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长文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乙烯
  • 2篇四氯乙烯
  • 2篇污染
  • 2篇氯乙烯
  • 1篇动力学
  • 1篇多孔介质
  • 1篇遗传算法
  • 1篇三氯乙烯
  • 1篇生物化学
  • 1篇烃类污染
  • 1篇污染控制
  • 1篇氯代
  • 1篇环境修复
  • 1篇降解
  • 1篇归宿
  • 1篇反应动力学
  • 1篇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马长文
  • 3篇仵彦卿
  • 3篇孙承兴
  • 2篇陆建生

传媒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孔介质中三氯乙烯的非线性吸附-对流-弥散模型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三氯乙烯(TCE)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评价其在环境中的影响、预测其在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及确定相应的修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TCE在细砂中的等温吸附规律研究采用批试验和模拟柱试验方法。批试验结果采用四种不同的非线性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Linear-Langmuir-Freundlich(LLF)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且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利用经典对流扩散模型,将以KCl为示踪剂的柱试验结果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模拟柱中的纵向弥散度;利用非线性吸附对流扩散模型,将TCE的模拟柱试验结果采用遗传算法反演吸附参数;结果显示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柱试验中的吸附模式最好。即批试验与柱实验中的吸附模式是不同的。该结论表明必须重新审视非平衡吸附理论在运移模型中的适用性,以及该理论适用的前提条件。在试验结果和模型反演获得的参数基础上确定的TCE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一维非线性吸附-对流-扩散模型,能够很好地揭示TCE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且模型中的阻滞系数是质量浓度的非线性函数。
陆建生仵彦卿马长文孙承兴
关键词:三氯乙烯遗传算法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7年
越来越多的地下水源正遭受氯代烃类有机物的污染,氯代烃类的地下环境行为及其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是当前环境学界的一个热点。目前修复这类污染环境的技术主要有抽出处理、渗透性反应墙和生物修复等。其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技术、零价铁降解氯代烃类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以及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零价铁反应墙如何长期稳定运行是目前的研究难题,也是该技术的发展目标。强化生物修复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项新兴技术,构建一个能同时降解多组分污染物的微生物生态群落并成功引入污染场地发挥最大功效,是地下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也将是热点。
马长文仵彦卿孙承兴
关键词:地下水
零价锌降解四氯乙烯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2008年
对零价锌(Zn(0))降解四氯乙烯(PCE)进行批实验,在假设各化学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的前提下,建立了多级链式平行反应数学模型,并使用混合函数遗传算法进行了动力学参数的反演.结果表明,在106h后残留物基本上为C2H4和C2H2.计算显示,氯代烃的反应活性大小为C2C l2>C2HC l>t-DCE(反二氯乙烯)>1,1-DCE(1,1二-氯乙烯)>TCE(三氯乙烯)>c-DCE(顺二氯乙烯)>PCE;在4条重要的反应路径中,最重要的是PCE→TCE→t-DCE→C2H2→C2H4和PCE→C2C l2→t-DCE→C2H2→C2H4;最终94.77%的PCE转化为C2H4,5.23%的PCE转换成了氯乙烯(VC).
陆建生仵彦卿马长文孙承兴
关键词:四氯乙烯降解
地下水中四氯乙烯迁移归宿与修复技术研究
受氯代烃类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是环境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了解四氯乙烯(PCE)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和转化如对流、弥散、吸附、生物化学降解等环境行为,是研究地下水污染控制的前提,对掌握有机物污染机理及确定控制修复技...
马长文
关键词:地下水四氯乙烯环境修复生物化学污染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