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肖群

作品数:52 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卒中
  • 11篇疗效
  • 10篇脑卒中
  • 8篇康复
  • 6篇疗效观察
  • 6篇临床疗效
  • 5篇缺血
  • 5篇综合征
  • 5篇脑梗
  • 4篇卒中后
  • 4篇疗法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血性
  • 3篇诱发电位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注射
  • 3篇细胞
  • 3篇临床疗效观察

机构

  • 34篇宜昌市第一人...
  • 19篇三峡大学人民...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作者

  • 52篇黄肖群
  • 17篇蔡谋善
  • 16篇宋承伟
  • 11篇曾令海
  • 11篇方明
  • 8篇韦春霞
  • 8篇叶金华
  • 5篇李伟
  • 4篇张金枝
  • 4篇李伟
  • 4篇刘淼
  • 4篇肖文武
  • 3篇黄杰
  • 3篇赵瑛
  • 3篇沈春林
  • 3篇曾芸
  • 3篇丁玲
  • 3篇韦春霞
  • 3篇黄杰
  • 2篇倪晓琦

传媒

  • 5篇中国康复
  • 5篇按摩与康复医...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中神经纯感觉神经与混合神经刺激的上肢SEP波幅的观察
2022年
目的了解正中神经纯感觉刺激与混合神经刺激的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LSEP)(N20,N13,N9)波幅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3例健康受试者,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身高(165.7±9.9)cm,平均年龄(23.7±5.9)岁,腕部到C7平均距离(66.2±4.5)cm;每位受试者均接受正中神经纯感觉刺激(指3)和混合神经纤维刺激(腕部),平均刺激强度14.5 mA;记录电极分别置入两侧Erb点,第7颈椎棘突,皮层记录电极按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放置,均采用方波电脉冲宽200 us,刺激频率3.1 Hz,重复200次。结果(1)指3刺激,左右侧N20平均峰潜伏期分别是(20.2±1.2)、(20.3±1.2)ms,左右侧平均波幅分别是(0.6±0.1)、(0.5±0.3)uv;腕部刺激,左右侧N20平均峰潜伏期分别是(18.1±1.0)、(18.2±1.0)ms,左右侧平均波幅分别是(1.9±1.2)、(1.6±0.8)uv,左右侧指3刺激N20波幅与左右侧腕部刺激比较,波幅降低(t_(左侧)=6.3,P<0.01;t_(右侧)=7.7,P<0.01);(2)指3刺激,左右侧N13平均峰潜伏期分别是(14.7±1.5)、(14.4±1.4)ms,左右侧平均波幅分别是(0.7±0.5)、(0.7±0.3)uv。腕部刺激时左右侧N13平均峰潜伏期分别是(12.3±1.2)、(12.3±1.3)ms,平均波幅分别是(2.2±0.9)、(2.1±0.9)uv;左右侧指3刺激N13波幅与左右侧腕部刺激比较,波幅降低(t_(左侧)=9.0,P<0.01;t_(右侧)=7.0,P<0.01);(3)指3刺激,左右侧N9平均峰潜伏期分别是(11.2±0.8)、(11.3±0.9)ms,平均波幅分别是(1.1±0.8)、(1.0±0.6)uv;腕部刺激,左右侧N9平均峰潜伏期分别是(9.3±0.9)、(9.3±0.7)ms,左右侧平均波幅分别是(4.7±2.6)、(4.8±2.1)uv,左右侧指3刺激与左右侧腕部刺激N9波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_(左侧)=7.3,P<0.01;t_(右侧)=8.5,P<0.01)。结论正中神经指3纯感觉刺激上肢SLSEP(N9,N13,N20)波幅明显低于其腕部刺激,提示正中神经腕部刺激N9、N13、N20可能存在运动纤维参与,为SLSEP在判断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损害上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龙兴蓝韦春霞黄肖群刘伟蓬
关键词: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波幅
脑安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海马Tau蛋白超磷酸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研究脑安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ip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脑安胶囊高、低剂量治疗组(200,30 mg.kg-1.d-1),Y-型电迷宫检测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检测血浆及海马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8,12,16周时的Y-型电迷宫测定,糖尿病组总反应时间(total reaction time,TRT)和训练出错的次数(errornumber)增多,海马中存在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16周时血浆及海马中SOD,GSH-Px活性下降,MDA升高。脑安胶囊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和海马中的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学习记忆功能,降低海马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结论:糖尿病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海马中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及糖尿病时自由基的损伤和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早期预防性使用脑安胶囊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海马中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改善认知功能的下降。
蔡谋善黄肖群曾令海沈春林宋承伟方明邹琼
关键词:脑安胶囊糖尿病TAU蛋白氧化应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头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头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检查表(MMS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MMSE、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头针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疗效优于单纯头针治疗。
丁玲黄肖群管娟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疗效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多发性硬化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不仅对康复医学科、神经科、眼科、消化科一些疾病的小肌肉痉挛有肯定疗效,对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脑损伤致大肢体痉挛同样有效。我们发现,临床上较少采用肉毒毒素治疗多发性硬化下肢痉挛,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硬化下肢痉挛、步行困难患者6例,选择下肢痉挛肌肉BTX—A局部注射,结合步态训练等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宋承伟方明黄肖群叶金华蔡谋善张金枝汪萍胡小琴孙乐蓉
