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冬青

作品数:99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文学
  • 18篇语言文字
  • 15篇哲学宗教
  • 14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8篇美学
  • 20篇汉字
  • 9篇图象
  • 8篇文化
  • 8篇小说
  • 7篇政治
  • 7篇政治美学
  • 6篇红楼
  • 5篇叙事
  • 5篇艺术
  • 5篇国文
  • 4篇哲学
  • 4篇指事
  • 4篇中国文化
  • 4篇声音
  • 4篇文学
  • 4篇文艺
  • 4篇写作
  • 4篇汉字学
  • 3篇特质

机构

  • 86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86篇骆冬青
  • 3篇唐闻君
  • 1篇何永康
  • 1篇冯敏萱
  • 1篇武超

传媒

  • 10篇南京师大学报...
  • 9篇文史知识
  • 8篇江苏社会科学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江海学刊
  • 4篇江苏行政学院...
  • 2篇中国书法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明清小说研究
  • 2篇写作
  • 2篇民族艺术
  • 2篇湘潭大学学报...
  • 2篇铁军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江苏高教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江淮论坛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迅小说中绽现的现代诗
2021年
鲁迅小说中蕴藏着现代诗的构思、节奏、韵律,形成其小说中特殊的疏离、怪异、陌生感。其要义在于警醒,以切断与传统文学的联系而造成断裂,切断与日常感觉的联系造成现代美感,以现代诗歌的意象观照现代中国精神世界和外在世界,从而造成小说叙事的特殊抒情。鲁迅小说表现了其《摩罗诗力说》中所提出的主张,即以诗性的感觉激发对抗传统政治的力量。在小说家鲁迅背后的诗人鲁迅,具有的传统诗歌素养也偏于晚唐诗歌的荒寒绵邈,是其诗歌现代性的深远源泉,构成了鲁迅小说诗性特质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骆冬青
关键词:小说现代诗
如果爱——话说“红楼”
2007年
我今天讲的题目叫“如果爱”。先把题目解释一下。“如果”,即虚拟一个前提。做数学、做物理都要假定一个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才往下推理。文学作品是否也要这样,即假设一个前提呢?“假设”翻译一下,也叫“虚构”。
骆冬青
关键词:红楼文学作品虚构
摩罗美学:从鲁迅到顾准被引量:3
2003年
 鲁迅与顾准的美学可称为"摩罗美学"。他们都是一种异端的美学。其要义在于对作为"虚假的意识"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抗,在于对作为美学理想的神圣"天国"与"好地狱"的怀疑与戳穿,也在于对个性的张扬与对情感、感性力量的重视。鲁迅美学拆除传统美学以抽象理念和道德命令所构建的"共通感"。认为个体感性的激发本身就是人的生成过程。力图在"反抗绝望"中"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顾准对"性善论"的批判和神学意识形态的分析,也是从人的生存的政治向度着眼的。他对鲁迅提出的基本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骆冬青
关键词:意识形态美学理想文艺审美美学精神
“醉”与“死”——从王翰的《凉州词》谈起
2015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场饮宴,“我”在哪儿?我们看到了美酒,看到了夜光杯,听到了琵琶,急促的琵琶……却不见人,不见作为诗人的“我”。我们似乎听得到来自心底的声音,却只看到客观的呈现场景、以“空间叙事”进行的速写。接着,我们听到了或许是臆想的对话:
骆冬青
关键词:《凉州词》空间叙事琵琶
为“写”而“读”被引量:1
2015年
阅读与写作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树立“为写而读”的观念,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解决“读”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只有改变既有的公共理解,不加预判地潜入作者的心灵,以“为作者立说”的姿态与作品进行对话,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作品的信息,并将“我”融入其中,实现对作品的理解与超越。所以,以平视的姿态、“零度”阅读和“超越”的态势进入阅读,则可融写作于阅读之中,实现“读”与“写”的境界升华。
