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湘萍

作品数:58 被引量:511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主题

  • 45篇乳腺
  • 19篇乳腺炎
  • 19篇腺炎
  • 12篇脓肿
  • 11篇乳腺癌
  • 11篇腺癌
  • 7篇乳期
  • 7篇急性乳腺炎
  • 7篇哺乳
  • 7篇哺乳期
  • 7篇哺乳期急性乳...
  • 6篇乳腺脓肿
  • 6篇细胞
  • 5篇导管
  • 5篇乳房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瘤
  • 5篇超声
  • 5篇穿刺
  • 4篇乳头

机构

  • 57篇北京海淀妇幼...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 1篇北京市石景山...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邹平县妇幼保...
  • 1篇北京市东城区...

作者

  • 57篇何湘萍
  • 45篇马祥君
  • 39篇高海凤
  • 38篇高雅军
  • 37篇汪洁
  • 13篇孔令伟
  • 10篇闫智清
  • 10篇丁松涛
  • 8篇张轶
  • 6篇张宏伟
  • 4篇李艳
  • 3篇顾依群
  • 3篇谢祥
  • 2篇芦楠
  • 2篇王汉峰
  • 2篇高海风
  • 2篇何燕
  • 2篇王爱春
  • 2篇邢素霞
  • 2篇刘红艳

