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辉霞

作品数:370 被引量:1,230H指数:17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8篇期刊文章
  • 111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化学工程
  • 50篇理学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文化科学
  • 8篇矿业工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电气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3篇复合材料
  • 53篇复合材
  • 44篇改性
  • 43篇聚苯
  • 42篇苯胺
  • 38篇聚苯胺
  • 36篇纳米
  • 32篇催化
  • 29篇凹凸棒
  • 26篇掺杂
  • 19篇凹凸棒石
  • 19篇催化剂
  • 18篇水处理
  • 18篇金属
  • 18篇磺酸
  • 18篇氨基
  • 17篇纳米复合材料
  • 17篇缓蚀
  • 16篇缓蚀剂
  • 13篇性能研究

机构

  • 363篇兰州理工大学
  • 11篇西北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
  • 4篇兰州石化职业...
  • 4篇兰州现代职业...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淮阴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甘肃恒路交通...
  • 2篇钢铁研究总院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兰州石油化工...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华北工学院

作者

  • 369篇冯辉霞
  • 92篇陈娜丽
  • 72篇王毅
  • 64篇谭琳
  • 62篇雒和明
  • 51篇赵霞
  • 45篇张建强
  • 41篇张婷
  • 38篇王毅
  • 36篇俞树荣
  • 34篇张德懿
  • 22篇邵亮
  • 22篇张国宏
  • 20篇赵丹
  • 19篇赵阳
  • 14篇陈姣
  • 14篇赵丹
  • 12篇杨瑞成
  • 12篇张娟
  • 12篇王冰

传媒

  • 33篇应用化工
  • 14篇化工新型材料
  • 11篇兰州理工大学...
  • 9篇功能材料
  • 8篇现代化工
  • 7篇中国非金属矿...
  • 7篇当代化工
  • 6篇河南化工
  • 6篇化学与生物工...
  • 5篇甘肃工业大学...
  • 5篇材料导报
  • 5篇广东化工
  • 5篇创新创业理论...
  • 4篇非金属矿
  • 3篇化工科技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矿物岩石
  • 3篇塑料工业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24
  • 16篇2023
  • 24篇2022
  • 14篇2021
  • 17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18篇2014
  • 22篇2013
  • 14篇2012
  • 20篇2011
  • 32篇2010
  • 28篇2009
  • 30篇2008
  • 34篇2007
  • 13篇2006
  • 12篇2005
3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性焦粉对氟离子吸附热力学及机理被引量:2
2011年
以废弃焦粉为原料,50%硝酸为改性剂,借助JSM、XRD和XPS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表征其结构。考察了改性焦粉对氟离子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粘附几率和活化能,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硝酸改性焦粉是硝酸刻蚀焦粉表面增加孔结构,增大表面积,表面氧化形成较为丰富含氧功能组的过程;吸附符合Langmuir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焓变为3.6596 kJ/mol,自由能变在-1.5004~-2.0107 kJ/mol之间,熵变为0.0173 kJ/(mol.K);粘附几率和活化能分别为S=1.78×10-5、21.35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是界面上混乱度增加的自发吸热过程;吸附氟离子过程是颗粒内扩散吸附,表面杂质与氟离子之间形成配位化合物、氟化钙胶体及表面含氧基团与氟离子形成氢键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颗粒内扩散吸附是该吸附的主要过程。
雒和明杨鹏冯辉霞赵霞张建强
关键词:改性焦粉氟离子热力学参数活化能
直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噻肟钠被引量:2
2007年
以多聚磷酸作为反应介质,采用高锰酸钾氧化头孢噻肟钠能产生强的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一种简单、灵敏、稳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新方法.探讨反应介质、多聚磷酸浓度、氧化剂高锰酸钾浓度及载液流量对化学发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10^-2mol/L多聚磷酸介质中,以7.0×10^-4mol/L高锰酸钾做氧化剂,载液流量为6.34 mL/min时,该法具有最佳灵敏度.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450μg/mL,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CL=0.983C+0.875(r=0.999 9,n=11),检出限为1.9μg/mL.对50.0μg/mL头孢噻肟钠进行11次平行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用本法对针剂中头孢噻肟钠的含量进行测定,回收率在98.4%-101.0%之间.初步探讨该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机理.
张德懿雒和明赵霞冯辉霞
关键词:化学发光流动注射高锰酸钾头孢噻肟钠多聚磷酸
插层复合技术在粘土基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了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插层方法、制备原理和工艺过程,探讨了粘土表面改性的影响因素,概述了插层复合材料的应用.
王毅冯辉霞方卫东
关键词:插层复合纳米复合材料粘土
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
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氨基磺酸体系下,将苯胺经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氨基磺酸是一种两性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很高,不易挥发,所制备的氨基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
冯辉霞邵亮张国宏赵阳
文献传递
工科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9
2010年
文章分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院校的经验,兰州理工大学进行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和实践,提出了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冯辉霞裴先武王毅李思良欧玉静
关键词:工科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网络教学
聚苯胺复合涂层在钢材上的防腐应用及发展趋势被引量:8
2018年
针对炼油化工设备所处酸碱盐等化学物质腐蚀环境下导致的电化学腐蚀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涂层方法来应对钢材防腐蚀。本文详细讨论了聚苯胺涂层的3种防腐机理,有钝化作用,屏蔽作用和缓释机理,分析总结了各类聚苯胺及其复合涂层在钢材等金属材料的防腐蚀应用,着重阐述了聚苯胺/无机复合涂层的应用,并展望了聚苯胺基涂层在防腐蚀方面的研究趋势。聚苯胺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尤其是二元及多元复合材料,以及复合后防腐机理的研究将会是以后研究和开发的趋势,而聚苯胺复合涂层制备和针对环境的防腐研究,可为其在炼厂复杂环境中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卢勇卢勇冯辉霞
关键词:钢材聚苯胺复合物防腐
有机高分子磁体的分子设计
2004年
对有机高分子磁体的分子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设计有机高分子磁体主要的4种理论模型,即Heiter London自旋交换模型、分子间电子转移模型、高自旋多重度模型和超级交换模型,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柴春鹏冯辉霞王云普张发爱王荣民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磁体分子设计
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其除污性能
2009年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水,在SBR反应器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7d后已有部分污泥颗粒化,20d后颗粒污泥大部分已经形成并处于稳定状态.研究表明,稳定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直径5~6mm,沉降速度29-72m/h.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2.5%,NH3-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5.5%,TP的平均去除率为95%,表明该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很好的除污能力.
姜峰董丽冯辉霞杨冠
关键词:SBR反应器好氧颗粒污泥除污性能
基于TRIZ创新原理解析“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以兰州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以TRIZ基本原理为基础,给定假定条件,提出人才培养类TRIZ技术系统模型。从人才培养过程出发,建立教与学技术系统的功能分析模型,结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分析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获得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能力形成的关系。构建人才培养能力模型,详细介绍模型的层级和关系;结合所依托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际,解析工程认证以来,尝试构建“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要求的教学要素对应关系模型,并阐述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成果和关系,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龚成勇何香如韩伟冯辉霞樊新建
关键词:产学研用教学效果
高掺杂量氮硫共掺杂有序介孔碳的制备方法
高掺杂量氮硫共掺杂有序介孔碳的制备方法,以富氮有机物丁二酮肟为碳源和氮源,硫酸为催化剂和硫源,丁二酮肟与甲醛在硫酸催化下的反应产物为前驱体,采用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SBA-15为模板,通过初湿浸渍法结合高温热解技术制备具有...
张德懿雷龙艳郑力文冯辉霞王毅雒和明
文献传递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