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尚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栓塞
  • 3篇颅内
  • 2篇血管内栓塞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脉瘤栓塞
  • 1篇动脉瘤栓塞术
  • 1篇动脉内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 1篇血泡样动脉瘤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栓塞术
  • 1篇栓塞治疗

机构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徐如祥
  • 5篇马尚
  • 5篇沈春森
  • 4篇梁春阳
  • 4篇毛锦龙
  • 4篇罗永春
  • 4篇张强
  • 3篇杨阳
  • 1篇何子骏
  • 1篇袁春涛
  • 1篇李益萍
  • 1篇孟景山
  • 1篇罗永春
  • 1篇梁春阳
  • 1篇张强
  • 1篇杨阳

传媒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6例,Ⅲ级5例,Ⅳ级9例,V级3例。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5例(75.8%);出现偏瘫和单纯运动性失语4例(12.1%),后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4例(12.1%),死亡原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因口服“双抗”并发消化道出血。随访1—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未增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性,且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对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李益萍罗永春何子骏沈春森毛锦龙孟景山袁春涛马尚张强梁春阳徐如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早期治疗
2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治疗方式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动脉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采用动脉内治疗的59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病情、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发病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8±1.3)岁,术中采用动脉溶栓25例和多模式溶栓治疗34例,2组患者平均入院NIHSS分别为12.6±4.3、18.3±4.2,发病时间分别为(5.3±0.9)h、(5.8±1.4)h,再通率分别为56.0%、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3个月后残障程度与年龄、初治时间、出院NIHSS评分和良好再通率相关。结论相比于动脉溶栓,多模式溶栓适用于较为严重或入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且再通率高。良好的血管再灌注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因素。
杨阳梁春阳张强沈春森罗永春马尚徐如祥
关键词:脑卒中前循环
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估。结果再开通13例,余7例未再开通。再开通组术后7 d NIHSS评分及3个月后m RS评分均低于未再开通组(P<0.05),且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开通(OR=0.46,P=0.006)及术前NIHSS评分(OR=8.86,P=0.035)与术后3个月m RS评分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较安全,并且可以降低预后残障程度。
梁春阳徐如祥张强沈春森罗永春毛锦龙马尚杨阳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颅内血泡样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颅内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颈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及1例大脑前动脉疑似血泡样动脉瘤病人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组5例患者因蛛网膜下隙出血入院,DSA诊断为动脉瘤。应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术后出现再出血;首次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4例,术后发生再出血1例,因动脉瘤再通予以再次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其余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6-20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为1分1例,2分1例,5分1例,6分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诊断血泡样动脉瘤的手段,瘤体短期内变化可辅助诊断;首次或再通时治疗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一种可行方法。
杨阳梁春阳张强罗永春毛锦龙马尚沈春森徐如祥
关键词:动脉瘤颈内动脉栓塞
DynaCT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DynaCT(数字平板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CT成像技术)应用的影像学特征、临床使用方式、及对治疗方法的影响,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使用DynaCT技术的病例65例,所有患者手术后均行DynaCT扫描并与移动螺旋CT对照评估。结果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5。经DynaCT扫描并经移动螺旋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积水等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16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患者应用DynaCT 评估支架打开情况。结论DynaCT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缺点。本研究认为Dyna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诊断足够清晰,特别是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中对支架打开情况的评估,对栓塞策略的采取有指导作用。
梁春阳徐如祥张强沈春森罗永春毛锦龙马尚杨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