关键词:肉毒毒素注射A型肉毒毒素多发性硬化康复医学科下肢痉挛肌痉挛
POEMS综合征的特征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及新进展。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1956-01/2005-06重庆维普、清华同方的中文文献,Medline数据库的英文文献,检索词:中文为“POEMS综合征,治疗,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英文为“POEMSsyndrome,ClinicalManifes-tations,Pathogenesis,treatment”。资料选择:共检索出400余篇文章,进一步选择与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相关的文献,纳入观察对象为人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找出相关性强的文献52篇,并查找全文,其中42篇涉及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10篇涉及发病机制。排除重复的18篇,共纳入34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POEMS综合征是一组症候群:包括周围神经病,单克隆浆细胞病和某些类癌综合征的表现,如器官肥大症、内分泌疾病和皮肤改变、视盘水肿、腹水、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能。临床中几乎所有患者都合并骨质硬化或者伴随Castleman病。血小板增多和X射线片可见的骨质硬化有助于早期诊断,周围神经病和单克隆浆细胞病是确诊的依据。PO-EMS综合征患者主要治疗包括放疗、皮质激素、烷化物治疗,包括的大剂量化疗、外周血液干细胞移植。结论:POEMS综合征是一组症候群,症状涉及多个临床学科,临床误诊较多见,须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对提高中位生存期有利。
黄肖群赵瑛
关键词:POEMS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
早期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针刺早期康复介入对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87例缺血性卒中早期伴吞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康复护理及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
王博黄肖群李伟刘淼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针刺早期康复介入吞咽障碍
文献传递
瑞舒伐他汀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踝肱指数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踝肱指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血栓通冻干粉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每日10 mg。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脂、踝肱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7±0.3)mmol/L比(5.0±1.1)mmol/L,(1.7±0.6)mmol/L比(2.9±0.7)mmol/L,(1.9±0.4)mmol/L比(3.6±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0.75±0.24比0.5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1.5±0.7)mm比(2.6±0.7)mm],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26.7%(16/60)比53.3%(32/60),51.7%(31/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片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升高踝肱指数,并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蔡谋善沈春林曾令海黄肖群方明邹琼查运红宋承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踝肱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ISS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情况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ISSI患者16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12、24、48 h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以评价认知功能。回顾性分析发生END与未发生END者各时间点NIHSS、MMSE评分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SSI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MMSE评分与END发生的关系。结果 160例患者中未发生END 119例(非END组);发生END 41例(END组),均于发病48 h内发生,其中24 h内发生者33例(80.49%)。入院时及入院12、24、48 h时,END组NIHSS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非END组、MMSE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非END组(P均<0.05)。END组入院时及入院12、24、48 h时MMSE评分依次降低,各时间点比较P均<0.05。ISSI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MMSE评分均是其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ISSI患者发病后48 h内易发生END;评价认知功能,尤其是MMSE评分对预测END发生有一定价值。
蔡谋善沈春林黄肖群曾令海方明邹琼查运红宋承伟
关键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值的分析
肖文武黄肖群韦春霞刘淼倪晓琦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80例,均为首次发病,病情稳定且病程为2周至3个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周6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分别进行 Portmann简易评分法进行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均按修订的面神经功能分级(MHBN)及简易 Portmann 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面神经功能痊愈率(HBⅠ)为70%,显效率(HBⅡ)为20%,有效率(HBⅢ)为5%,总有效率(HBⅠ~Ⅲ)为95%;对照组 HBⅠ为35%,HBⅡ为35%,HBⅢ为5%,HBⅠ~Ⅲ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 Portmann 简易评分数据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的 MHBN 评定和Portmann 简易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促进面神功能恢复,改善其面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肖群肖文武刘淼李伟
关键词:卒中面神经麻痹肌电生物反馈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