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寿松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6篇不育
  • 5篇雄性不育
  • 3篇核雄性不育
  • 3篇保持系
  • 3篇标型
  • 3篇不育系
  • 2篇雄性不育系
  • 2篇育种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1篇选育
  • 1篇选择育种
  • 1篇遗传型
  • 1篇杂交
  • 1篇杂交育种
  • 1篇三系配套
  • 1篇轮回选择
  • 1篇轮回选择育种
  • 1篇蓝粒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黄寿松
  • 4篇王鹏科
  • 3篇杨智全
  • 2篇徐旗
  • 2篇李万隆
  • 1篇徐洁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国外农学(麦...

年份

  • 3篇1998
  • 2篇1993
  • 1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研究被引量:45
1991年
将蓝粒小麦中携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4E 染色体,附加到小麦核型雄性不育系上,选育出蓝标型小麦雄性不育、保持系。该体系浅蓝粒种子长出植株自交结实,粒色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其中,白粒种子长出植株,全部为雄性不育,为普通小麦品种所恢复,杂种优势显著;浅蓝粒种子植株则自交结实,粒色仍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可作为雄性不育的保持系;深蓝粒种子植株自交结实,粒色深蓝不分离。白粒、浅蓝粒和深蓝粒种子植株,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1Ⅱ、21Ⅱ十1Ⅰ和22Ⅱ.
黄寿松李万隆徐洁薛昌璞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蓝粒小麦
遗传型小麦核雄性不育研究进展被引量:5
1998年
小麦核雄性不育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但小麦核不育往往由于缺乏稳定的保持系而限制了其应用。标记性状尤其是籽粒颜色标记是解决核不育小麦保持问题的一种较理想的途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体系的育成和矮秆基因的导入,为小麦核不育杂优利用创造了基础材料。利用籽粒颜色标记太谷核不育小麦,对于其育种应用和杂优利用有一定意义。作者还对VE型不育系的蓝粒标记,蓝标型不育保持系的粒色表现及杂种优势的表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王鹏科黄寿松杨智全徐旗
关键词:小麦核雄性不育三系配套遗传型
小麦核型—蓝标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利用染色体工程将蓝粒小麦附加系中携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4E 染色体,附加到小麦核雄性不育系上,选育出了稳定的雄性不育、保持系。经多年用多个品种对不育系测交,所有组合的杂种 F_1均恢复正常结实。初步选配出几个杂种组合,并进行了制种试验;研究了它的繁育制种体系,表明它比 XYZ 体系有较大的优越性,还对其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王鹏科黄寿松徐洁
关键词:小麦保持系杂种优势
小麦核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1993年
本文综述了小麦核型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发展历史、遗传机理、杂优利用途径等;就其繁育制种体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了核不育研究的新进展和杂优利用新途径;展望了核雄性不育的应用前景。
王鹏科黄寿松李万隆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杂交育种杂种优势
利用蓝粒标记选育VE型小麦不育保持系的研究初报被引量:10
1998年
由一对来自长穗偃麦草的E染色体代换普通小麦B染色体引起雄性不育的VE型小麦不育系,由于缺乏稳定保持系而难以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我们利用籽粒蓝色标记,初选出了VE型不育保持系,完善了VE型雄性不育体系。研究表明:4E染色体不仅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不育性具有恢复作用,而且对于E染色体代换造成的不育性具有恢复或者补偿效应。
王鹏科黄寿松杨智全徐旗
关键词:小麦保持系
蓝标型小麦核不育系在轮回选择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8年
轮回选择作为群体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已在许多作物上广泛应用。作物的雄性不育又为轮回选择提供了有效的杂交工具。蓝标型不育系为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小麦不育材料。它具有矮秆、优质、生态适应性强等特点。但它的抗条锈病能力差 ,遗传背景较单一。利用轮回选择既可以改良它的背景基因型 ,同时又可以将多亲本的优良性状聚集、累加 ,从而选择出优良的重组体。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蓝标型核不育的轮回选择育种途径和方法。
王鹏科杨智全黄寿松
关键词:小麦核雄性不育轮回选择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