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志纲

作品数:42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化科学
  • 21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SCIE
  • 5篇图书
  • 5篇图书馆
  • 5篇海洋科学
  • 4篇文献计量学
  • 4篇计量学
  • 4篇海洋学
  • 3篇深海
  • 3篇海参
  • 3篇海洋学研究
  • 3篇一带一路
  • 2篇知识服务
  • 2篇知识平台
  • 2篇深海生物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群组
  • 2篇竞争力
  • 2篇海洋酸化
  • 2篇海洋研究
  • 2篇黑潮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文...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深...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2篇冯志纲
  • 26篇张灿影
  • 18篇於维樱
  • 11篇郭琳
  • 9篇王琳
  • 8篇王琳
  • 4篇鲁景亮
  • 2篇张均龙
  • 2篇罗璇
  • 2篇朱立禄
  • 2篇麦淑平
  • 2篇王凡
  • 2篇彭海青
  • 1篇丁君
  • 1篇倪煜佳
  • 1篇陈春
  • 1篇张晓琨
  • 1篇吴爱明
  • 1篇汪嘉宁
  • 1篇白虹

传媒

  • 10篇海洋科学
  • 4篇世界科技研究...
  • 4篇海洋科学集刊
  • 3篇图书馆理论与...
  • 3篇情报探索
  • 3篇广西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信息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Zoolog...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情报理论与实...
  • 1篇河南图书馆学...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农业图书情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图书馆群组知识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6年
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图书馆承担的信息集成服务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为例,从平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需求调研、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可持续能力建设等环节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为图书馆界开展学科知识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牛振恒张桂英冯志纲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工智能海洋学研究的计量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海洋科学研究对于理解和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支持经济发展,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海洋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海洋数据的收集速度和量级呈指数级增长,这远远超出了传统科研方法的处理和分析能力,给海洋动态变化的分析带来了挑战。同时,海洋数据的快速增长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材料,为AI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AI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工具,分析了8 021篇(2024年4月20日为止)AI海洋学研究的整体态势,结果表明:(1) 2020年前后全球AI海洋学研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 2017年中国发文数量超过美国,成为AI海洋学研究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3)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和遥感是发表论文最多的3个学科领域;(4) AI技术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评估、海洋和大气现象识别与预报等领域应用较多。尽管AI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应用中表现良好,显示出巨大潜力,但仍存在局限性。未来建议制定统一的海洋数据标准和协议,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以更有效地利用AI技术挖掘海洋数据的潜力,为海洋保护和管理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解决方案。
张灿影张斌冯志纲李晓峰
关键词:人工智能海洋监测
国际洋中脊研究的发展态势及热点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对洋中脊研究的国际研究战略与计划进行分析,具体包括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国际洋中脊协会(InterRidge)和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的相关研究规划和资助项目。此外,结合洋中脊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VOSviewer和Histcite软件综合分析了洋中脊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美国的洋中脊研究实力最强。中国近3年的发文比例非常高,表明越来越关注该领域的研究。中国洋中脊研究的主要合作对象是美国。热液生态系统与洋中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目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分析结果可以为我国的洋中脊研究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王琳张灿影朱立禄彭海青罗璇冯志纲张国良
关键词:洋中脊
