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进余
- 作品数:31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及治疗现状被引量:10
- 1999年
- 1 丙型肝炎病因病机 1.1 阴邪湿毒学说 赵氏报道,慢性丙肝辨证分型主要为肝郁脾虚(50%~60%),依次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未见肝胆湿热。金实通过对比丙肝与乙肝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慢乙肝以湿热中阻多见。而丙型肝炎与之不同,最多见为瘀血阻络,湿热中阻仅占14.1%,17.6%无症可辨。吴氏结合肝活检病理发现88.1%的慢性活动性丙肝为血瘀型,且以血瘀兼脾虚及肝郁多见,单纯肝郁脾虚仅占5%~9%,亦未见有肝胆湿热。陈立华根据丙肝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分型认为:丙型肝炎病毒不同于湿热毒邪,虽然毒邪直入营血,但无斑疹,舌质红绛、神昏谵语、耗血动血等营血热证,因此病因实属阴毒湿邪,具有湿滞、阴凝、聚毒、伤气碍阳等特点。病机是阴毒湿邪径入营血。阴以寒静湿为特点,湿邪重浊粘滞。
- 任进余雷成多王灵台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
- 清肝冲剂与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从临床、生化、病理三方面评价清肝冲剂、补肾冲剂两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肝 )的疗效 ,探讨中医治疗丙肝的治法治则。方法 :慢性丙肝患者 66例 ,其中清肝冲剂治疗组 (清肝组 ) 36例 ,补肾冲剂治疗组 (补肾组 ) 18例 ,两方均每次 30 g ,每日 3次 ,连服 6个月 ;空白对照组 12例。动态观察临床表现、生化指标 ,并比较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两方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 ,均可使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显著下降。清肝冲剂尚能升高白蛋白 ,降低碱性磷酸酶 (ALP)。对照组ALT无变化 ,AST继续升高。病理学观察表明 :清肝组 4 2 2 % (14 / 33例 )炎症分级下降 ,2 1 2 % (7/ 33例 )纤维化分期下降 ;补肾组 35 7% (5 / 14例 )炎症分级下降 ,2 1 4 % (3/ 14例 )纤维化分期下降 ;对照组 2 0 0 % (2 / 10例 )炎症分级下降 ,30 0 % (3/ 10例 )纤维化分期上升。半定量积分表明 :清肝组上述两项指标积分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补肾组只有炎症积分显著下降 ,对照组炎症积分轻度上升 ,纤维化积分显著上升 (P <0 0 5 )。结论 :清肝、补肾冲剂两方治疗后能显著改善症状 ,降低ALT、AST ,减轻肝内炎性损伤 ,减缓或逆转肝纤维化 ,且远期疗效稳定。清肝冲剂疗效相对优于补肾冲剂 ,提?
- 任进余王灵台雷成多马文奇陈建杰马启明雷继刚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清肝冲剂补肾冲剂中医药疗法疗效
- 病毒基因封闭疗法——反义寡核苷酸基因封条的研究现状
- 1993年
- 寡核苷酸基因封闭疗法可用于病毒感染、肿瘤及部分遗传病的治疗,这一疗法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病毒的寡核苷酸基因封条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寡核苷酸的类型、影响因素、作用机制、靶向给药等问题作一综述。
- 任进余陈义田庚善
- 关键词:病毒基因封闭疗法
- 清肝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王灵台陈建杰徐德生张斌任进余高月求刘力陆志檬雷成多
- 本研究通过清肝冲剂治疗慢性丙肝,部分病例治疗前后肝穿检查,证明清肝冲剂有抗炎、抗肝纤维化、抗病毒作用。经清肝冲剂制备工艺研究,确定了各组成中药的质量标准及制剂的工艺流程质控标准;对小鼠灌胃急性毒性测试,表明其无毒副作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清肝冲剂丙型肝炎肝损伤
- 长期单采浆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既往职业献血员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肝脏病理学特征。方法 从 2 5 0名 5年以上抗 丙型肝炎病毒 (HCV)抗体阳性的献血员中筛选出丙氨酸转氨酶 (ALT)异常的丙型肝炎患者 6 6例 ,对其进行肝穿活检病理检查。其中 6 3例按 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进行分级分期 ,对血清病毒含量 >5 .0Meq ml(bDNA)的 2 0例行NS5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观察。结果 病变程度大多较轻 ,炎症活动度G1 4.8% (3 6 3) ,G2 6 3.5 % (4 0 6 3) ,G32 8.6 % (18 6 3) ,G42例。纤维化程度S1 6 0 .3% (38 6 3)、S2 3 4.9% (2 2 6 3) ,S33 .2 % (2 6 3) ,S41例。主要病变为汇管区炎症 :即胆管损伤 (10 0 .0 % ) ,淋巴细胞集聚 (82 .5 % ) ,汇管区周围碎屑坏死、界面肝炎 (89.5 % )。小叶内病变较轻 ,多数组织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疏松样变 ,散在点灶形坏死 ,窦淋巴细胞浸润 ,而桥接坏死 ,脂肪变性较少 ,分别为 12 .3%和 9.2 %。网状纤维染显示肝纤维化特征为汇管区及其周围纤维化和窦周纤维化。 2 0例NS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胆管上皮均高表达。结论 (1)本组病例具有慢性丙型肝炎的基本特征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与窦周纤维化较为普遍 ;但病变相对较轻 ,脂肪变性少见 ,后者可能与患者低铁状态、饮食习惯有关。
