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宁
- 作品数:98 被引量:347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品系小鼠对乌拉坦诱导肺肿瘤的敏感性被引量:5
- 2006年
- 短期诱导小鼠肺肿瘤模型的实验方法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文献报道所使用的小鼠以A系为主,敏感品系,如A/WYSnj、A/j、ABY/SnJ、SWR/J均能100%诱发肺腺瘤,但近年来,国内难觅,且价格昂贵。A系鼠国内基本绝种且肿瘤自发率较高,8月龄可达12.6%。在国内现有小鼠品系中,选择一个能够诱发肿瘤的优良品种,是很有必要的。乌拉坦诱发肿瘤与小鼠的细胞正常有丝分裂率及年龄有关,我们选择了国内现有的、对肿瘤敏感的4个品系的小鼠,以乌拉坦(1g/kg体重)诱导小鼠的肺肿瘤模型,观察其诱瘤率、肿瘤发生时间,为确定化疗的最佳时机提供实验依据。
- 李怡岚何宁乔珊珊李国星姜淑青周蕾
- 关键词:敏感品系肺肿瘤小鼠敏感性诱发肿瘤
- 磁场对大鼠亚慢性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大鼠长期(6个月)生活于磁环境中的毒性进行研究。方法将大鼠分别置于1800高斯和2200高斯磁声中6个月,观察一般表现、体重、进食量、血常规4项、白细胞分类、血生化11项等指标测定,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在试验期间,各组动物体重呈增长相。各剂量组均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各组动物体重、增重、进食量及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试验中期,1800高斯组雄性动物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末期,1800高斯组雌性动物白细胞分类碱性粒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生化学检查显示试验中期,雌性动物2200高斯组总蛋白(T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1800高斯和2200高斯的磁环境中大鼠生活6个月,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姜淑卿张静姝何宁刘英华王晓军李新
- 关键词:磁场安全性
- 抑制性寡核苷酸对染矽尘小鼠γ-干扰素和pSTAT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抑制性寡核苷酸(suppressive0ligodeoxynucleotides,SupODN)对染矽尘小鼠y-干扰素(IFN-Y)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4(pSTAT4)表达的影响。方法Balc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矽尘组、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对照寡核苷酸(controloligodeoxynucleotides,ConODN)组,每组15只。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和对照寡核苷酸组分别腹腔注射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对照寡核苷酸各0.3ml(1mg/m1)3h后,经气管一次性注入0.1mlSiO2悬液(5g/L),空白对照组经气管一次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不同处理7d后处死动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Y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IFN-Y和pSTAT4的表达,并作定量分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矽尘组小鼠肺组织间隔水肿并增厚,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较矽尘组减轻。与空白对照组血清:(280.1±41-3)pg/ml,肺组织:(0.249±0.373)ILL较,矽尘组小鼠肺组织IFN-y表达血清:(886_3±81.7)pg/m],肺组织:(0.270±0.300)]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小鼠血清中IFN-y表达[(478.5±38.6)pg/m1]明显低于矽尘组和对照寡核苷酸组[(894.5±91.6)pg/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矽尘组比较,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小鼠肺组织内IFN-1表达(O.241±0.250)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0.279±0.353)比较,矽尘组小鼠肺组织pSTAT4表达(0.313±0.23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与矽尘组比较,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小鼠肺组织内pSTAT4表达(0.269±0.523)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制性寡核苷酸可抑制IFN-y和pSTAT4的表达,对染矽尘小鼠早期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雷鹏孔海霞张静妹何宁王世鑫翁亚光
- 关键词:矽尘
- 98%苯嗪草酮原药致突变性研究
- 采用培养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和TK基因突变试验,研究98%苯嗪草酮原药的致突变性.结果 显示,在有和无体外代谢活化系统S9时,1.25mg/ml.0.625mg/ml.0.313mg/ml剂量的98%苯嗪草酮原药诱导细...
