪文张志钢朱玉峰赵仙先秦永文马丽萍
17β-雌二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对内皮细胞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及17β-雌二醇的保护作用。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将LDL与HUVEC孵育及HUVEC经它莫西芬(Tamoxifen)和/或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再与LDL孵育,检测培养液中IL-6和TNF活性。发现LDL可明显增加内皮细胞表达IL-6和TNF。LDL100μg/ml时,TNF为0.74±0.09(ng/ml),IL-6为9164±739(u/ml),与对照组相比P<001;经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细胞在LDL作用下,IL-6和TNF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它莫西芬和17β-雌二醇处理后,再加LDL,IL-6和TNF活性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LDL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雌激素可明显抑制LDL引起的内皮细胞高表达IL-6和TNF,从而产生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被它莫西芬拮抗。因此雌激素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内皮细胞上雌激素受体。
马丽萍张国元吴宗贵
关键词:LDLTNF
17β-雌二醇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0年
马丽萍张国元吴宗贵侯建丁思奇
关键词:雌二醇OXLDL内皮细胞损伤
17β-雌二醇对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该文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17β-雌二醇、它莫西芬(Tamoxifen)对HUVE...
马丽萍
关键词:绝经妇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7Β-雌二醇它莫西芬LDH
炎症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近年研究表明机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论文通过分析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测定患者循环血中炎症标志物(高敏感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P选择素、...
马丽萍
文献传递
应用牵引和圈套技术经静脉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目的评价应用圈套和牵引技术经静脉拔除废用、感染电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静脉牵引技术、圈套技术和长鞘实施反推力牵引技术拔除起搏电极导线。应用F10、F12、F14的长鞘,泰尔茂公司长260 cm,直径0.89 mm的超滑导...
秦永文陈峰陈少萍曹江胡建强黄新苗马丽萍游晓华赵仙先郑兴
文献传递
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和远期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抗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单抗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和远期死亡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2 4h和再灌注 6周模型。以氯化 2 ,3,5 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确定心肌坏死范围。血流动力学分析系统测定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期压力峰值 (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LVEDP)、左心室最大上升速度 (+Pmax)和下降速度 (-Pmax)等指标。结果 用药组大鼠缺血 4 5min再灌注 2 4h ,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肌梗死范围缩小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LVSP ,+Pmax ,收缩功能 [L(1+2 ) ]、-Pmax、舒张功能 [L(3+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再灌注 6周用药组和对照组间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LVSP ,+Pmax和L(1+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LVEDP ,-Pmax、L(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抗ICAM
吴弘郎希龙马丽萍沈茜秦永文郑兴章同华张国元
关键词:单抗再灌注细胞粘附分子
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体系的优化与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为适应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摆脱临床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刻不容缓。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体系是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极强的实践课程体系。体系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临床模拟手段和临床真实手段相结合,以"三基"、"三严"、"三早"为基本教育理念,把临床实践教学拓展至医学教育全过程,旨在形成和创建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及临床综合技能三个基本课程模块。
马丽萍徐晓璐朱嘉琦赵仙先
关键词:医学生课程
老年重症心肌炎和心包炎及胸膜炎一例
2011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因“发热、咳嗽伴乏力、胸闷4d”于2009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感冒,体温39.5℃,伴胸闷、咳嗽、咳白色黏痰。高血压10余年,血压最高180/110mmHg(1mmHg=0.133kPa),口服替米沙坦80mg/d。查体:体温37.6℃,血压87/62mmHg,
姜里强朱霓郭志福马丽萍
关键词:重症心肌炎胸膜炎心包炎老年替米沙坦
关于建立动态教师考评机制的设想被引量:1
2013年
医学院校教师考评是促进教师各项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一项有力的保障措施和有效途径,而建立教师考评机制就是要使这项工作常态化、正规化、制度化。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对这一过程的任何评价也应该建立在动态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应用PDCA循环推进理论,尝试建立一种旨在实现考评系统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和自行优化的动态考核机制:该机制将考评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分析及反馈(Action)四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并将各阶段的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通过反馈和改进,最终实现机制本身各环节间的有效互动和动态运作,完成机制的自我完善和自行优化功能。
马丽萍徐晓璐赵仙先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师考评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