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云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张家界地质公园夷平面特征及其形成时代
- 本文通过野外实际考察、室内测试分析及区域对比,对张家界地质公园夷平面特征及其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为深入研究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时代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地貌学、古岩溶、风化壳等特征综合验证了张家界地区夷平面的存在。化学分析表...
- 倪志云杨桂芳张绪教田明中葛之亮平亚敏杨振
- 关键词:年代学地质公园夷平面
- 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化
- 近年来气候系统的快速变暖,使人类更为迫切地希望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距今时段较近,各种地质记录信息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其刚好包括了最后一次冰期-间冰期旋回,对于揭示第四纪气候特...
- 倪志云
- 关键词:古环境气候指标晚更新世北京平原区
- 文献传递
- 张家界砂岩地貌形成时代:来自阶地与溶洞对比的证据被引量:11
- 2011年
- 张家界以其独特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闻名于世,一直是地貌学家、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但关于其形成年代问题尚显薄弱,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索溪流域不同层状地貌进行了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索溪河谷普遍发育三级阶地,T4很少发育,主要表现为河流两侧位置较高的古宽谷或剥蚀面。岩溶洞穴黄龙洞从上往下可分为4层,最高层发现的砾石层表明,该砾石为外源砂岩,至少形成于中更新世暖湿环境下。张家界砂岩峰林可明显分为四个主要层次,与索溪中下游的河流阶地、黄龙洞穴在地貌形态上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据此可推断张家界砂岩峰林最早形成于中更新世。这种青年到壮年期地貌,总体上相对稳定。在今后的地质公园建设中,应注意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采取科学有序的方式进行开发,并要做好地貌景观资源的科学保护工作。
- 平亚敏杨桂芳张绪教田明中陈安泽葛之亮倪志云杨振
- 关键词:砂岩峰林河流阶地岩溶洞穴
- 张家界砂岩地貌演化模式和三维过程模拟
-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以雄伟、秀丽的砂岩峰林享誉世界。很多专家、学者对峰林地貌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关于它的演化模式还略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野外的阶地调查,分析...
- 杨振杨桂芳张绪教田明中平亚敏倪志云
- 关键词:三维仿真资源保护
- 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3
- 2011年
-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已经广泛应用于重建古环境。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区昌平钻孔δ13Corg数值变化特征的分析,结合格陵兰冰芯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对比,揭示了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变化特征及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事件,初步探讨了其驱动机制。该钻孔δ13Corg值变化范围为-17.10‰至-26.18‰,主要表现为暖期时偏正,冷期时则偏负。据此,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4个阶段:末次间冰期(MIS5)气候温暖;末次冰期早冰阶(MIS4)气候温和适度;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气候出现多次急剧的冷暖波动;末次冰期盛冰期(MIS2)气候冷干,δ13Corg值偏负阶段出现了对应格陵兰冰芯记录的H1-H9冷事件,代表了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但不同地区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这些变化可能与微地形、气象、水文等区域基本控制因素有关。
- 倪志云杨桂芳黄俊华张晓瑾程捷尹功明
-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晚更新世北京平原区
- 索溪流域河流阶地发育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本文对索溪流域河流阶地进行了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索溪河谷普遍发育三级阶地,T4很少发育,表现为河流两侧位置较高的古宽谷或剥蚀面。张家界砂岩峰林可明显分为4层,与索溪中下游的河流阶地、黄龙洞穴在地...
- 平亚敏杨桂芳张绪教田明中葛之亮倪志云杨振
- 关键词:年代学
- 张家界砂岩地貌演化模式和三维过程模拟
-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以雄伟、秀丽的砂岩峰林享誉世界。很多专家、学者对峰林地貌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关于它的演化模式还略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野外的阶地调查,分析...
- 杨振杨桂芳张绪教田明中平亚敏倪志云
- 关键词:三维模拟
- 张家界地区风化壳的性质与夷平面形成环境被引量:5
- 2011年
- 通过野外考察、室内测试分析及区域对比,对张家界地区风化壳的性质与夷平面的形成环境进行探讨。地貌学、古岩溶、风化壳等特征综合验证了张家界地区夷平面的存在;风化壳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表明,夷平面形成于湿热的晚第三纪,其后形成剥夷面。夷平面上风化壳分层明显,自上而下分为腐殖土层、残积层、半风化基岩层和基岩层;化学分析表明风化壳具有粘土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湿热的夷平面环境使风化壳脱硅富铁铝作用较弱,形成硅铝风化壳。综合区域对比可知,张家界地区海拔为1 100~1 300 m的一级夷平面形成于晚第三纪湿热的环境;低于夷平面的砂岩平台组成剥夷面(800~950 m),大约形成于晚上新世到早更新世之间。
- 倪志云杨桂芳张绪教田明中平亚敏杨振
- 关键词:夷平面风化壳形成环境
- 张家界地质公园夷平面特征及其形成时代
- 本文通过野外实际考察、室内测试分析及区域对比,对张家界地质公园夷平面特征及其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为深入研究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时代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地貌学、古岩溶、风化壳等特征综合验证了张家界地区夷平面的存在。化学分析表...
- 倪志云杨桂芳张绪教田明中葛之亮平亚敏杨振
- 关键词:夷平面风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