全球海洋酸化研究态势与最新进展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碳库,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变暖的局势。海洋同时也是蕴含丰富资源的宝库,过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造成海水pH发生变化,海洋酸化对这个资源宝库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文献计量与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宏观角度研究了海洋酸化研究的整体发展现状和主要研究主题的分布,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现有问题给出了讨论及建议,以期为未来的海洋酸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酸化研究经历了探索、成型、快速增长与稳步增长4个时期。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是主要研究国家;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詹姆斯库克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海洋酸化过程与成因、敏感性生物与生命过程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与生态效应、珊瑚礁与藻类典型研究等内容则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未来的海洋酸化研究应该拓展广度和深度,提升方法和技术,并注意制定综合研究计划,慎重定性与量化研究结果,考虑多方面差异耦合因子并加强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
於维樱张灿影冯志纲郭琳
关键词:海洋酸化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海沟研究发展态势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数据库中有关海沟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Ucinet、VOSviewer和Excel分析软件,结合PathFinder算法,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通过揭示国际上关于海沟研究的主要国家或地区机构之间的合作及其发文情况,总结国际上有关海沟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以期把握海沟研究的整体发展状况,为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提供较详尽的参考资料。
张灿影於维樱王琳冯志纲
关键词:海沟SCIE
黑潮研究进展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边界强流,具有高温高盐特征,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对我国近海的环流结构和温盐分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黑潮相关研究计划,并利用Netdraw软件对黑潮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黑潮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东海、南海、海表温度、黑潮大弯曲和黑潮延伸体展开,然后结合文献解读探讨了黑潮的研究进展。最后,为了更深入地开展黑潮的调查研究,提高我国的黑潮研究水平和实力,提出了四条建议:(1)注重海洋再分析资料数据集的建设;(2)研制具有自主产权、适合我国近海的高分辨率海洋环流模式;(3)加大海洋观测、探测等基础设施研发的投入;(4)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全流域黑潮调查研究。
张灿影冯志纲张晓琨张启龙
关键词:黑潮海表温度
东海透光度分布的夏季特征及其与陆架悬浮体运移的关系被引量:8
2002年
利用1987年夏季 (6~7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船在东海考察的透光度资料 ,分析了透光度在东海的分布特征以及与东海陆架悬浮体运移的关系 ,结果表明 :(1)沿123 30′E北上的台湾暖流宛如一道屏障 ,将长江的悬浮物质阻挡在123 30′E以西 ;(2)长江口门北面的悬浮物质由于受到长江冲淡水转向和北上的台湾暖流的共同作用 ,难以继续贴岸南下 ;(3)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很可能是黄海沿岸流携带的悬浮物质不能继续向深海输运的主要原因 ,两支流似乎也起到了屏障作用 ,将悬浮物质阻挡在126 30′E以西和30 30′N以北 ;(4)
白虹华锋冯志纲靳朝晖
关键词:透光度陆架
国际海洋科学技术未来战略部署被引量:13
2018年
基于过去十几年相关国际组织和主要海洋国家发布的研究计划、规划和战略研究报告,对国际上海洋科学技术未来10~20年的发展部署进行分析。根据报告发布的国家和机构组织重要性以及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选取10大具有重要影响的海洋科技发展报告进行解读,认为未来海洋科技发展将集中在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海洋酸化研究、海洋塑料污染、海洋可再生能源、北极研究、深海大洋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等八大海洋科学领域或者问题。
高峰王辉王凡冯志纲陈春
关键词:海洋科学技术海洋酸化
国际人工鱼礁研究现状与态势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人工鱼礁(Artificial reefs,ARs)是一种有效的鱼类诱集设施和重要的渔业管理工具。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际人工鱼礁研究文献的年代、主要作者关键词、研究内容以及发文国家主要建设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际人工鱼礁研究年均产出论文数量不多,美国是人工鱼礁研究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家。国际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研究、工程学研究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研究,且各国研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研究内容因建设目标而异。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人工鱼礁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张灿影孙景春鲁景亮冯志纲
关键词:人工鱼礁SCIE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俯冲带研究发展态势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在于探索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俯冲带研究论文产出情况,以期为我国俯冲带研究和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以Web of Science信息平台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国际俯冲带研究的年度变化、期刊分布、主要研究国家或地区的发文影响力及合作情况、主要研究机构和国际热点研究内容。结果显示,国际俯冲带研究论文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美国的论文产出数量最多、合作中心性最强;中国俯冲带研究论文近3年增量明显,ESI高被引论文比例最高,但国际合作中心性较弱,其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俯冲带热结构、俯冲与地震的关系、俯冲带中的流体与岩浆作用以及俯冲带成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张灿影王琳於维樱冯志纲
关键词:俯冲带SCIE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