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晓洁

作品数:14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教育
  • 4篇课程
  • 4篇教师
  • 3篇道德
  • 3篇文化
  • 2篇社会
  • 2篇情感
  • 2篇教学
  • 2篇本科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大学本科
  • 1篇道德价值
  • 1篇道德价值取向
  • 1篇道德理性
  • 1篇道德情感
  • 1篇道德认知
  • 1篇道德推脱
  • 1篇道德形象
  • 1篇新人
  • 1篇性教育

机构

  • 14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重庆市教育科...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全晓洁
  • 4篇靳玉乐
  • 4篇王牧华
  • 1篇孟宪云
  • 1篇安东尼·克拉...

传媒

  • 2篇课程.教材....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教师教育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教育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师认知学业负担的逻辑理路及优化策略被引量:4
2017年
对学业负担本质的认知是教师参与负担调控的基石。教师需明确学业负担的必要性,为减负划底线;明确学业负担的主客统一性,为轻重权衡立标准;明确学业负担的非确定性,为合理优化探寻路径。而对学业负担轻重的判断是教师参与负担优化的关键,教师需从主客两个层面出发表征学业负担,从个体化角度出发测度学业负担,以"质""量"兼顾为原则测度学业负担。对学业负担归因的主体担当是教师引领量力负担形成的核心,教师需认识到学生的"学"是学业负担产生之内源,教师的"教"才是"正本清源"之关键。教师需从价值扶正、互动升频、能力提升三方面努力优化对学业负担的认知。
全晓洁
关键词:教师认知学业负担
论教师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内源发展的机制与策略被引量:12
2015年
教师是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内源发展的行动主体,其作用机制在于教师的课程认同、教师的课程参与以及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通过以下三条策略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内源发展:转变教师的课程身份,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赋权;开发校本课程,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空间;开展校本研修,以研究促进教师课程意识提升。
王牧华全晓洁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意识内源发展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被引量:56
2014年
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变革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美国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模式创新推动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注重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课程,采用研讨式和研究型教学方法,强调个别指导和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评价突出"向教性"和"向学性"。受此启发,我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以协同培养为路径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完善评价机制为导向加强制度保障。
王牧华全晓洁
关键词:本科教学拔尖创新人才
从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看法治教育被引量:10
2017年
法治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民主、公平、正义、规则、秩序、权利和义务的教育。通过政策文本逻辑梳理发现,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中法治教育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形成适当的法治意识、获得系统的法治知识、培养法治实践的能力,是为学生成为知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法律规范、法治思维、法治权利与义务是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中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法治教育具体途径包括:教学关注经验,强调自主建构;评价关注过程,强调灵活开放;教材编写关注生活实际,强调综合性;资源开发整合校内校外,强调多样化。有鉴于此,为实现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中法治教育的完善发展,应均衡协调目标,保障课程目标系统性;丰富资源渠道,加强课程内容深度;整合多方力量,实现课程实施途径多样性。
靳玉乐孟宪云全晓洁
关键词: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法治教育
“预期课程”框架下的学习机会探析被引量:4
2017年
"预期课程"框架描述了课程知识在教学系统内,如何从系统层面流动到教师层面,再到学生层面,最后反馈给系统层面的全过程。在此框架中,学习机会是指学生学到"预期课程"的机会,良好的学习机会结构意味着静态的课程一致性和动态的课程适应性。由于系统层面的能力分层制度和评价制度、教师层面的专业素养匮乏和学生层面的个体差异性因素,导致学习机会在供给、分配和接收过程中的失衡。优化学习机会的关键在于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保障"预期课程"的普适性;拓宽课程资源渠道,增强"实施课程"的具身化;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提升"获得课程"的灵活性。
靳玉乐全晓洁
关键词:课程适应性
中小学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源远流长,无论是维系历史,还是滋养当代,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道德思想是维护社会稳定、维系人类发展的基本精神要素。教科书作为文化的载体,继承和发扬历史进程中本民族积累的道德思想精髓是其重要职能...
全晓洁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中小学教科书
从“我”到“我们”:社会情感学习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被引量:12
2021年
社会情感学习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习得调适自我、适应社会的核心能力的过程。当代视域下,认知与情感的双向度发展视角、社会环境骤变中个体成功的要义、问题视域到整体优化的旨趣转变,成为加强社会情感学习的诉求。不同的社会情感学习概念框架重点与范围不同,包括质性全面的概念框架、狭域组织的概念框架、强调发展导向的概念框架等。在社会情感学习的逻辑结构中,以人是社会的存在为逻辑起点,以社会意识、社会支持与社会能力为核心结构,以适宜性、归一性与发展性为主要特征,以未来合格公民为最终旨归。推进社会情感学习,需注重家庭、学校、社区的影响,并以统整的视角建立相互连接的微环境。
全晓洁全晓洁
关键词:实践进路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道德价值取向的演变及其超越被引量:3
2018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道德价值取向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道德价值取向的"整体性"沿袭,道德价值取向的"内在性"重建,道德价值取向的"人本性"回归,道德价值取向的"共识性"重申。综观上述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在个人道德层面,从适应性道德到发展性道德,是"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对弈;在社会道德层面,从强调私德到关注公德,体现差序伦理与公共伦理的转换脉络;在国家道德层面,从忠于国家到任当世界,反映从保守到开放的气质流变。课程中道德思想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层面:跨越以天为本的道德本体,超越传统道德价值取向,升华传统道德规范内容。
全晓洁靳玉乐
关键词:道德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教育课程
研究型教师教育:教育学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历史分析及启示被引量:4
2014年
长期以来,“研究”(inquiry)成为北美许多教师教育计划追求的目标,它频繁出现在使命宣言、项目描述以及课程名称中。人们不但希望师范生在本科教育期间有研究的体验,还期待他们在毕业后的教学实践中关注“研究”。在北美教师教育项目---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本科学位---的情境范围内探讨“研究”这一概念,以 Tom 的“研究的三个维度”理论为框架,分析该教育项目中“研究”被纳入教育构想的程度以及“研究”在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重。众多经验教训中的几个重要启示是:“研究”这一概念正处于加速流变之中;把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与教师教育研究隔离开来导致危机的产生;均衡“办学体制”(system of schooling)与“教育性目的”(educative agenda)二者间关系的努力遇到挑战;教师教育需要终身制教师的参与。
安东尼·克拉克全晓洁陈克磊(翻译)王牧华
关键词:办学体制
“U-g-I-S”合作框架下的内源式学校改进个案研究
学校改进是一种系统而持久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是变革的主体和基本单位,整合内外部力量,通过找准推进变革的抓手,激发内部变革动力,增强应对变革的能力,最终实现学校的整体提升。学校改进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行政部门的政策...
全晓洁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育整合教师管理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