骆冬青唐闻君
关键词:写作
风格与疾病——浅析文学风格与作者隐秘人格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审美体验中重要的因素,向来受到创作者、评论家和读者的重视。但在以往的研究中,风格被作为文学表现的一部分考量,是包含于文学的言语表达与情绪倾诉中的,具有"主动"的属性。然而真实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对于文学风格并不能有完全的规划与掌控,当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是人格的表现过程,但作者在选取他所希望表现的人格之时,也在受到人格中隐秘面的压抑,这是他所避免表达和不欲人知的人格。游走在心理的易感点,在表达的欲望与压抑的要求中交战与妥协的过程,是创作的过程,也是独特的语言风格与美学观感所产生的土壤。因此,文学风格实际是独立于叙事与话语信息之外的非理性因素,它是作者隐秘人格的曲折体现,是强烈文学表现欲与作者自我压抑的人格冲突的产物。包括文字的脉络、叙事的节奏和情绪的风味,构成了文学中言语意义的信息之外的隐秘信息,也使得文学的美感和接受的多元性具备了可能的基础。
武超骆冬青
关键词:文学风格文学表现创作心理
观念的探险——论中国文艺学的理论创新
2001年
当代中国文艺学由于滞后于西方文艺理论而出现了以西方理论的引进、介绍代替创新的倾向 ,或要求回到传统文论来抵制西方文论的侵入 ,其症结在于一种“时差”的焦虑 ;提倡中西会通也无法解决创新问题 ,因为这只能在区分同异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缺失是理论缺乏创新的根本原因。有必要从偏重描述、阐释的理论走向范导性的“以言行事”的理论 ,即从先验的角度进行理论建构 ,为文艺“立法”。
骆冬青
关键词:文艺学体系会通文艺理论
主持人语:骆冬青
2020年
汉字,美学,这两个词组合,对于我们来说,是从学术天际绽现的一道裂痕,漏下了启示的灵光;甚至,是一道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闪电!盖“天雨粟、鬼夜哭”的神话场景,不仅体现在汉字创生中,而且凝结于汉字的存在形态里,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符号。这种伟大符号本身,具有充分、丰富、阐释无尽的美学特质。与拼音文字相比,尤其显明。汉字的“哲学—美学”意蕴,久已为传统“经学—小学”所重视,在乾嘉学派大师的学术垂范以至章黄学派的深入研讨中,兀然成为中国学术重镇,成为可与西方语言学相匹敌的另一种学术。
骆冬青
关键词:乾嘉学派主持人西方语言学美学特质拼音文字
论汉字的“通感”和“共通感”——汉字图象的美学创辟被引量:1
2020年
汉字的美学创辟,在于汉字图象营造的通感。这种通感,在被充分形式化后,成为固定符号,通向了普遍的共通感。汉字图象最初与先验直观相关,得自对天文、地文和人文的感悟,这种感悟一方面极其抽象,另一方面,却又保留了感性特征。汉字的传达媒介,始终与图象相关,由此而凝聚人的全面丰富感性。在中国文化中,图文混排的形式,提示着汉字图象具有叙事优长,正是在叙事中,通感经由情境化而充分实现。比较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本,可以看出汉字的叙事较之单纯图像叙事更具超越性,因为汉字叙事本身就是更高级的图象叙事。日常读写时,常常被遮蔽的汉字通感,已成为汉字文化圈的默会知识和集体无意识,但是却会在认字、识字的追忆中,在对“字眼”的留意中,释放其美学魅力。
骆冬青
关键词:通感共通感
论《红楼梦》“通灵”阐释学被引量:2
2018年
《红楼梦》以"满纸荒唐言",抒发辛酸深情,继承了庄子思想的言说方法,即"三言"——寓言、重言、卮言,以"借"说话,从而由掩蔽真意来强调真意。在叙述中,"春秋笔法""太史公笔法"等传统"书法"也在汲取之列。但是,作为一种"创造困难"的艺术方式,曹雪芹更有自己的写作艺术。这种写作艺术,与读者之间有着隐秘的沟通契约,需要我们掌握其奥妙。这首先表现为"甄士隐解释学",从《好了歌》到《〈好了歌〉解》,显示其操作程序。具体表现是,以"听"的模糊体验,抓住"关键字";在对"关键字"作哲学解释后,为原有歌词命名,显示其意蕴。在注解《好了歌》时,采取"还原情境"以恢复感性体验,又从感性体悟引发新的哲学理解。全书阐释学目标,则在首回回目中提出,以人生此在体验的女性悲歌,经由虚构的梦幻世界,达到"通灵"。
骆冬青
关键词:《红楼梦》解释学《好了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