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春艳

作品数:2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美学
  • 5篇礼乐
  • 3篇礼乐教化
  • 3篇美育
  • 3篇美育思想
  • 3篇老子
  • 3篇教化
  • 3篇本真
  • 2篇道家
  • 2篇以德配天
  • 2篇有无相生
  • 2篇中国美学
  • 2篇诗意
  • 2篇文学
  • 2篇相生
  • 2篇礼仪
  • 2篇跨文化比较
  • 2篇祭祀
  • 1篇代文
  • 1篇道家美学

机构

  • 23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魏春艳
  • 17篇李天道
  • 1篇李尔康
  • 1篇朱玉麒

传媒

  • 4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消费导刊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文献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教师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中国美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1
  • 7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商周三代美育思想与礼乐文化被引量:1
2009年
夏商周三代,礼乐教化的主要目的都是培养与血缘宗法等级奴隶制相适应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夏商时期原始的混为一体的"先王乐教"在西周时期已初步分化为"礼教"、"乐教"、"诗教"三种形态:"礼教"指与宗法等级政治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化、艺术化的教育;"乐教"即《周礼》所说的"乐舞"之教,主要是指音乐与舞蹈教育;"诗教"指《周礼》的"乐语"之教,"六诗"之教。可以说,西周礼乐教化观念已达到充分自觉的程度,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对贵族子弟和国民进行艺术教育。
魏春艳
关键词:夏商周三代美育思想礼教乐教诗教
司马相如赋作的地域文化心态与美学精神被引量:3
2017年
就司马相如看,不但其性格风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而且,他似乎极为乐意在其辞赋审美创作中显示自己年轻气盛与善于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个性,从而致使其赋作地域文化心态显著,气概恢弘、视域开阔。
李天道魏春艳
关键词:文化心态司马相如美学精神赋作自我否定审美创作
“礼法文化”的形成与制度化
2016年
"礼"的起源与原始祭祀活动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的程序与礼仪演变为一种规则与规范,以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于是就产生了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的"礼"。作为最初社会规范,"礼"起源于对神、对天的祭祀;其敬畏神灵、崇奉天帝的意义与"人神"之间、"人人"之间相互尊重、尊敬的精神,遵守公序良俗等等内容是通过祭祀礼仪得以传达的,所以,祭祀礼仪也就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礼乐教化"活动。
魏春艳
关键词:祭祀礼乐教化
志怪小说“树神”意象之审美解读
2021年
志怪小说中的“树神”意象是“神性”与“人性”的一体化,既具有一种“神奇”与“玄怪”之生态审美特性,又极具生活审美义蕴。“树神”具有神奇的功能,是沟通天、人、地的中介,同时又是生活化、人性化的,富含人情味,通过“树神”可以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经由“树神”意象,展示出一种魏晋时期特有的“神玄”审美风味。树、神、人三者是同源、同在、同质,其间为同构互利关系。“树神”具有降雨的功能,对“人”的生存具有保障意义,尊敬“树神”则能增进三者间的和谐共处,促成“人”达到内心的平和。“树神”亦通过生活化、世俗化、玄奇化的浓郁深邃色彩呈现出“神奇”与“玄怪”之生态审美的“特殊性”。
李天道魏春艳
儒家美学论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
2017年
中国儒道两家环境美学思想都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中国哲人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是一有机的生命体,而"人"之原初心性则是一虚灵的明觉,广大无际而可以含摄融汇自然万物,由是,人可以与宇宙自然和熙融洽、天人贯通。就儒家美学而言,孔子就提倡"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达成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审美域;孟子则主张"仁民而爱物",在"仁心"中,万物也如如地以其本来面目向我开放,"人"与"物"生命相接、气息相通,还原为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命体。
魏春艳李天道
关键词:儒家美学
“有无相生”与跨文化文学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老子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范畴是"道"与"有"、"无"。所谓"有"可以看做是作为存在者呈现态的哲学概念;而"无"则可以看做是存在着的哲学概念。"有"与"无"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它们都统一于"道"之中。老子"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可以给我们今天进行跨文化文学比较一种学理上的启迪,即我们在跨文化文学比较中必须既要承认异质文化的并存更要推崇异质文化的理解、交融与汇通,主张不同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强调文化的相互沟通与互相促进。
李天道魏春艳
关键词:有无相生跨文化比较异质文化
传统生态伦理文化关键词:德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传统生态伦理文化关键词,"德"的形成极其具有本土色彩,与传统民族意识的影响分不开。就原初意义看,"德"是一种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图腾符号,为"种子之灵",后来则演变为"祖先之灵",因此,"德"字的原初义就包含有"生"、"性"、"姓"等等义项。后来,经过演变,"德"的义域逐渐缩小,偏重于人文生态伦理文化意义,专指德行、品行。
魏春艳李天道
关键词:以德配天关键词
论道家美学之“本真自然”生存意识被引量:4
2016年
道家美学推崇随意任心、顺情适性的自然审美意识,认为本真自然审美域的生成来自于审美者的洒脱逍遥、虚空明静的心境。所谓本真自然,即通过去蔽以敞亮原初心性,无名无功、无为无待、随其所是、称心如意,其美学意义表征着对尘世现实的超越,对自我种种欲望的超越。这种适性随意、自在无累是一种诉诸一己心灵体验的自然随意,顺其本心本性,生其所生,然其所然,存其所存,是其所是。在中国美学史上,道家美学的这种自然审美意识影响深远。
李天道魏春艳
关键词:道家美学
徐松手札辑笺被引量:5
2009年
徐松(1781—1848),字星伯,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曾官湖南学政,后遣戍伊犁,赐还后,任内阁中书、榆林知府等职。他是嘉道年间杰出的学者,在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其等身的著作如《登科记考》、《唐两京城坊考》、《西域水道记》、《新疆识略》,和辑佚的《河南志》、《宋会要辑稿》,担任提调兼总纂官的《全唐文》等典籍,在中国古代科举史、都城制度史、西北历史地理学,以及唐宋史料的整理研究方面,都成为无法回避的里程碑。同时的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把他比作与朱筠和翁方纲一样有影响的人物。
朱玉麒魏春艳
关键词:《西域水道记》《全唐文》手札《登科记考》《己亥杂诗》
原始祭祀礼仪与人类早期审美教化活动被引量:3
2017年
原始祭祀礼仪活动应该就是人类审美教化的一种初始形态。其祭祀礼仪活动与审美教化是合一的。祭祀礼仪活动多以"巫术"为主,"巫"表演图腾舞蹈,"事神人之事",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向所有参与者潜移默化地传达出一种"敬畏"神灵的审美意识,通过敬畏心理的作用以实现审美教化效用。同时,原始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与宗族精神的凝聚密切相关,审美教化功效呈现出多元性。宗教祭祀礼仪活动所达成的人神和熙、天地圆融、人世和睦,一切都井然有序的场景,使参与者通过强烈的情绪感染而获得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魏春艳李天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