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诚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退变性颈椎不稳2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李寿斌许建文彭京何元诚潘汉升曹顺海
- 关键词:颈椎不稳病理学
- 体外冲击波多探头联合应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多探头联合应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冲击波组应用普通探头(R15)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多探头冲击波组在普通探头(R15)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另外2种型号的探头(A6和DI15)进行治疗。2组均每隔6 d治疗1次,共治疗5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肩关节疾患治疗评分。结果:①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前2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4.03°±16.57°,73.87°±16.73°,t=0.039,P=0.969;68.80°±16.23°,68.50°±16.52°,t=0.071,P=0.944;49.07°±5.99°,49.03°±6.13°,t=0.210,P=0.983;34.83°±2.90°,34.73°±2.88°,t=0.134,P=0.89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前屈、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前屈:t=-70.026,P=0.000;t=-56.174,P=0.000;外展:t=-28.108,P=0.000;t=-54.735,P=0.000;内旋:t=-34.561,P=0.000;t=-36.690,P=0.000;外旋:t=-21.341,P=0.000;t=-21.548,P=0.000),多探头冲击波组的前屈、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常规冲击波组(127.87°±18.28°,138.43°±16.92°,t=2.465,P=0.017;90.93°±14.21°,101.83°±15.38°,t=2.852,P=0.006;68.93°±4.08°,72.10°±3.21°,t=3.343,P=0.001;49.37°±6.37°,61.73°±9.53°,t=5.909,P=0.000)。②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0±10.11)分,(44.93±10.09)分,t=2.012,P=0.05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大(t=-40.360,P=0.000;t=-52.535,P=0.000),多探头冲击波组的评分大于常规冲击波组[(70.33±9.59)分,(77.10±10.41)分,t=-13.179,P=0.000]。③JOA肩关节疾患治疗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JOA肩关节疾患治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17±12.98)分,(54.10±12.93)分,t=0.348,P=0.730];
- 吴国林陈红卫黄洪斌陈超丽林忠凯任安龙何元诚黄民锋
- 关键词:肩凝症体外冲击波疗法
- 退变腰椎黄韧带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腰椎黄韧带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致使其较易发生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等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其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并出现骨化、钙盐沉积、透明变性、囊性变以及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增生等超微结构的改变。最近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TGFβs)、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生长因子在黄韧带退变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姜铁斌何元诚
- 关键词:超微结构分子机制
- 局部封闭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被引量:9
- 2002年
- 唐晓菊王勇何元诚朱江龙
- 关键词:中药热敷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2例临床分析王大伟李寿斌何元诚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中西医结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骨伤科疾患。我科于1985~1995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542例,运用...
- 王大伟李寿斌何元诚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手法中西医结合治疗
- 放射式体外冲击波运动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放射式体外冲击波运动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要求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2组均采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固定靶点组选择治疗前确定的固定压痛点进行治疗;运动靶点组在固定压痛点治疗的基础上,对被动活动肩关节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点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肩部疼痛程度,测定肩关节活动度,以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评定总体疗效。结果:(1)肩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3.092,P=0.000);2组患者肩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169,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肩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28.706,P=0.000);2组肩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降低的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2次后,2组肩部疼痛VA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00±1.21)分,(7.96±1.30)分,t=1.000,P=0.328;(6.35±1.30)分,(6.30±1.33)分,t=1.000,P=0.238;(4.48±1.34)分,(4.30±1.33)分,t=1.699,P=0.103];治疗3次后、治疗4次后,运动靶点组的肩部疼痛VAS评分均小于固定靶点组[(3.70±1.26)分,(3.43±1.04)分,t=2.787,P=0.011;(3.43±0.90)分,(3.22±0.85)分,t=2.472,P=0.022]。(2)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前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4.74°±16.59°,75.00°±16.80°,t=0.053,P=0.958;22.13°±4.08°,22.09°±4.11°,t=0.036,P=0.971;70.09°±15.65°,70.04°±15.97°,t=0.009,P=0.993;34.91°±2.86°,34.87°±2.88°,t=0.051,P=0.959;44.43°±6.13°,44.39°±6.07°,t=0.024,P=0.981);治疗4次后,运动靶点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固定靶点组(127.13°±17.71°,138.09°±19.87°,t=-2.030,P=0.048;39.48°±6.19°,43.04°±5.49°,t=-2.067,P=0.045;91.
- 吴国林陈红卫季向荣黄洪斌陈超丽何元诚黄民锋
- 关键词:肩凝症体外冲击波治疗
- 钛网及钢板/钉棒材料植入物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选择2002-01/2007-06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腰骶科及骨颈胸科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颈椎)/钉棒(胸腰椎)内固定治疗的脊柱疾病患者102例。随访13-72个月,102例患者置入前与最终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变化:A级进入B级4例;B级进入C级8例、进入D级7例;C级进入D级12例、进入E级15例;D级进入E级44例(H=25.33,P〈0.05)。症状完全缓解59例,部分改善31例,恢复率为88.2%。置入后X射线显示无内固定、钛网松动及钛网明显移位。置入后4、8、12个月的骨融合率和钛网沉降率分别为69%、95%、97%及7.5%、10.2%、13.0%,无1例出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
- 黄民锋何元诚陈锋马翠萍许建文贾经汉袁振超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脊柱疾病内固定器钛网植骨椎体次全切除术
- 开窗或扩大开窗术式治疗脱出型腰突症
- 腰椎间盘髓核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引起的病症称为腰椎间盘脱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多见于青壮年患者。由于突出物较大,以往常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术后腰椎失稳,常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 何元诚黄民锋姜铁斌廖康兴
- 关键词:后纵韧带硬膜外间隙椎间盘脱出髓核脱出
-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在腰椎不稳症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观察GSS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9月 ,对 2 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 ,男 9例 ,女 16例 ,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 ,随访 6~ 18个月 (平均 15 7个月 )。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 4 48分的 2 5例患者 ,随访时 14 5分 (P <0 0 1) ,术后 14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GSS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 10 0 % ,融合节段稳定 ,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 96 0 %。结论 :后路运用GSS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不稳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
- 许建文陈锋李寿斌何元诚黄民锋廖康兴邹冬青韦勇
- 关键词:GSS腰椎不稳症
- 腰椎间盘突出症辨型施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治疗规律及临床意义。将 2 6 2例LIDP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辨型施治 ) 16 2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 ) 10 0例 ,分别观察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表明以辨型为基础 ,结合椎间盘突出的大小、程度、部位及临床症状等特点 ,选择合适方案施治有助于提高疗效。
- 许建文李寿斌陈锋彭京王大伟何元诚韦坚麦敏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