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湘通

作品数:43 被引量:306H指数:1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长江
  • 9篇锆石
  • 6篇碎屑
  • 6篇碎屑锆石
  • 6篇年代学
  • 5篇锆石年代学
  • 5篇矿物
  • 5篇长江流域
  • 5篇沉积物
  • 4篇新生代
  • 4篇宇宙
  • 4篇宇宙成因
  • 4篇宇宙成因核素
  • 4篇侵蚀速率
  • 4篇BE
  • 4篇LA-ICP...
  • 4篇长江三角
  • 4篇长江三角洲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机构

  • 37篇同济大学
  • 7篇吉林大学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澳大利亚国立...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3篇黄湘通
  • 14篇郑洪波
  • 14篇杨守业
  • 5篇刘招君
  • 4篇贾军涛
  • 4篇何梦颖
  • 3篇董清水
  • 3篇王平
  • 3篇郭巍
  • 3篇徐娟
  • 3篇方石
  • 2篇田军
  • 2篇梅西
  • 2篇朱建伟
  • 2篇邓凯
  • 2篇季军良
  • 2篇刘锐
  • 2篇王中波
  • 2篇谢昕
  • 2篇徐建

传媒

  • 6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自然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2001年全...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判别被引量:4
2022年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南侧4个表层沉积物和SYS90-1A孔中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具体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物源差异及约1.0 Ma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结果显示,泥质区沉积物主要来自黄河,而泥质区外部南侧沉积物可能主要由长江供应。SYS90-1A孔主要记录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记录,不同时期物源差异明显:中更新世早期以长江源物质为主,利用磁化率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根据天文年代调谐确定该时期具体时代为0.59~0.71 Ma;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以及中更新世中期以来以黄河源物质为主。这一结果与前人关于南黄海早更新世以来沉积物以黄河源物质为主的认识不同,长江源物质对南黄海泥质区沉积物贡献需要重新认识。上述表层沉积物样品和钻孔沉积物样品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与朝鲜半岛河流沉积物完全不同,说明该区域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物主要来自中国大陆。
王忠蕾陆凯孙军张勇张勇胡刚何梦颖黄湘通何梦颖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判别南黄海
升平油田升132井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升平油田具有典型的陆相多油层储层特征,其开发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的葡一组,地层平均厚度约50m,分为11个含油小层。储油层具有砂体薄、连通性差、开发效果较差等特点,可能存在有剩余油。为进一步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工作。岩性、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本区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和河道间4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本区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并在本区划分出A、B、C、D、E5类储层流动单元,其中A类是最好的储层流动单元,B类是次好的储层流动单元,E类是无效储层。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的对比说明,前者好于后者,且有利于发现剩余油。
朱建伟刘招君董清水何玉平黄湘通
关键词:储层流动单元沉积微相聚类分析剩余油
长牡蛎壳微量元素的LA-ICP-MS微区高分辨率分析
宋佳泽黄湘通杨守业
山溪性河流锆石年代学对比及对东部海区物源示踪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碎屑锆石年代学常被用于示踪物源、重建源区古地理以及揭示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分析和收集了台湾山溪性河流及大陆东南部中小河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探究了山溪性中小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对东部海区沉积物源的示踪意义。河流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与流域基岩性质比较研究揭示,大陆东南部中小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与流域基岩所经历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应,而台湾山溪性小河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与流域沉积岩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密切相关。中国东南部山溪性中小河流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揭示出三类不同的物源端元:(1)东南沿岸的小河流具有极高的燕山期锆石峰值;(2)东南部中等流域规模的河流以明显的加里东期锆石峰值为特征;(3)台湾西部山溪小河具有较高比例的前寒武纪锆石以及明显的晋宁期和吕梁期峰值年龄。这些物源端元特征的确立为今后示踪末次冰期阶段东海内陆架和台湾海峡的粗粒沉积物来源提供重要参考。
