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贵春

作品数:49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7篇地震
  • 11篇震源
  • 8篇震源机制
  • 7篇地震序列
  • 6篇地壳
  • 6篇水库
  • 5篇地质
  • 5篇震群
  • 5篇震源机制解
  • 5篇三峡库区
  • 5篇三峡水库
  • 5篇库区
  • 5篇发震
  • 4篇地震波
  • 4篇地震活动
  • 4篇地震台
  • 4篇地震震源
  • 4篇蓄水
  • 4篇震波
  • 4篇双差定位

机构

  • 48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南勘察基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49篇魏贵春
  • 34篇申学林
  • 17篇陈俊华
  • 15篇张丽芬
  • 13篇戴苗
  • 12篇赵凌云
  • 9篇廖武林
  • 6篇姚运生
  • 5篇王秋良
  • 5篇丁文秀
  • 5篇董彦君
  • 4篇刘坚
  • 4篇吴海波
  • 4篇何凯
  • 3篇杜瑞林
  • 3篇李德前
  • 2篇李井冈
  • 2篇孙伶俐
  • 2篇陈圆圆
  • 1篇吴建超

传媒

  • 21篇大地测量与地...
  • 6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四川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 1篇湖北省地质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瑞昌4.6级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湖北、江西区域台网共9个台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法反演江西瑞昌2011年9月10日Ms 4.6地震震源机制解,其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I走向204°,倾角79°,滑动角-22°;节面Ⅱ走向298°,倾角68°,滑动角-168°;最佳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4 km附近;结果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主压应力P轴近NS向,主张应力轴近EW向,类型为正断;其最大余震为当日23时36分原震中位置Ms 2.8级地震,类型为倾滑正断;余震序列主要呈NNE分布,个别呈NW方向分布。由此推断该地震发震构造与2005瑞昌5.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同一组构造系列,从地表考察判断其与NE向枫林桥断裂有关。
赵凌云张辉陈俊华申学林魏贵春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构造
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间M4.6地震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间M 4.6地震之后,震中区附近发生一系列余震活动。从序列特征、小震震源机制解、余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震区地质构造情况等方面,对该地震序列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M 4.6地震序列中较强的地震活动主要沿NE走向的枫林桥断裂分布,M_L 2.0以下的微弱地震活动主要沿NW向的襄樊—广济断裂带武穴段分布,M 4.6主震可能由NE向的枫林桥断裂所控制。
陈俊华申学林赵凌云魏贵春乔岳强
关键词: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地质构造
湖北省巴东县木竹坪滑坡失稳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木竹坪滑坡发生于2007年5月10日,总方量约800×104m3,是水布垭库岸的重大滑坡灾害之一。根据实地调查资料,阐述了滑坡区基本地质条件及滑坡基本地质地貌特征。结合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认为木竹坪滑坡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初步推断认为属于牵引型滑坡。
张丽芬曾夏生魏贵春
关键词:滑坡地质特征滑坡成因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三峡库区地震监测简介被引量:1
2010年
介绍了三峡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范围以及对三峡工程运行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地震监测系统在库首至库中地区记录到地震的震中位置、强度和频次等的对比。归纳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点,指出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水库地震基本处于工程前期预测范围之内,无破坏性地震发生。
陈俊华魏贵春申学林戴苗赵凌云
关键词:水库蓄水水库诱发地震
堰塘滑坡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姚家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堰塘滑坡是库区内主要的巨型滑坡,直接威胁姚家坪电站系统安全,危害性较大。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作用下,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或不稳定状态。依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背景,分析现今各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判断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震源区,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为姚家坪电站系统的抗震设防和制定防灾对策提供依据。
魏贵春陈俊华张丽芬申学林陈圆圆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参数危险性分析
三峡水库巴东地区的介质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水库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三峡巴东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化处理提高观测精度。计算了巴东地区2004年5月至2009年10月ML≥2.0重复地震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表明,巴东地区的介质速度变化主要受三峡库水位的载荷变化以及库水渗透作用影响。
申学林陈俊华魏贵春戴苗
关键词:重复地震射线追踪地壳介质变化三峡水库
三峡秭归附近地区地震精定位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秭归附近地区2008—2011年的73个M≥1.0地震重新进行定位,得到58个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精定位后在减小残差、控制震中分布和震源深度方面均有较大改进。震中平均误差为:南北向0.42 km,东西向0.63 km,垂直向1.53 km。精定位后显示,74%的地震事件深度分布在7 km左右,平均深度6.8 km。结合秭归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趋势。
魏贵春张丽芬申学林陈俊华
关键词:地震事件双差定位法蓄水地震趋势
三峡库区巴东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三峡库区地震成因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域地震的成因及发震规律,文中利用湖北省区域台网、三峡台网提供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三峡库区394个M_L≥2.0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了三峡库区视应力的时空分布图像,分析了三峡库区研究时间段显著地震事件前后的视应力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巴东M_L5.5、秭归M_L4.7以及M_L5.1地震发生前后,不同震级分段计算结果显示,震前震中区附近新华-水田坝断裂和高桥断裂同时出现高值,高值区域分布呈现协同化程度高,而震后零散的现象,表明该区域在震前积累了较高的应力。2)研究区域视应力在地震前后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上升-下降"过程,在应力上升初期发生了巴东M_L5.5、秭归M_L4.7以及M_L5.1三次显著地震。3)研究区域视应力深度剖面显示,不同深度视应力与震级大小呈现正相关性,震后研究区内小震属于低应变释放背景下的低应力释放,未新增明显视应力异常集中区域,震后巴东高桥断裂、周家山-牛口断裂以及秭归仙女山断裂短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戴苗吴桂桔吴桂桔刘坚申重阳孙少安申学林
关键词:视应力三峡库区
震源联合定位方法在三峡库首区地震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三峡台网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9日的到时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震源联合定位方法,对三峡库首区7 011次地震重新定位,得到了不同蓄水阶段的台站校正值。结果显示:①地震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并集中于郭家坝—屈原镇、泄滩、巴东—巫山一带;②三峡库首区存在地震波速横向不均匀性,速度分布与地质构造、蓄水等因素密切相关;③蓄水前地震波速分布情况主要受地质构造影响,而蓄水阶段三峡库首区的地震波速分布情况除受地质构造影响外,还受库区渗水影响。该方法在三峡库首区地震定位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申学林魏贵春陈俊华赵凌云
关键词:地质构造
sPL震相在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根据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对2017-06-1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进行分析,运用频率-波数(F-K)方法模拟不同深度下的理论地震图,并与实际波形拟合对比,得出震源深度分布。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集中在3~4km范围内,误差约为1km,表明在三峡地区利用sPL震相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
董彦君王秋良王秋良魏贵春
关键词:震源深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