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泽民

作品数:18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邢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5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义和团
  • 4篇义和团运动
  • 4篇乱弹
  • 2篇赵三多
  • 2篇衰落
  • 2篇衰落原因
  • 2篇文化
  • 2篇毛泽东
  • 2篇爱国运动
  • 1篇邓小平
  • 1篇地方剧
  • 1篇地方剧种
  • 1篇心态
  • 1篇信仰
  • 1篇行话
  • 1篇行政区
  • 1篇行政区划
  • 1篇性格
  • 1篇学历
  • 1篇演出

机构

  • 18篇邢台学院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18篇东泽民
  • 1篇朱江
  • 1篇王计永

传媒

  • 9篇邢台学院学报
  • 3篇戏剧文学
  • 3篇兰台世界(上...
  • 1篇历史档案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乱弹班规、忌讳和行话
2015年
河北乱弹产生于明末清初,是一个很古老的地方剧种。与其他剧种的戏班一样:"班中规矩,向无成文法,然各脚应尽何职,各人应办何事,以至各种禁戒等事则规定极严,同人奉之惟谨,无人敢或出入。"一、班规过去,乱弹戏班班规相当严格,它是演员约定俗成、集体遵守的一种法则。
东泽民
关键词:地方剧种
威县乱弹现状、衰落原因及发展保护对策
2012年
威县乱弹由于政治、经济、信仰等诸多因素影响,威县乱弹日渐衰落;出现资金短缺、人才流失、后继乏人等困局。只有回归民间礼俗并积极参与官方的文艺活动,着力推出适应时代和观众的精品剧目,建立一支编、导、演齐全的演出队伍,重视和发挥乱弹传承人的作用,从乱弹普及和纵深研究两方面着手保护,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实施乱弹保护系统工程等,威县乱弹才能走出低谷,重焕生机。
东泽民
关键词:衰落原因
建国后毛泽东农业政策简析
2007年
毛泽东出身农民,一生始终关心农村、农民、农业,可以说“三农”问题始终是他最熟悉、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领域。中国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上的成功。建国后,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所面对的中国农村满目疮痍:农民破产,村庄凋敝。
东泽民朱江
关键词:毛泽东
邓小平早年经历对其发展经济思想的影响
2006年
邓小平早年特殊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使他逐渐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汲取中外文化的精华,确立了: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经济发展思路。
东泽民
关键词:邓小平早年经历
威县乱弹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威县乱弹是河北省四大剧种之一,有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之称,河北威县乱弹于2008年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乱弹作为一种稀有剧种,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它的表演与声腔浑朴粗犷、高亢激越,明显地带有"慷慨悲歌"的燕赵之风。其特点为"风格古拙、表演粗犷、唱腔独特、音乐流畅、特技惊人、武功见长"。
东泽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戏曲艺术特点慷慨悲歌
从小农到义和拳首领——赵三多性格的两重性及其嬗变
2014年
赵三多幼年丧父,长大后务农为生也兼做小生意;同时,赵三多习武因勤学苦练、博采众长遂成为著名的梅花拳拳师。受早年经历及当地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特殊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赵三多形成有时胆小怕事、彷徨懦弱;有时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的双重性格。在义和拳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性格相互交织,交替显现。运动的酝酿及初期赵三多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的拳师性格虽然十分突出,但胆小怕事、彷徨懦弱的小农性格总体占主导地位;随义和拳运动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洋人的重压下官府对赵三多及义和拳的态度变化,使赵三多的拳师性格逐渐占主导地位并开始固化,使其最终完成了从小农向义和拳首领的转型。
东泽民
关键词:赵三多性格
试析毛泽东三农情结产生的原因被引量:2
2004年
毛泽东的三农情结源于他早期的生活、劳动和学习经历;其次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孕育的结果;外来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及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对其影响也显而易见。
东泽民王计永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传统文化
梨园屯教案与义和团运动起源
2011年
梨园电教案是义和团运动的导火线,由此直东交界一带的抗教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梨园屯属冠县十八村之一,它是山东插到直隶的一块“飞地”,当地群众称之为“插花地”或“留边地”。
东泽民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梨园教案群众
冠县起事前后的直东义和团——兼议《拳匪纪事》一处史实误记
2015年
冠县起事前后的直东义和团,面貌差异较大。赵三多为首的直隶义和拳民以反洋教为宗旨,不抗官;他们的活动多数是公开的。冠县首义规模不大且很快流产,赵三多遂解散队伍。再次与教民、官府发生冲突受挫后,他只是率少数精英沿运河北上转移。山东义和团以冠县阎书勤的红拳、鲁西北朱红灯的神拳、鲁西南刘士端曹、单两县的大刀会为主。他们初期并不反对洋教,而且可以公开活动;由于外来侵略加剧,他们才抗教拒官。阎书勤与赵三多共同参与首义,抗教失败后转移到山东腹地及直鲁交界的平原、茌平、夏津、长青等县活动;朱红灯的神拳受挫后也分散转移;大刀会因会首被杀而沉寂。义和团闻名遐迩应在1899年夏秋之间,而不是在冠县起事之后不久。
东泽民
义和团运动的误读被引量:1
2009年
同治光绪年间活动在直东交界一带的义和拳是民间习武团体,它不扰民,初期亦不抗官,崇义尚和;习拳练武为的是强身健体、保卫身家。当地方官府站在洋教一边,义和拳民无路可走时才抗官。它不反政府、公开活动,因此它不是邪教。在民教冲突中义和拳站在民众一边,与洋教及教民抗衡,最终形成了下层民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史实证明: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遏制了他们瓜分中国的野心。义和拳是邪教,义和团运动是历史的灾难,引来外辱、造成中国巨大损失的观点与历史事实不符,是对义和团运动的误读。
东泽民
关键词:义和团下层民众反侵略爱国运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