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满生

作品数:48 被引量:72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盆地
  • 16篇青藏高原
  • 14篇青藏
  • 10篇沉积盆地
  • 9篇地层
  • 9篇隆升
  • 8篇盆地演化
  • 7篇古地理
  • 6篇新生代
  • 6篇岩相
  • 6篇古近纪
  • 5篇东昆仑
  • 5篇陆块
  • 4篇地质
  • 4篇岩相古地理
  • 4篇杂岩
  • 4篇造山带
  • 4篇造岩
  • 4篇山带
  • 4篇山系

机构

  • 48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西安地质矿产...
  • 8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成都地质矿产...
  • 4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作者

  • 48篇骆满生
  • 35篇张克信
  • 29篇徐亚东
  • 19篇宋博文
  • 15篇季军良
  • 13篇王国灿
  • 13篇陈奋宁
  • 11篇陈锐明
  • 9篇何卫红
  • 7篇梁银平
  • 7篇寇晓虎
  • 6篇张楗钰
  • 5篇潘桂棠
  • 5篇徐增连
  • 5篇杨永锋
  • 4篇韦一
  • 4篇林启祥
  • 4篇张智勇
  • 4篇江尚松
  • 3篇张宗言

传媒

  • 14篇地球科学(中...
  • 7篇地质通报
  • 5篇地球科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编辑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10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南华纪一二叠纪沉积大地构造演化被引量:53
2014年
通过对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增生体两大构造单元南华纪-二叠纪7条综合性剖面岩性、岩相、地层厚度、沉积环境、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对比研究,以及对扬子陆块南缘以及华夏增生体具有指相意义(与洋壳相关)的岩石组合的系统总结与分析,以地层区和分区为单位对盆地原型进行了初步划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南地区南华纪-二叠纪盆地和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总结出构造演化的发展阶段,揭示了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体沿江绍-郴州-钦防北东段碰撞对接的时间发生在早古生代末,西南段碰撞对接的时间相对较晚,可能发生在二叠纪末.
何卫红唐婷婷乐明亮邓晋福潘桂棠邢光福骆满生徐亚东韦一张宗言肖异凡张克信
关键词:扬子陆块
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22
2014年
在综合分析中生代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白垩纪3个时段中国沉积盆地分布、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和构造古地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并探讨了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与中生代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认为:(1)随着亚洲洋俯冲消亡及天山-兴蒙造山系形成,中国北方地区总体处于古亚洲洋消亡以后,陆块汇聚碰撞背景,西北地区盆山格局基本定型,南部古特提斯洋的双向俯冲消减,在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中的一系列弧后洋盆相继俯冲消亡;(2)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使古亚洲陆最终固结并向外增生,中国己经基本形成了南海北陆的分布格局,绝大部分地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印支期以后,华南中部上隆,隔开了西部的古地中海域和东部的古太平洋海域;(3)中侏罗世以来,在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影响下,整个中国东部卷入滨太平洋构造域,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为弧内裂陷(火山沉积)盆地;华北-阿拉善陆块东西分化,中西部主要发育压陷盆地或断陷盆地或坳陷盆地,东部则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陆缘岩浆弧弧内裂陷盆地;华南则以雪峰山为界,东部广泛发育与陆缘岩浆弧演化相关的弧内裂陷盆地,西侧则发育陆内大型压陷盆地、断陷盆地或断坳盆地.中国西南则仍然为多岛洋弧盆系格局.
骆满生卢隆桥贾建王盛栋徐亚东何卫红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演化
下扬子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各地层分区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沉积建造详细分析以及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划分对比,在盆地原型恢复、盆地充填序列和岩相古地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下扬子陆块中生代不同时段的5类沉积盆地:陆表海(T1-2)、周缘前陆盆地(T3-J1)、压陷盆地(T3-J2)、断陷盆地(J3-K)和拉分盆地(J3-K),初步建立了下扬子陆块中生代沉积盆地时空分布格架.分析了下扬子中生代盆地沉积大地构造环境演化历程:三叠纪-早侏罗世为与特提斯海演化相关的构造阶段,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陆表海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前陆盆地2个亚阶段;中侏罗世-白垩纪转化为滨太平洋构造阶段,中侏罗世以挤压构造背景为主,大部分地区为隆升剥蚀区,晚侏罗世-白垩纪为强裂伸展拉张期,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火山-沉积断陷盆地和拉分盆地,盆-岭构造格局形成.
张宗言何卫红韦一柯学骆满生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演化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19
2014年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宋博文徐亚东梁银平江尚松骆满生季军良韩芳韦一徐增连姜高磊
关键词:盆地演化新生代
中国东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27
2014年
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系统总体受到来自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部俯冲碰撞的作用,在大陆边缘形成一系列边缘海盆地和断陷-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松辽、渤海湾、江汉、苏北、东海、珠江口和北部湾等盆地.基于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中生代构造背景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的分布特征,对其中的7个主要沉积盆地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周缘板块和郯庐断裂的构造演化、火山活动、低温热年代学、气候演变等对比分析,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第四纪.
