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德林

作品数:8 被引量:21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变应性
  • 4篇鼻炎
  • 4篇变应性鼻炎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蒿属
  • 2篇细胞
  • 2篇内窥镜
  • 2篇窥镜
  • 2篇花粉过敏
  • 2篇基因
  • 2篇过敏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鼻内
  • 2篇鼻窦
  • 2篇常年性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劳动卫...

作者

  • 8篇于德林
  • 5篇邢志敏
  • 3篇余力生
  • 2篇王旻
  • 2篇安淑兰
  • 1篇马有祥
  • 1篇韩朝刚
  • 1篇闫征
  • 1篇栗建林
  • 1篇申金霞
  • 1篇虞有智
  • 1篇袁晓培
  • 1篇钱利华
  • 1篇于红
  • 1篇刘晓玲

传媒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与HL-ADQA1、DQB1基因的关系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 (AR)患者HLA DQA1、DQB1基因与蒿属花粉过敏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 (PCR SSP) ,检测HLA DQA1、DQB1基因型在 4 1例以蒿属花粉过敏为主的AR患者及 4 1例对照组间的分布 ,并统计分析了二者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4 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DQA1 0 2 0 1、DQB1 0 6 0 2基因频率 (2 4 .39%、4 .88% )明显低于对照者 (46 .34%、2 6 .83% ) ,而DQA1 0 30 2基因频率 (5 8.5 4 % )明显高于对照者 (14 .6 3%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HLA DQA1 0 2 0 1、DQB1 0 6 0 2基因可能是AR发病的抗性基因 ,而DQA1 0 30 2可能是AR发病的易感性基因。
邢志敏于德林安淑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HLA基因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A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8例AFS患者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激素治疗及抗真菌药物冲洗术腔。结果 :随访 13~ 4 0个月 ,2例复发 ,再次接受同样治疗 ,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AFS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及骨质吸收 ,需要鼻内窥镜手术、激素及抗真菌药物等综合治疗。AFS易复发 。
申金霞于德林余力生钱利华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软骨栅-软骨膜鼓膜成形术被引量:51
2001年
目的 探讨用自体软骨栅 软骨膜行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用自体条栅状软骨行鼓室成形术对 6 6耳鼓膜穿孔 (面积 >5 0 % )的患者进行鼓膜修补 ,并与同期用颞肌筋膜修补的 6 0耳相同病变进行比较。结果 软骨 软骨膜组的近期鼓膜穿孔愈合率为 92 .4% ,颞肌筋膜组为 80 %。两组的听力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软骨 软骨膜特别适用于修补鼓膜大穿孔及粘连性中耳炎。条栅状软骨
余力生韩朝刚于红于德林
关键词:鼓膜穿孔耳软骨鼓膜修补术
内窥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被引量:83
2001年
目的 探讨和完善鼻内窥镜下彻底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  1994年 1月~ 1999年 6月住院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47例 ,其中 2 4例有 1~ 3次前期经鼻或鼻侧切开术手术史。经CT、前鼻镜和内窥镜检查 ,肿瘤侵及中鼻道、上颌窦口和部分或全部筛窦者 2 9例 ,同时侵及蝶窦者 7例 ,2例肿瘤原发于鼻中隔 ,肿瘤侵及嗅裂下部、中鼻甲、中鼻道和部分筛窦 ;9例患者肿瘤除侵及中鼻道、上颌窦口和部分或全部筛窦外 ,同时广泛侵及上颌窦内。前者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术 ;后者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 ,同时在内窥镜下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或下鼻道开窗联合径路肿瘤切除术。术前、中、后用电刀电凝肿瘤基部或以YAG激光光导纤维插入肿瘤根部和瘤体 ,术中应用吸切器 (shaversystem)切除瘤体 ,于肿瘤基部周围骨膜下剥离 ,局部骨骼化 ,注意将肿瘤及其基部粘骨膜一并切除。手术创腔痊愈后 1、3、6个月复查 ,以后随访。全部病例随访 12~ 40个月 (平均 2 4.6个月 )。结果  47例中 2例术后复发 ,45例未复发 ,治愈率 95 .7%。 6例 (12 .7% )术后清理、换药期间发现术腔局部出现瘤样组织 ,病理检查证实内翻性乳头状瘤 ,内窥镜下去除并以电刀。
于德林马有祥邢志敏
关键词:内窥镜乳头状瘤鼻窦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IgE与IL-13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对屋尘螨和蒿属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IgE与IL-13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屋尘螨过敏为主和87例对蒿属花粉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特异性IgE测定,基因型的鉴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的方法,检测IL-13基因启动子的-1112(C/T)位点和编码区的Arg130Gln位点的两个SNP位点,并探讨特异性IgE与这两个位点的相关性。结果-1112(C/T)同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P=0.041),未发现Arg130Gln位点同血清中的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两位点同蒿属花粉的特异IgE之间均没有相关性。结论-1112(C/T)同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提示该位点可能参与螨特异性IgE的调控。
邢志敏王旻于德林闫征刘晓玲余力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3
居室内尘螨抗原浓度与螨过敏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关系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了解螨过敏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患者发病与居室内螨抗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35例螨过敏PAR患者 (PAR组 )、30例健康者 (对照组 )居室内床垫、被褥、沙发和枕头等尘螨积聚部位的灰尘 ,称重后 ,用抗原抗体酶联免疫法半定量测定室尘螨抗原 (Derp1)和粉尘螨抗原 (Derf1)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居室内Derp1、Derf1抗原水平明显高于PAR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两组居室内 ,Derp1与Derf1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螨过敏PAR患者是否发病虽与螨抗原水平有关 ,但关键取决于个体特异性。
邢志敏栗建林王旻王更慧安淑兰于德林
关键词:尘螨室内环境
鼻息肉组织中T-细胞亚群的分布及2种白细胞介素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0
2000年
目的 探讨T 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调节功能的紊乱在鼻息肉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32例鼻息肉标本和 6例下鼻甲粘膜对照标本中T 细胞亚群 (CD4+和CD8+细胞 )以及细胞因子IL 5、IL 10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可见各种炎细胞浸润 ,CD4+和CD8+细胞数增多 (P <0 0 0 1) ;其中CD4+细胞明显多于CD8+细胞 (P <0 0 0 1)。鼻息肉组织IL 5和IL 10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P <0 0 0 1) ,且IL 5 +细胞多于IL 10 +细胞 (P <0 0 5 )。IL 5 +细胞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在鼻息肉血管和腺体周围 ,CD4+ CD8+细胞数比值与IL 5 + IL 10 +细胞数比值呈显著正相关 (r=0 78,P <0 0 1)。结论 鼻息肉的形成与CD4+T 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IL 5的高表达有关。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应作为鼻息肉病理学特征的一个必要补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以及细胞因子分布失衡在鼻息肉免疫病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袁晓培于德林虞有智
关键词:鼻息肉细胞活素免疫病理
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与HLA-DR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 :研究 HL A- DRB基因型在北京地区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 (PCR- SSP) ,检测 HL A- DRB基因型在 41例以蒿属花粉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 (变应性鼻炎组 )及 41例正常健康者 (对照组 )中的分布 ,并分析二者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 H L A-DRB10 30 1.2及 HL A- DRB40 10 1基因频率分别为 1.2 2 %和 2 9.2 7% ,明显低于对照组 (8.5 4%和 5 1.2 2 % )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HL A- DRB10 30 1.2及 HL A- DRB40 10 1基因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抗性基因。
邢志敏于德林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HLA-DR抗原花粉过敏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