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隆英

作品数:27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甘薯
  • 6篇甘薯新品种
  • 3篇性状
  • 3篇选育
  • 3篇栽培
  • 3篇作物
  • 2篇对比度
  • 2篇对比度增强
  • 2篇氧化碳
  • 2篇油色谱
  • 2篇薯块
  • 2篇数据处理
  • 2篇数据处理系统
  • 2篇土培
  • 2篇土栽
  • 2篇年度财务报告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培土

机构

  • 25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作者

  • 25篇侯隆英
  • 23篇兰孟焦
  • 23篇吴问胜
  • 22篇潘皓
  • 1篇张允刚
  • 1篇张永春
  • 1篇黄水金
  • 1篇后猛
  • 1篇张洋
  • 1篇李强
  • 1篇张辉
  • 1篇谢玉

传媒

  • 2篇中国蔬菜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农业会计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财税与会...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花青素型甘薯新品种赣薯6号的选育被引量:5
2021年
赣薯6号是以赣10-25为母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高花青素型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薯肉均为紫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87.10%以上,熟食品质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每667 m2鲜薯产量2000 kg左右,薯干产量600 kg左右,花青素含量466.0 mg·kg-1(FW),干物率29.9%,适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春夏薯区种植。
兰孟焦吴问胜肖满秋潘皓侯隆英葛瑞华
关键词:甘薯
一种甘薯贮藏保鲜窖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甘薯贮藏保鲜窖,包括设于地表下的窖室和弯形向上的窖颈。该窖室设有自然通风系统和自动排水除湿系统,窖颈设有弯形滚筒传送带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地表下一定深度恒温的原理,在所述...
兰孟焦吴问胜侯隆英
文献传递
AP2/ERF转录因子参与植物次生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3年
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至少含有1个由60~70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组成的特有的AP2结构域,根据AP2结构域数量和相似性可划分为5个亚家族:AP2(APETALA2)、DREB(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ERF(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RAV(Related to AB13/VP)和Soloist。AP2/ERF转录因子通过AP2结构域中的YRG和RAYD保守元件与靶基因结合,实现对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功能。目前,AP2/ERF已成为研究植物抗逆机制和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热点候选基因,越来越多植物AP2/ERF家族及其成员被报道。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AP2/ERF家族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述了AP2/ERF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分类,重点介绍了该类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以及参与生物、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AP2/ERF转录因子可能的研究热点和领域,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该类转录因子基因进行植物遗传改良以及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兰孟焦兰孟焦后猛李臣潘皓潘皓张允刚侯隆英侯隆英吴问胜吴问胜
关键词:转录调控次生代谢
江西甘薯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综合评价被引量:10
2021年
研究不同品种甘薯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发掘甘薯品种资源生产潜能,筛选适宜江西种植的甘薯品种,为甘薯育种农艺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20年种植于南昌市南昌县28个地方甘薯品种资源,对其9个主要农艺性状作变异性、相关性、聚类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甘薯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7%~65.0%,其中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5.0%。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关联,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节间长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28个品种在欧式距离7.5处划分为4类,其中第Ⅱ类群包含8份种质,具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单株结薯数多、产量潜力较大的特点;第Ⅳ类群仅有社岗红薯,该品种茎粗、基部分枝数多、产量高。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排序为单株结薯数>基部分枝数>茎直径>大薯率>主蔓长>干物率>中薯率>节间长。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社岗红薯、铁石口菜薯和辛岭红心薯在加权关联度排序中居前3,综合表现优良,为适宜江西甘薯生产的优良品种。
兰孟焦吴问胜肖满秋潘皓侯隆英葛瑞华
关键词:甘薯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
一种甘薯定穴栽培双行打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甘薯定穴栽培双行打孔器,包括轮轴连接座,所述轮轴连接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轮轴连接座上对称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和两个空腔,每个所述空腔内均设有电机,每个所述凹槽...
吴问胜兰孟焦葛瑞华肖满秋潘皓侯隆英吴新民
文献传递
基于秋苗越冬法的食用甘薯一年两季水平压蔓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秋苗越冬法的食用甘薯一年两季水平压蔓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优良品种;S2.严选健康种苗:第一年9~10月份,选择脱毒苗或健康大田苗;S3.双膜覆盖越冬;S4.大田冬耕晒垡;S5.春季适期早...
吴问胜兰孟焦孙明珠肖满秋葛瑞华潘皓侯隆英吴新明
文献传递
一种无土栽培甘薯的装置的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甘薯的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二氧化碳检测模块、液位检测模块、摄像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供液模块、二氧化碳生成模块、照明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通...
吴问胜兰孟焦肖满秋潘皓侯隆英
文献传递
一种甘薯苗的快速繁殖方法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甘薯苗的快速繁殖方法,所述甘薯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步骤一,选择生长期短、生活力强的健康秋薯作为薯块;步骤二,将薯块进行消毒清洗,并进行病毒检测,将消毒薯块放于增温房内催芽和发根,每天用一...
吴问胜兰孟焦肖满秋潘皓侯隆英鲁亮海许秀甜
文献传递
一种培土除草装置及方法、以及红薯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土除草装置,包括中犁刀、左犁刀、右犁刀、拉手、犁刀固定机构、拉手固定机构,中犁刀固定在犁刀固定机构前端,左犁刀、右犁刀安装在犁刀固定机构两侧,左犁刀与右犁刀呈八字形布置,拉手固定机构安装在中犁刀或犁刀固...
吴问胜兰孟焦吴新明肖满秋潘皓侯隆英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土壤肥力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3
2023年
针对江西甘薯主产区化肥投入量大、养分施用不均衡及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以‘赣薯4号’为试验对象,设置不施肥(T1)、习惯施肥(T2)、配方施肥(T3)、配方施肥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20%(T4)、配方施肥减氮20%(T5)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薯叶面积、产量、土壤肥力、养分吸收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各处理(T3、T4、T5)较T2提高了甘薯叶面积指数,并在移栽后60 d达到峰值,T4、T5在甘薯生产后期(90~120d)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配方施肥各处理提高了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其中T5的单株结薯数、块根产量最高,为T2的1.73倍和1.87倍;单个薯块质量、商品薯率以T3最高,其次为T4。与T2相比,配方施肥各处理改善了成熟期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了117.57%~130.91%;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0.19%~20.37%;碱解氮含量增加了19.04%~27.38%、土壤pH提高了0.05~0.14。配方施肥各处理促进了甘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其中块根氮、磷、钾吸收量以T5最高,分别较T2显著提高187.02%、87.62%、80.80%;茎叶氮、磷吸收量以T4最高,分别较T2提高55.98%、49.87%,茎叶钾吸收量以T5最高,较T2显著提高43.05%。T5的氮素总积累量、表观利用率、收获指数和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06.82 kg·hm^(-2)、62.83%、61.75%和380.02。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减氮20%可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土壤肥力和氮素积累利用率。
兰孟焦张辉肖满秋潘皓侯隆英张永春吴问胜
关键词:甘薯土壤肥力养分吸收氮素利用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