- 张静王春花何宁张大龙管彤张静姝
- 关键词:TK基因突变
- 微生物农药耳霉菌急性经呼吸道感染性及致病性的PCR检测法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应用PCR法检测微生物农药耳霉菌经呼吸道急性染毒对大鼠的感染性及致病性,探讨PCR法在真菌类微生物农药感染性及致病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将50只健康7-9周龄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雌雄各半。将2.0×108个/ml耳霉菌悬浮剂按0.5 ml/只经气管一次性注入,对照组不作处理;连续观察21 d。记录动物的体重、中毒症状、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动物进行大体解剖。于染毒后第0、3、7、14、21天剖解动物的脑、血液、淋巴结、肝、脾、肺、肾等组织及盲肠内容物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耳霉菌nuc-LSU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实验组动物染毒耳霉菌后立即取样肺组织中耳霉菌的PCR扩增结果为阳性,肝、脾、肾、脑、淋巴结、血液、盲肠内容物等组织中均未检出耳霉菌;染毒后第3、7、14、21天,肝、脾、肺、肾、脑、淋巴结、血液、盲肠内容物等组织中均未检出耳霉菌。实验动物染毒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观察期内无大鼠死亡,大体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耳霉菌经呼吸道急性染毒后对大鼠无感染性及致病性。本检测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耳霉菌的侵染及清除情况,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重复性,可做为微生物农药感染性、致病性的检测方法。
- 赵淼何宁周殿明姜淑青张力周庆红李树飞钱智勇
-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
- 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对ERRα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对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RRα)的调控作用,观察ERRα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细胞增殖实验方法,检测不同浓度E作用MCF-7细胞24h后对细胞增殖的...
- 刘英华何宁姜淑卿王春花李新
- 关键词:乳腺癌
- 文献传递
-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研究核黄素(Riboflavin)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为指导高脂血症人群膳食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喂养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核黄素剂量为0.677、3.385、6.770 mg/kg的干预组,同时设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干预60 d。核黄素干预组每日灌胃相应浓度的核黄素溶液,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不同时期,眼内眦采血(不禁食),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实验末期眼内眦采血(禁食),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分别为TC:(3.41±0.56)、(3.39±0.58)mmol/L,LDL-C:(1.02±0.33)、(0.98±0.24)mmol/L]相比,0.677 mg/kg干预组第40、60天时血清TC[分别为(2.99±0.33)、(2.81±0.43)mmol/L]、LDL-C[分别为(0.82±0.10)、(0.79±0.11)mmol/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末期,0.677 mg/kg干预组血清ALT水平[(35.70±5.31)U/L]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44.40±11.9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的核黄素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周朋辉张静姝王晓军何宁刘英华张静顾清
- 关键词:核黄素高脂血症血脂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
- 生育三烯酚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中Notch信号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δ-生育三烯酚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Notch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在δ-生育三烯酚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终浓度分别为5、10、15、20、25、30μmol/L的δ-生育三烯酚培养SW620细胞,应用噻唑蓝(MTT)试验观察δ-生育三烯酚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计算细胞存活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otch、Jagged的表达变化。观察浓度为1μg/ml放线菌酮(CHX)对生育三烯酚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δ-生育三烯酚浓度的增加,SW620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otch1、Jagged1在溶剂对照组结肠癌细胞中表达量最高,随着加入生育三烯酚剂量的增加,表达量逐渐降低。经CHX干预过的细胞,再加入δ-生育三烯酚,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83.33%)较单独加入生育三烯酚作用的细胞存活率(28.51%)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育三烯酚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死亡的方式可能为paraptosis样死亡,Notch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参与了这一过程。
- 何宁张静姝刘英华张静姜淑卿管彤王晓军张书婧
-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增殖
-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雌激素相关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通过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α)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ER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l,分别加入DMSO(0.1%)+乙醇(0.1%)(溶剂对照)、17β-E2(1×10-8 mol/L)、17β-E2(1×10-8 mol/L)+ICI182,780(1×10-6 mol/L)作用于细胞24 h,阴性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RR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RR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7β-E2单独染毒组和17β-E2+ICI182,780联合染毒组MCF-7细胞ERRα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对照组MCF-7细胞ERRαmRNA及蛋白表达基本无差异(P>0.05)。17β-E2+ICI182,780联合染毒组MCF-7细胞ERRα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17β-E2单独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可通过ERα通路介导ERRαmRNA及蛋白的上调;从而诱导下游调节基因的表达,引起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而ER阻断剂ICI182,780可阻断雌激素对ERRαmRNA及蛋白的上调作用。
- 刘英华何宁姜淑卿李新张静姝
- 关键词:人乳腺癌细胞
- 应用PCR法检测微生物类农药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急性经口致病性
- 目的:应用PCR法检测微生物类农药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急性经口致病性,探讨PCR法在微生物类农药经口致病性研究中的应用。<br> 方法:选用微生物农药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为受试样品,试验动物染毒组按108个孢子/只...
- 张静姝刘英华姜淑卿何宁
-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木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