- 任进余王灵台王泰龄路建平雷成多刘霞
- 关键词:血液成分输血
- 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小鼠模型,探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HCV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功能与致病作用。方法采用长片段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HCV结构基因,构建稳定表达与诱导表达两种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经体外细胞转染后,将具有表达功能的线性化表达元件采用显微注射法,直接导入1736枚小鼠受精卵,先后移入69只假孕母鼠输卵管。结果妊娠受体25只,产仔105只,成活57只。注射卵成仔率仅3.2 8%。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序、酶切及Southern杂交鉴定,获阳性首建鼠26只,注射卵首建鼠成功率仅1.50%。其中稳定表达型10只,诱导表达型16只。经与正常鼠交配,获F1阳性杂合鼠分别38只、20只。一个纯合子品系。结论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与诱导表达两类HCV 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HCV致病机制,HCV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 任进余成国祥孔晓飞陈建泉周汝江陆志檬
- 关键词: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模型聚合酶链反应HCV基因
- 清肝冲剂与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研究(摘要)
-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丙型肝炎的治法治则,从临床、生化、病理3方面评价清肝冲剂、补肾冲剂两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从250名HCV感染的献血员中筛选出慢性丙肝患者66例,将其分为清肝冲剂组36例(30g/次,3/日)...
- 任进余王灵台陈建杰雷成多寇建霞马启明雷继刚
- 文献传递
- 复方清肝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从组织病理学方面确证清肝冲剂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8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 36例,服用清肝冲剂 30 g/次、每日三次,连服六月,对照组 12例,观察期未用药。三例未获得第二次肝穿外,余均获得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标本,按95方案进行病理诊断并行分级分期;用改进的Chevailier方法进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计分,对比治疗前后组织学改变。结果所有组织均符合慢性肝炎表现。半年后治疗组炎症活动度分级下降14例(42.4%),积分下降者26例(78.8%),属显著改善(积分下降≥ 2分)者23例(69.7%),恶化者(积分上升≥2分)仅1例(3%),均值由8.42降为5.58。纤维化分期等级下降虽不明显,但19例(57.6%)积分有不同程度下降,属显著改善者6例(18.2%),恶化者3例(9%),积分均值由治前3.83降为3.13。对照组分级分期无明显变化,炎症积分下降2例,属改善者1例(10%),稳定6例,恶化3例(3%),均值由7上升为8.6。纤维化积分除3例未变外,7例不同程度上升,属明显恶化者4例(40%),均值由4. 15显著上升至6.6。结论中药复方清肝冲剂能明显减轻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能减?
- 王灵台任进余王泰龄雷成多陈建杰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病理学清肝冲剂中医药疗法
- 苦味叶下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 1991年
- 自报道苦味叶下珠治疗病毒性肝炎以来,各地的报告材料日渐增多。本文就该药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任进余陈义
- 关键词:苦味叶下珠肝炎病毒性
- 苦味叶下珠在亚洲的传统应用及开发注意事项被引量:5
- 1997年
- 简述了苦味叶下珠的传统功效及临床应用,并就苦味叶下珠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 任进余
- 关键词:苦味叶下珠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