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秀恒 作品数:62 被引量:314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2008年 目的:探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入组研究,均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同时选取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仅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于1~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RECIST疗效,甲胎蛋白转阴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治疗副作用。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中29例可评价疗效。实验组治疗后K氏评分显著升高(80.39±8.37Vs73.93±9.22,P=0.002);恩度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甲胎蛋白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1,P=0.046)。治疗副作用轻微。结论: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提升明显,甲胎蛋白转阴率亦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相关副作用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齐秀恒 武振明 刘琪 于士玉关键词:恩度 肝动脉灌注 介入化疗栓塞 肝癌 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273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年龄≥70岁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岁以上的新发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占同期住院结直肠癌患者的29.4%(273/927),伴随有基础疾病者205例(75.1%),癌胚抗原(CEA)异常92例(33.7%),D-二聚体异常129例(47.3%),血小板增高89例(32.6%)。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居多,116例(42.5%);病理分期以Ⅲ、Ⅳ期为主,Ⅲ期109例(39.9%),Ⅳ期130例(47.6%);远处转移中单发转移78例(60.0%),多发转移52例(40.0%);肝转移92例(70.8%),肝外转移38例(29.2%)。接受手术治疗190例(69.6%),接受化疗171例(62.6%),接受放疗85例(31.1%),仅行姑息支持治疗68例(24.9%)。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0个月,1年生存率为85.7%(234/273),3年生存率为60.8%(166/273),5年生存率为30.8%(84/273)。69例(36.5%)死于肿瘤进展,98例(51.9%)死于其他基础疾病。[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尤其70岁以上患者,伴随的基础疾病、合并症增多,对于这部分患者既要进行个体化抗肿瘤治疗,又要兼顾伴随疾病的管理。规范化个体化治疗能使患者生存期延长。 郭茜 齐秀恒 武振明 刘欢 肖芳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临床病理学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21例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0例,按照应用BPs时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发现骨转移即开始应用BPs定义为早期使用,归入观察组;在出现骨痛、高钙血症等临床症状时开始使用BPs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至2013年1月1日。记录患者的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及骨相关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4个月(18 vs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10个月(38 vs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中位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3个月(20 vs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两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流感样症状、低钙血症、肾损害等,症状均较轻,无颌骨坏死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BPs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能够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推迟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王帅兵 杜宝昌 刘军 齐秀恒 邹庆华 杨晓红关键词:乳腺肿瘤 骨转移 双膦酸盐 骨相关事件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大肠癌MDM2、P53、cyclinD1、P16基因蛋白的生物学意义 郭文有 齐秀恒 肖丽萍等 该成果从基因蛋白分子水平入手研究大肠癌,以多个基因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大体表现等相关性,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推断预后提出了科学、实用的方法和手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肿瘤细胞和荧光强度,准...关键词: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大肠癌 基因蛋白 生物学 联合应用雷替曲塞及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5-FU)联合表柔比星介入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以上治疗每4周1次,共进行3~6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率以及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转氨酶、胆红素的下降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研究组的 RR 为52.5%,对照组为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 =0.006);研究组的 DCR 为87.5%,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 =0.005);研究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2.2个月,对照组为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18,P =0.0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5.0%、60.0%,对照组分别为65.0%、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67、4.053,P 值分别为0.039、0.044);研究组化疗栓塞术后1个月 AFP、转氨酶、胆红素水平下降超过50%的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81、4.114、5.000,P 值分别为0.036、0.043、0.02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王保信 武振明 张锐 胡新华 邹庆华 范宜锋 邢宏建 肖芳芳 齐秀恒关键词:肝肿瘤 雷替曲塞 表柔比星 数字减影下经鼻胃管及空肠营养管联合置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DSA)透视下,经过鼻腔将胃管、空肠营养管联合置入及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和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2日期间35例需要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在DSA透视下经鼻腔将胃管以及预先套入的空肠营养管联合置入,置管成功后分别造影,显示胃管位于胃内,而空肠营养管末端位于空肠内。结果35例患者成功置管。置管时间为4.9~18.6min,平均10.8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置管后营养管在位良好,喂养过程顺利。结论DSA透视下经鼻胃管、空肠营养管联合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同时解决了胃液引流问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武振明 刘琪 齐秀恒关键词:数字减影 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 早期应用双磷酸盐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杜宝昌 刘军 王帅兵 胡安梅 史连义 齐秀恒 邹庆华 武振明 邢宏建 范宜峰 刘珊珊 双磷酸盐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策略中已经成为常用药品,肿瘤指南建议从诊断骨转移时开始应用双磷酸盐。肿瘤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双磷酸盐应用时机偏晚、坚持使用率不高。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双磷酸盐的应用时机尚无统一标准。该课题以防治...关键词:关键词:恶性肿瘤 骨转移 双磷酸盐 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探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石油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44例给予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余32例作为对照组,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不定期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两组术后生存差异。结果恩度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70.45%vs 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84.09%vs 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1);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分别为9.00个月和5.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中位生存期(m OS)分别为10.64个月和8.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结论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疗效及PFS,但对总生存期的改善不明显。 刘琪 武振明 齐秀恒 郭茜关键词:内皮抑素类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作用。方法: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将骨密度T-Score≤-2.5作为双磷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磷酸盐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天(218天vs 1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经选择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杜宝昌 刘军 王帅兵 齐秀恒 邹庆华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双磷酸盐 骨转移 骨密度 154例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随访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和(或)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程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复发转移和(或)晚期乳腺癌患者154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21.3个月,62.8%的患者在确诊乳腺癌的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单发转移者96例(62.3%),多发转移者58例(37.7%)。全组患者中位随访51个月。死亡59例(41.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1个月,中位MSR为27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8%、74.5%、70.9%和67.4%。结论初始治疗转移后生存时间疗效及稳定期、首次复发转移时KPS评分、HER-2状态、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否三阴性乳腺癌与预后有关,首次复发转移时间与预后无明显关系,但首发转移部位及数目与预后有关。 郭茜 齐秀恒 王凌凌 王帅兵关键词:乳腺肿瘤 预后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