徐亚东梁银平江尚松骆满生季军良张宗言韦一宋博文
关键词:盆地演化新生代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分区与序列及其对隆升的响应被引量:61
2010年
在系统查阅1996~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完成的177幅1:25万地质填图和前人已发表的新生代地层资料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纪-新近纪残留盆地共98个,归属为南疆-西昆仑、柴达木-祁连-西秦岭、羌塘-川西、扬子西缘、冈底斯-喜马拉雅-恒河共5个地层区,进一步细分为13个地层分区.通过对各个地层分区的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各分区内的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沉积特征、地层接触关系、时代确定依据与沉积演化过程的描述,将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及其沉积响应划分为3大阶段、8个亚阶段:一是俯冲碰撞隆升阶段(65~34Ma),含3个亚阶段:(1)65~56Ma:印度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恒河前陆盆地和成都、塔里木压陷盆地形成.(2)56~45Ma: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高峰期,高原北部柴达木-可可西里-羌塘压陷盆地和东北缘的兰州-西宁压陷盆地形成.(3)45~34Ma:约40Ma左右藏南新特提斯残留海消亡,印度与欧亚板块全面完成碰撞;高原东缘走滑拉分盆地初始发育.约40Ma以来喜马拉雅沉积缺失,标志喜马拉雅初始隆升;约36Ma以来冈底斯带区域不整合面发育,标志冈底斯初始隆升.二是陆内汇聚挤压隆升阶段(34~13Ma),含3个亚阶段:(1)34~25Ma:沿冈底斯分布日贡拉砾岩,是冈底斯持续隆升的产物.高原东北缘出现临夏-循化新的压陷盆地.(2)25~20Ma:沿冈底斯带南缘广布大竹卡组砾岩.可可西里-沱沱河地区角度不整合面发育和盆地内的古近纪地层抬升变形,指示可可西里-沱沱河发生较大幅度隆升.约23Ma时塔里木海相沉积结束,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标志高原整体隆升.(3)20~13Ma:高原内及周边大型盆地全面发展,盆内发育持续湖侵充填序列,高原及周边出现最大湖泊扩张期;高原东缘走滑拉分盆地发育进入鼎盛期.三是陆内均衡调整隆升阶段(13Ma以来),含2个亚阶段:(1)13~5M
张克信王国灿季军良骆满生寇晓虎王岳明徐亚东陈奋宁陈锐明宋博文张楗钰梁银平
关键词:残留盆地地层分区青藏高原
洋板块地层在造山带构造-地层区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20年
自元古宙以来地球表面洋陆位置不断变化,洋的面积总比陆地面积大.分布于大陆造山带区的古缝合带是古大洋或古大陆边缘小洋盆消亡的残迹,是洋板块地层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占中国陆域3/5面积的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分布区,提出一级(称"构造-地层大区")和二级(称"构造-地层区")构造-地层的区划准则.将洋板块地层分为对接带型和叠接带型两大类,分别对应于构造-地层大区和构造地层区.对接带型以含N-MORB型蛇绿岩为标志,是古大洋消亡的残迹;叠接带型以含SSZ型蛇绿岩为标志,是古大陆边缘小洋盆消亡的残迹.对接带内的洋脊(蛇绿岩)、洋岛海山、洋内弧等亚型建造因卷入俯冲带内被肢解,多数呈残缺不全的岩块包裹在强烈构造剪切形变的远洋细碎屑和海沟浊积岩建造(称为基质)之中,呈俯冲增生杂岩带展布,对应于构造-地层区;对某些形体巨大的亚类(巨大的洋岛海山、裂离地块、大面积的深海平原硅质岩等建造),进入海沟俯冲带内很难被完全肢解,呈逆(仰)冲地质体大面积分布,可归为构造-地层区.叠接带型可进一步划分出与弧前盆地、火山弧(含弧间和弧背盆地建造)和弧后盆地等二级构造-地层区划单元.
张克信何卫红J.S Jin.王嘉轩徐亚东张雄华于洋林启祥骆满生季军良宋博文寇晓虎韩风禄
关键词:构造地质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中中新世—早上新世黏土矿物及其古气候意义
2024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古气候可能受控于全球变冷、青藏高原隆升及局地地形变化的影响。为解析气候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西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古地磁年龄约束基础上,分析了中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组成和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西沟剖面沉积物中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组成,其中伊利石含量最高,平均为59.3%;蒙脱石次之,平均为18.2%,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2.3%,高岭石平均含量为10.2%。根据剖面中黏土矿物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特征,结合循化盆地西沟剖面的沉积速率、孢粉记录、有机质碳同位素和沉积岩地球化学比值,并与深海氧同位素值(δ^(18)O)变化曲线对比,将循化盆地14.6~5.0 Ma气候环境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4.6~12.7 Ma,气候干冷期,与北半球冰盖扩展引发的全球性降温事件有关;12.7~8.0 Ma,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期,可能与循化盆地周围山体隆升有关,即积石山在~12.7 Ma隆升至临界高度,成为西风带输送水汽的地形屏障,使得循化盆地内的降水增强;8.0~5.0 Ma,气候再次转向干冷期,该阶段气候的干旱化对应于青藏高原在8 Ma左右的快速隆升,高原进一步的隆升阻碍东亚季风西风带的暖湿气流向内陆的输送,从而引起区域干旱化。
胡飞殷科姬凯鹏刘钊肖唐付黄蔚何翔骆满生张克信
关键词:黏土矿物干旱化全球变冷
编排手段现代化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8
1998年
匡少平骆满生王亨君
关键词: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绍荣音诺尔湖相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记录的16kaBP以来的气候特征
蒙古东乌旗湖相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岩性、粒度和磁化率特征,重建了该区域16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研究发现,风沙活动区的湖相沉积剖面可以较好地记录该区域风沙进退及湖面升降过程,气候变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卢隆桥骆满生卢媛媛
关键词:气候特征环境演化湖相沉积物粒度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