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一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姜黄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皮素-1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6组:假手术组(C)、缺血组(I)、缺血-再灌注1h组(R1h)、缺血-再灌注2h组(R2h)、姜黄素+缺血-再灌注1h组(Cur+I30min+R1h)和姜黄素+缺血-再灌注2h组(Cur+I30min+R2h)。酶联免疫法测量内皮素(ET-1)血清学水平;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各组心肌组织中ET-1的变化,及Cur对ET-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血清ET-1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R组血清ET-1升高显著(P<0.05);Cur+R1、2h组血清ET-1较R1、2h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I组ET-1mRNA表达无差异,ET-1蛋白水平升高(P<0.05);R组ET-1mRNA和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Cur+R1、2h组ET-1mRNA和蛋白均较R1、2h组下降(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试用姜黄素进行干预降低ET-1的表达。
- 杨术旺战丽王刚臧照辉任仲一刘建勋李亮董化江
- 关键词:姜黄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素-1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内NPY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变化
- 徐健李红徐鹏霄刘未任仲一
- 颈动脉的形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解剖学观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颈动脉的形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为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成尸30(男24、女6)侧颈动脉,观测颈动脉的形态及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①颈总动脉中段外径,左侧(8.75±1.56)mm;右侧(8.31±0.99)mm。②颈内动脉根部外径,左侧(8.15±1.42)mm;右侧(7.51±1.63)mm。③颈外动脉中段外径,左侧(4.87±1.09)mm;右侧(4.39±0.89)mm。④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占60%(18侧),其中颈内动脉根部四壁明显动脉硬化,内腔直径1.6mm严重狭窄1侧,占总数的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为颈动脉窦,占颈动脉硬化标本的100%,可致颈内动脉内腔狭窄。
- 单娜娜张玉和任仲一胡亚楠马星董化江刘未高富合徐兴旺李伯森杨德慧单云官
- 关键词:颈动脉窦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 卡托普利对SHR心、脑、肾微血管减少的逆转作用
- 任仲一徐健张玉和韦淑萍
- 肝总管、胆总管扩张增粗1例
- 2010年
- 笔者在带领学员局部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1具男尸肝总管、胆总管扩张增粗。此类标本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此具尸体男性,年龄约75岁,身长175cm。外形较完整,无明显畸形。解剖观察腹腔,可见明显的肝总管、胆总管扩张增粗,经游标卡尺测量:左肝管自然外径12.8mm;右肝管自然外径12.1mm;肝总管自然外径32.1mm;胆囊管自然外径7.6mm;胆总管自然外径33.8mm(图1)。
- 任仲一单娜娜张玉和高富合单云官
- 关键词:肝总管胆总管胆道梗阻
- 基于救援医学专业学员成立医学救援队的实践被引量:1
- 2011年
- 20世纪后期以来,地震、海啸、洪涝、火灾、环境污染、意外伤亡、疾病流行、恐怖袭击、核泄露等各类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有继续恶化的趋势.面对"9.11"、SARS、禽流感、印尼海啸和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难,世界各地都加强了应对策略和措施的研究.中国政府于2006年1月颁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尽管人类无法避免灾害的发生,但通过高效的灾后救援行动,
- 陈振锋王增田臧照辉杨术旺任仲一
- 关键词:救援医学救援队
- SHR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 刘未任仲一张金波张玉和
- 科技查新业务中的互动沟通被引量:3
- 2013年
- 论述沟通在科技查新工作中的必要性,阐述科技查新工作各环节的沟通技巧,强调将查新工作的宣传培训、预检索和人机沟通以及查新报告完成后的相关反馈,作为科技查新工作互动沟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科技查新的沟通机制。
- 郝倩何冰王淑琴任仲一赵伟董化江
- SHR脑内5-HT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 李红徐健何文彤任仲任仲一
- 西北地区武警某部实施医学干预前后擒敌术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医学干预对降低西北地区武警擒敌术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西北地区武警某部954名官兵实施医学干预;一年后,问卷调查干预前后一年内训练伤发生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的训练伤发生率(4.6人次/100人/年)与干预前训练伤发生率(8.2人次/100人/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动作要领掌握不当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中所占的百分比,干预后(22.7%)与干预前(42.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干预对擒敌术训练伤的发生率与发生原因均有显著影响,实施科学的医学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 任仲一任高印张建辉史娜谢荣厚
- 关键词:训练伤医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