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红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性形象被引量:1
- 2009年
-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有"天使",也有"妖女",不同的是,他笔下的"天使"拿起了手中的武器,而妖女却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他继承了"天使"与"妖女"的二重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这一模式。
- 黄美红
- 关键词:女性二重性天使妖女
- 《华氏451》中的未来都市想象被引量:2
- 2016年
- 雷·布拉德伯里在反乌托邦小说《华氏451》中想象了未来消费社会的极端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异化。未来的美国大都市将成为焚书之城,汽车之城与拟像之城,这种恶托邦大都市割裂了人与自然,人与现实的关系,带给人们的只是无深度的城市文化和精神错乱的狂欢景象。只有回归自然,回归日常生活实践,从文化记忆和荒野中寻求生命意义,才是对抗恶托邦城市、重获人文精神的不二选择。
- 张广勋黄美红
- 关键词:都市拟象汽车
- 威廉·莫里斯《乌有乡消息》中的理想生态城市
- 2017年
- 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被视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为出色的一部乌托邦小说。小说中的未来伦敦一改往日梦魇之城的形象,成为了一座城乡融合的理想城市,民主自由的生态城市,公平正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莫里斯对理想城市的想象不仅为乌托邦文学传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自然生态风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构。
- 黄美红张广勋
- 关键词:《乌有乡消息》生态
- 论深层生态学视野下的《生态乌托邦》
- 2015年
- 文章通过对小说《生态乌托邦》中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整体观和自我认同与实现等问题的深层生态学解读,论述了《生态乌托邦》对美国的工业社会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批判以及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该小说不仅是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最好注解,也对清除现代性危机,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 张广勋黄美红
- 关键词:深层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
- 末世灾难下的希望:论《播种者的寓言》中的生态理想
- 2018年
-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播种者的寓言》这部小说中想象了未来生态灾难所导致的社会危机,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未来恶托邦恐怖图景。封闭于高墙之内的罗贝尔都社区思想僵化,固执狭隘,代表着保守的男性地方观念。当这一封闭社区被摧毁后,小说女主人公萝伦在"大地的种子"的启示下,带领众人在自然灾难和社会混乱的末世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流动的社区。巴特勒警示我们生态灾难和跨国资本可能带来的阴郁的未来,也通过萝伦的行动为我们的未来带来一丝希望和亮色。
- 黄美红张广勋
- 关键词:生态气候
-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理想城市被引量:1
- 2016年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西方文化中最早的理想城市形象,他笔下的城邦既是一个正义的理想之邦,也是一个"不正义"的极权之城。柏拉图对理想城市的想象是西方乌托邦文学和城市乌托邦规划对理想城市构想的思想之源。
- 黄美红张广勋
-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
- 《神经漫游者》中赛博空间的异托邦解读
- 2022年
- 在《神经漫游者》中,吉布森想象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似曾相识而又颇为不同的未来异托邦空间。通过主人公在现实空间和赛博空间的漫游,小说展现出多层空间结构,挑战了原有的时空概念,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知方式。吉布森通过这部小说,描绘出未来人类对现实城市空间的逃离与对虚拟空间的向往,思考了未来科技可能为世界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可以将其看作是互联网时代对虚拟空间的异托邦想象。
- 黄美红张广勋
- 关键词:异托邦赛博空间
- 《都柏林人》的城市空间被引量:4
- 2014年
- 《都柏林人》呈现出了个体、社会和景观三个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文本中的空间描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实体,表达了乔伊斯对城市的深刻理解,揭露了都柏林令人窒息、毫无生气的社会现状。这三种空间成为了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共同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城市的全景。
- 黄美红
- 关键词:《都柏林人》城市
- 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中的城市与自然
- 2017年
- 《华氏451》想象了一个新型的乌托邦社会,这座未来都市被描述成为了焚书之城,汽车之城与拟像之城。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已经不知自然为何物,终日沉迷于物质享乐和符号消费中,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小说主人公蒙塔格在克拉丽丝的引导下,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好。雷·布拉德伯里通过该小说警示世人:无深度的西方消费文化有可能带来的城市异化,同时也告诫人类对自然应有谦卑之心,敬畏之情。
- 黄美红张广勋
- 关键词:城市
- 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末世之城》的城市危机想象
- 2017年
- 保罗·奥斯特的《末世之城》展现了一个濒临毁灭的末世恶托邦。在这个末世都城中,无论是城市的外在物理空间,还是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乃至城市主体——人,都在不断熵化。安娜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反熵的精灵,力图为这个迷宫般的熵化世界带来秩序。虽然她的努力终归于失败,但她依然保持了人性的尊严和光辉,为绝望的末世之城带来一丝希望。
- 张广勋黄美红
-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