传媒

  • 14篇中华乳腺病杂...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5篇中华妇幼临床...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华内分泌外...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3种剂量密集化疗方案毒副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比较3种剂量密集化疗方案其药物的血液和非血液毒副作用。方法:对6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表阿霉素-紫杉醇的方案剂量密集化疗。结果:3种剂量密集化疗均预防性或保护性使用G-CSF,化疗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大部分为II~III级;其余的副作用多在I~II级之间,可耐受。结论:3种密集化疗方案临床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均在可接受范围以内。
高雅军何湘萍马祥君汪洁高海凤
关键词:毒副作用乳腺癌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方法:0级预防是通过指导围产期母乳喂养,防止发生乳头皲裂和乳汁淤积;1级预防是在乳汁淤积期,采用"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三联治疗,防止进展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2级预防是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采用"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敏感抗生素治疗"四联疗法,防止形成乳腺脓肿;3级预防是指在乳腺脓肿期,采用微创治疗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母乳喂养功能。结果:0级预防:研究组病变发生率为16%,对照组32%(P<0.05);1级预防: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65.1%(P<0.01)。2级预防:"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四联疗法效果最好;3级预防:穿刺抽脓和置管冲洗引流是乳腺脓肿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可以指导临床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不同阶段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情向下一阶段发展,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保留母乳喂养功能。
马祥君汪洁孔令伟高雅军何湘萍高海凤谢祥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哺乳期微创治疗母乳喂养
22例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患者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乳汁淤积及乳腺炎患者乳汁细菌培养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诊断为单侧乳汁淤积患者(n=7)和单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n=15),共计2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双侧乳汁行普通细菌培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22例患者的乳汁普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者(乳汁淤积患者为1例,乳腺炎患者为3例)患、健侧乳汁中,均未培养出细菌;其余18例(乳汁淤积患者6例,乳腺炎患者12例)的乳汁培养出细菌,其中,16例双侧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完全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2例双侧乳汁的细菌培养结果不一致。结论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患者乳汁中可培养出细菌,以葡萄球菌最常见。母乳喂养时,应尽量避免乳汁淤积,预防乳腺炎,同时若新生儿有感染征象,需对其母亲乳汁行细菌培养。
高海凤孔令伟马祥君汪洁高雅军何湘萍
关键词:乳腺炎乳汁淤积细菌培养葡萄球菌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展成乳腺脓肿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8
2015年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展成乳腺脓肿阶段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本科收治的111例哺乳期乳腺炎及乳腺脓肿患者资料,其中哺乳期乳腺炎92例,乳腺脓肿19例。从发热与否、发热时间、感染部位、非医务人员按摩史、抗生素使用情况、是否换用敏感抗生素、乳汁细菌培养结果、有无肿块、年龄及血常规方面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脓肿组发热时间〉2d、病变位于乳头乳晕区以及有非医务人员按摩史者分别占12/19、9/19、5/19,高于非脓肿组的27.2%(25/92)、15.2%(14/92)、4.3%(4/9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176、9.909、7.465,P=0.002、0.002、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2d、乳头乳晕区发病、有非医务人员按摩史是哺乳期乳腺脓肿形成的危险因素(OR=4.171,95%CI.1.325~13.135,P=0.015;OR=5.153,95%CI:1.564—16.972,P=0.007;OR=10.184,95%CI:2.017—51.428,P=0.005)。结论发热时间〉2d、病变位于乳头乳晕区及有非医务人员按摩史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容易发展成为乳腺脓肿,治疗要积极。
高雅军马祥君何湘萍汪洁高海凤丁松涛
关键词:急性病乳腺炎脓肿
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效果,分析影响治愈所需穿刺次数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10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术治疗的10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愈乳腺脓肿所需的穿刺次数,将患者分为≤5次和>5次2组。从患者年龄、产后时间、病程、发热与否、是否使用抗生素、脓肿位置、脓肿数量、脓肿最大径、首次穿刺脓液量、首次穿刺脓液性状及是否回乳等方面,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数据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8例患者中,除3例因穿刺效果不佳而中转手术外,其余105例均获治愈,治愈率为97.2%(105/108)。随访1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约为1.0%(1/105)。在105例患者中,治愈脓肿所需穿刺次数≤5次者共78例(占74.3%),>5次者27例(占25.7%)。单因素分析显示,脓肿位置、脓肿最大径及首次穿刺脓液量与治愈脓肿所需的穿刺次数有关(χ~2=4.396、3.993、16.646,P=0.036、0.046和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穿刺脓液量是穿刺次数的独立影响因素(OR=15.665,95%CI:3.423~71.697,P<0.001)。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方法值得推广。根据首次穿刺的脓液量或许可以预测治愈哺乳期乳腺脓肿所需要的穿刺次数。
丁松涛何湘萍马祥君高海凤高雅军张宏伟
关键词:乳腺疾病脓肿穿刺术灌洗
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乳汁淤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乳汁淤积的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汁淤积患者2 54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 159例)及对照组(1 385例),研究组采用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乳腺物理综合治疗(包括乳腺按摩、半导体激光物理治疗、电动吸奶器吸乳、50%硫酸镁局部外敷30 min)。随访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的差异。根据研究组中乳汁淤积的病程、肿块距离乳头的距离以及肿块直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亚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其中2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3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治疗后,研究组847例治愈,156例好转,73例有效,65例无效,18例病情进展;对照组441例治愈,312例好转,291例有效,308例无效,33例病情进展,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5,P<0.001)。2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169/1 159)比14.0%(194/1 385),χ~2=0.17,P=0.680]。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病程组(<2 d组、2~3 d组及>3 d组)以及肿块距离乳头不同距离组(<3 cm组、3~5 cm组及>5 cm组)应用乳腺导管探查术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14,P<0.001;Z=198.77,P<0.001)。不同肿块直径组(≤5 cm组和>5 cm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结论与乳腺物理综合治疗相比,导管探查术可提高乳汁淤积患者的疗效,值得推广。该技术的治疗效果与病程及肿块到乳头的距离有关,与肿块直径无关。
高海凤马祥君汪洁何湘萍高雅军丁松涛闫智清李艳张轶
关键词:泌乳母乳喂养乳腺炎
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相关问题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通过对51例乳腺癌保乳治疗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同时对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病人的生活质量、经济承受能力、综合治疗的顺序等问题予以综合性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外,所有乳腺癌保乳手术病例均实施规范化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2.7个月,局部复发率0.02%。结论:乳腺癌保乳治疗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高雅军马祥君汪洁高海凤何湘萍王汉峰张永生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治疗生活质量
中药联合综合物理治疗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综合物理治疗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5~12月收治的155例发病1~2天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9例采用综合物理治疗联合中药(夏枯草口服液内服及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西药组106例采用综合物理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连续治疗2~3天。结果:中药组有效率87.8%,西药组有效率93.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数降到了(6.7±1.5)×109/L,西药组为(6.4±0.6)×109/L,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使用中药联合综合物理治疗可以得到与抗生素相近的疗效,是良好的替代方案。
何湘萍马祥君汪洁高雅军高海凤闫智清何燕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夏枯草口服液如意金黄散物理治疗
1808例哺乳期乳房脓肿发病特点及原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房脓肿的发病特点及干预措施的合理性。方法选取全国24家医院临床联合超声确诊的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1808例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病特点及哺乳期乳腺炎阶段的干预方法。结果乳腺脓腔位于乳房非中央区者1168例(64.6%);单腔脓肿者1300例(71.9%);本次患病后曾接受过乳腺按摩者1481例(81.9%),其中,接受医护按摩重度疼痛139例(19.4%),接受非医护人员按摩重度疼痛475例(37.2%)。结论哺乳期乳房脓肿以非中央区、单发脓肿为主;患者对乳腺按摩接受度高,但并不能逆转乳房脓肿发生,非医护人员比医护人员按摩疼痛程度重、次数多。
丁松涛高雅军何湘萍
Ki-67在早期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早期乳腺癌(EBC)的预后差异非常大,重要的预后因素有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是有所帮助的,肿瘤的分子特征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ER、Her-2已经被作为治疗反应和预后的预测指标。Ki-67虽然不作为必须的标记,但常用来作为增殖活性的静态标志,或通过治疗期间的多次测量,来反映动态变化的中间状态,以及作为疗效的替代指标。现应就Ki-67在早期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的预测价值作一综述。
何湘萍马祥君汪洁高雅军高海凤
关键词:KI-67乳腺癌预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