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顺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血栓栓塞症54例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提高PTE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01-2010-08我院收治的54例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57.4%)、胸痛(46.3%)、咯血(22.2%)及咳嗽(31.5%)等症状。D-二聚体检测、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肺动脉造影是PTE诊断的金标准,CT肺动脉造影能快速确诊PTE。结论: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D-二聚体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造影或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能提高早期PTE的确诊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 晋金兰冯志顺邓哲彤尹海燕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 ICU老年脓毒症60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镇静药物用量等指标。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前蛋白浓度、氧合指数、APACHE Ⅱ、气道峰压及镇静药物用量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与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
- 叶小玲尹海燕邓哲彤张敏晋金兰张锐江颖仪冯志顺
-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老年
- 成功抢救全身麻醉术中过敏性休克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洪城冯志顺曹阳张锐
-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过敏性休克抢救
- 预注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开胸侧肺萎陷时TNA-a、IL-6浓度的变化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预注乌司他丁干预对单肺通气开胸侧肺萎陷时TNA-a、IL-6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单肺通气开胸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所有病人均采用静注芬太尼、异丙酚和琥珀酰胆碱麻醉诱导,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以恒速输注异丙酚、吸入异氟醚和间断追加潘库溴铵维持麻醉,行控制呼吸。U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乌司他丁10000U.kg-1,稀释至100mL后30min内注射完毕,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病人麻醉诱导后(T0)、单肺通气60min(T1)、术毕(T2)分别采中心静脉血3mL,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A-a)、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人T0时点的TNA-a、IL-6的浓度变化无差异(P>0.05)。与C组相比,U组T1、T2时点TNA-a、IL-6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预注乌司他丁干预,可抑制单肺通气肺萎陷时TNA-a、IL-6的过度释放,可能与减轻萎陷肺损伤有关。
- 冯志顺陈剑龄叶穗晖张艳杨正心
- 关键词:乌司他丁单肺通气肺萎陷
- 成功救治重症乳酸性酸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1例
- 2010年
- 冯志顺尹海燕晋金兰张锐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糖尿病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22例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SIRS等因素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根据入住ICU时有无SIRS将患者分为SIRS组(n=135)和非SIRS组(n=187),观察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血小板计数与病死率的关系。观察病原菌的种类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结果:病情严重程度、SIRS对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影响(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病死率显著升高。多种病原菌感染易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结论:血小板计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SIRS和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血小板计数的重要因素,血小板计数是感染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江颖仪冯志顺邓哲彤叶小玲张锐
-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小板
- 心脏穿通伤的麻醉处理(附6例报告)
- 2008年
-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通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男性患者6例,行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维持选用对心脏抑制轻的药物,术中根据出血情况控制输血输液量。结果4例术毕完全清醒,拔除气管导管,1例2日后拔除气管导管,此5例均痊愈出院;1例因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13日死亡。结论心脏穿通伤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迅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麻醉手术,麻醉以浅麻醉辅助肌松药及气管插管进行控制呼吸,通常使用常规麻醉药量的1/3~1/2。
- 张艳陈剑龄罗福荣何淑英冯志顺曹阳
- 关键词:心脏穿通伤麻醉心肺复苏
- 韩氏仪应用于妇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根据电针刺激可促使中枢释放阿片肽产生内源性镇痛的原理 ,用韩氏仪辅助硬膜外阻滞的妇科手术病人实施术后镇痛。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 88例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2 2例。A组 :吗啡 2mg +氟哌啶 2 5mg ;B组韩氏仪 +吗啡 2mg +氟哌啶 2 5mg ;C组吗啡 1mg +氟哌啶 1 2 5mg ;D组韩氏仪 +吗啡 1mg +氟哌啶1 2 5mg。B和D组于麻醉前 3 0min使用韩氏仪至手术结束。术后 4h再治疗 3 0min。 4组药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 10ml,缝皮前注入硬膜外腔。结果 :A和B组、C和D组比较术后镇痛时间以及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镇痛评分A和B组比较 ,C和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和P <0 0 5 ) ;镇静评分A和B组比较 ,C和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和P <0 0 1) ;并发症的发生率B组低于A组 ,D组低于C组。比较A和D两组 ,镇痛镇静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D组并发症明显减少 ,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韩氏仪复合硬膜外阻滞行术后镇痛 ,可明显提高镇痛镇静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使血流动力学更趋平稳。
- 张立贤彭亮王家双冯志顺
- 关键词:吗啡术后镇痛韩氏仪妇科手术
- 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方法:60例自愿实施全麻人工流产手术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术前2h口服氯诺昔康8m g,术中使用异丙酚麻醉;异丙酚组无术前用药,术中用药同联合组。两组患者异丙酚的诱导剂量均为2m g/kg,术中根据患者的躯体反应必要时追加异丙酚。记录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异丙酚用量、术中肢动情况、追加用药的量及例数、清醒时间及术后患者下腹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注药后2m in的血压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术中肢动情况、清醒时间、追加用药的量及例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清醒和定向力恢复迅速,下腹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5、10m in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使循环更趋平稳,对患者术后的下腹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
- 彭亮张立贤冯志顺罗福荣高永俭何光范
- 关键词: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异丙酚人工流产
- 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及分泌Ⅰ型前胶原、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MRC-5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未加入TGF-β1或SAB;TGF-β1组加入10ng/mLTGF-β1;SAB1组加入10ng/mLTGF-β1和1μmol/LSAB;SAB2组加入10ng/mLTGF-β1和10μmol/LSAB。采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细胞Ⅰ型前胶原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源性TGF-β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MTT吸光度、Ⅰ型前胶原蛋白含量及内源性TGF-β1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组比较,SAB1组及SAB2组细胞吸光度明显减少,Ⅰ型前胶原蛋白含量和内源性TGF-β1水平降低,且SAB2组效果优于SA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B可以抑制TGF-β1促MRC-5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分泌胶原和内源性TGF-β1的作用,具有阻止或延缓肺纤维化进行性发展的潜能。
- 张敏冯志顺邓哲彤叶小玲张锐晋金兰江颖仪
- 关键词:丹酚酸B肺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