邓凯杨守业黄湘通徐娟
关键词:物源示踪岩浆活动东海陆架
晚新世代以来长江三角洲沉积物物源变迁历史及其环境意义: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的证据
<正>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现代经济和人类活动最发达的地区。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沉积演化的研究来认识长江流域的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地质上,长江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它与东亚晚...
黄湘通贾军涛郑洪波杨守业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锆石年代学铪同位素
文献传递
中国东南部中小河流碎屑锆石年代学及物源指示意义
<正>在新生代构造运动、季风气候与人类活动等的多因素影响下,中国东部海区形成了两类陆源物质入海的'源-汇'体系:一类是以长江、黄河为代表的大河系统,和以浙闽和台湾山溪性河流为代表的中小河流体系(Yang et al.,2...
邓凯杨守业黄湘通徐娟
关键词:中小河流锆石年代学沉积环境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底栖有孔虫(Florilus decors)壳体微量元素/钙比值的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及应用——以长江口外海域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深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技术已较为成熟,而河口近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元素微区测试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法测试取自长江口外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元素/钙比值的技术,研究了氦气载气流量、能量密度、束斑大小、激光剥蚀频率等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活体有孔虫原位分析方法。应用确定的测试条件对2016年7月取自长江口外的底栖有孔虫优美花朵虫样品(Florilus decors)进行测试,发现Mg、Sr等元素/钙比值在壳体不同位置上无显著差异,而Mn的数据较为离散,可能与有孔虫生长过程中经历的水环境及其变化有关。
南海明许博超黄湘通黄湘通杨守业王飞飞王飞飞张晓洁张晓洁
关键词:LA-ICP-MS有孔虫长江口
福泉山遗址出土蛇纹石质玉器的玉料来源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蛇纹石质玉是考古发现最早使用的玉石材料之一,其玉料产地溯源一直是学界的难题。本次研究以21件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崧泽至良渚时期蛇纹石质玉器为对象,报道了其中19件样品的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XRF)无损测试结果及6件样品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对其玉料产地溯源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福泉山遗址所用蛇纹石质玉料Cr、Ni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样品含量低于100μg/g,部分样品含量高于1 000μg/g,存在大理岩型与超基性岩型两种成因类型,指示多产地来源。其中,本文测试的大理岩型蛇纹石质玉器样品Cr/Ni值范围分布于0.16~1.21,超基性岩型样品Cr/Ni值为1.88,两种类型样品分别与辽宁营口及甘肃武山蛇纹石质玉的Cr/Ni值分布范围较接近。此外,福泉山遗址出土大理岩型蛇纹石质玉器样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多样,部分样品稀土配分模式与辽宁营口蛇纹石质玉较匹配。结果说明此综合测试分析方法可为特定类型的蛇纹石质古玉器提供产地溯源的参考依据。
郑昕雨谷娴子黄翔黄翔张跃峰黄湘通
关键词:LA-ICP-MS福泉山遗址
东海晚中生代岩浆弧与陆缘汇聚作用:碎屑锆石U-Pb年代约束被引量:7
2020年
晚中生代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东亚大陆的重要时期,也是华南大陆构造-岩浆活动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东海陆架盆地紧邻海礁隆起ECSs611钻井的渐新统花港组(1626~1638m)砂岩和白垩系(1638~1689m)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研究,获得了~163Ma和~120Ma两期岩浆-变质事件的锆石U-Pb年龄记录。两期岩浆锆石均具有结晶温度低(556~732℃)、流体活动元素U富集(含量82×10-6~3412×10-6)及高场强元素Nb亏损(含量0.6×10-6~13.8×10-6)等特点,它们形成于岩浆弧构造环境。与洋壳锆石相比,两期岩浆锆石元素Y含量(371×10-6~2700×10-6)和U/Yb比值(0.2~6.7)偏低,指示其属于大陆锆石类型。其它碎屑锆石年龄(如2.5~2.4Ga,1.7~1.6Ga,320 Ma和256~207 Ma)与华南大陆主要构造事件一致,初步认为东海海礁隆起应属于华南大陆(华夏地块)东延的部分。如果将海礁-虎皮礁隆起作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岩浆弧一部分,与东海福州凹陷弧前盆地和西南日本至台湾俯冲增生杂岩等单元联结起来,区域上可构成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控制的晚中生代东亚大陆边缘构造轮廓,即岩浆弧→弧前盆地→俯冲增生杂岩。
李晓龙许长海高顺莉黄湘通赵洪张成晨
关键词:岩浆弧晚中生代碎屑锆石
晚第三纪重大冰盖生长期南海深部洋流变迁-同位素和元素记录
利用ODP1143 站的沉积岩芯,按15cm间隔测试了190-430 米底栖和浮游有孔虫的稳定氧、碳同位素(δ18O 和δ13C),结合2002年已发表的该站位0-5 Ma 分辨率2-3 Kyr 的稳定氧、碳同位素记录,...
田军黄湘通徐建马小林李科王文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