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运前
- 作品数:29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储层渗透率非均质变化的参数反演数学模型被引量:4
- 2011年
- 针对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一般只能代表岩心或者井底周围附近地带情况,既不能描述油藏参数区域性非均质分布特点,也不能充分反映非均质油藏里流体的实际流动状态.基于储层渗透率的7种不同非均质构型,在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构造二维单相反演渗透率非均质变化分布的算法,以实现结合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构型分布参数.数值算例表明,验证算法可行,精度可信.
- 刘今子朱维耀张伟龙运前岳明
- 关键词:储层渗透率非均质压力梯度
- 低渗透储层压敏效应对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影响
- 低渗透油藏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物质亏空导致地层有效应力升高,岩石骨架变形,地层的一些物性参数,特别是渗透率和孔隙度发生改变,呈现出应力敏感的特征.取用天然低渗岩心,以地层油样和地层水为孔隙流体,进行油水两相的应力敏感实...
- 黄小荷龙运前宋付权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 纳微米聚合物颗粒驱油剂的表征及性能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AM/AA/MMA聚合物颗粒,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进行表征,研究Na Cl质量浓度对聚合物颗粒水化膨胀性能的影响及水化时间对聚合物颗粒运移封堵性能的影响,并在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中进行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M/AA/MMA聚合物颗粒为规则球形,干球粒径约为500 nm。随着水化时间增加,聚合物颗粒粒径逐渐增加,水化时间增至200 h后,粒径基本不再增加。随着Na Cl质量浓度增加,聚合物颗粒的膨胀倍数逐渐减小,质量浓度由5 g/L增至20 g/L,膨胀倍数减小了1.01。随着水化时间增加,聚合物颗粒对岩心的封堵作用增强,水化时间由24 h增至120 h,岩心封堵率增大了40.62%。注入0.5倍孔隙体积、质量浓度为1.5 g/L的聚合物颗粒溶液段塞,可平均提高采收率9%以上,随着渗透率增加,提高的采收率逐渐增加,当渗透率大于50×10-3μm2后,提高的采收率基本不变。
- 龙运前朱维耀王明韩宏彦黄小荷
- 关键词:水化膨胀采收率
- 一种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为单体,通过蒸馏沉淀法,多元共聚得到的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免疫医学,化妆品制造,尤其是三次采油领域,可以用于对低渗透...
- 朱维耀蔡强张雪玲曹孟菁龙运前于明旭
- 文献传递
- 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调驱多相渗流理论研究
- 龙运前
- 关键词:渗流理论驱油机理渗流特征渗流数学模型
- 一种使用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开采低渗透油田剩余原油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开采低渗透油田剩余原油的方法,采用如下步骤:(1)低渗透油田前期水驱;(2)测量低渗透油田平均喉道半径<Image file="DDA00002057823500011.GIF" he=...
- 朱维耀韩大匡蔡强龙运前张雪玲于明旭
- 文献传递
- 一种使用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开采低渗透油田剩余原油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开采低渗透油田剩余原油的方法,采用如下步骤:(1)低渗透油田前期水驱;(2)测量低渗透油田平均喉道半径<Image file="DDA00002057823500011.GIF" he=...
- 朱维耀韩大匡蔡强龙运前张雪玲于明旭
- 文献传递
- 高温高压CO_2/水交替微观驱油机制及运移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针对复杂的油藏环境,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在60℃、18 MPa下进行CO2/水交替驱油实验,以便更直观、清楚地观察水、二氧化碳气体及CO2/水交替驱的驱油现象。通过观察水、二氧化碳气体和CO2/水交替驱油过程中多相流体的渗流过程及残余油分布状况,详细地描述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特征,并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阶段模型内残余油比例。结果表明,CO2/水交替驱油既克服了水驱替过程中的绕流现象,也降低了二氧化碳驱过程中气沿渗透性好的孔道、区窜进问题,使水、气驱替优势互补。CO2/水交替驱与二氧化碳驱相比提高采收率12.31%。从而为CO2/水交替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 王明杜利聂法健韩宏彦龙运前宋洪庆
- 关键词:高温高压提高采收率
- 一种使用泡沫复合体系开采油田剩余原油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泡沫复合体系开采油田剩余原油的方法,属于油田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采用如下步骤:(1)油田前期水驱;(2)主段塞注入泡沫复合体系,所述主段塞注入的泡沫复合体系由三元复合体系与氮气按1:1的液气体积比...
- 朱维耀刘卫东鞠岩宋洪庆龙运前
- 文献传递
- 黏度对不同渗透率稠油油藏流体渗流特征的影响
- 2014年
- 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形成的结构造成的黏度异常反映了稠油油藏的特性,对稠油的渗流特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配制不同含稠油比例的油样,利用流变仪和岩心驱替装置,对不同黏度油样的流变性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黏度对稠油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样中所含稠油比例增大,多孔介质中油样的非牛顿渗流特性增强,且渗透率越小,油样的非牛顿特性表现越明显;随着油样中稠油比例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迅速增大,而油相相对渗透率急剧降低,导致开采效果变差,且对流体在较低渗透率岩样中的相对渗透率影响大于高渗透率的岩样;随着被驱替油样中稠油比例增加,产出液中含水率上升的速度加快,且渗透率越低,含水率随采出程度增加的速度越快。
- 龙运前朱维耀徐洋宋付权韩宏彦
- 关键词:黏度稠油油藏渗流特征两相渗流驱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