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强
- 作品数:22 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州市1996-2005年管网末梢水卫生状况及对策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情况,为随时监测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动态变化提供信息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广州市1996-2005年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按照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606份水样,合格155份,合格率为25.58%。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有锰、游离余氯、细菌总数、色度、铁和耗氧量。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项目中,锰的合格率仅为59.57%,游离余氯的合格率为76.73%,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85.81%,色度的合格率为88.12%,铁的合格率为88.94%,耗氧量的合格率为96.37%。结论广州市管网末梢水的锰、游离余氯、细菌总数和铁等项目合格率较低,今后应加强饮水的氯化消毒、对管网的定期检修和冲洗、减少二次供水水箱的使用和设立管网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 杨轶戬钟嶷刘世强黄汝明李小晖孙兰傅雪松施洁
- 关键词:水质卫生状况
- MPO和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白血病易感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T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儿童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155名广东籍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纳入病例组,155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PO(G-463A),GSTT1,GSTM1基因型。采用X^2检验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用OR及95%CI值表示各基因型发生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度。结果携带MPO-463位点A突变基因型(GA/AA)可能降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危险(OR=0.591,95%CI:0.356~0.981,P=0.041);同时携带GSTT1 null基因和GSTM1 null基因的个体发生发生急性白血病的危险性是同时携带GSTT1 non-null基因和GSTM1non-null基因个体的2.991倍(95%CI:1.578~5.673);同时携带MPO野生型(GG)基因及GSTT1 null基因和GSTM1 null基因进一步增加发病危险(OR=3.484,95%CI:1.626~7.466,P=0.041)。结论同时携带MPO野生型(GG)及GSTT1 null基因和GSTM1 null基因的个体发生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增大,可考虑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熊莉华冯文如蒋力云江华许秀贤刘世强林蓉
- 关键词:白血病过氧化物酶
- 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的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的人群致癌风险。方法 2011年7—10月对广州市120个监测点的卧室、客厅、办公室及室外环境中的苯和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应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苯和甲醛的人群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卧室空气中的甲醛浓度超过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限值要求,其他环境中的苯和甲醛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苯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39×10-4和1.41×10-4,甲醛的致癌风险值分别为7.81×10-4和7.82×10-4。甲醛的致癌风险高于苯的致癌风险,女性的致癌风险略高于男性,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中的苯和甲醛致癌风险值均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安全限值(1.00×10-6)。结论广州市室内环境中苯和甲醛对人群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 冯文如于鸿郑睦锐刘世强蒋琴琴石同幸江思力王志伟
- 关键词: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苯甲醛
- 装修后办公大楼空气中有机物污染状况及健康效应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装修竣工后不同时期办公大楼空气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5幢装修竣工后不同时期的办公大楼,分别于装修竣工后30 d、1年、2年,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的浓度,同时对办公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甲醛在装修后1年的浓度最高,均值为(0.220±0.050)mg/m3,装修后2年的甲醛平均浓度仍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苯系物和TVOC的浓度在装修后30 d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甲苯、二甲苯平均浓度严重超标,分别超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最高容许浓度的16.2、13.1倍,苯和TVOC浓度超标相对较少。装修竣工时间越短,皮肤和上呼吸道刺激的发生率就越高,但眼部刺激症状的最高发生率却出现在装修后1年的时段里,而且在1年以上的发生率仍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论办公大楼装修能造成室内严重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办公人员健康危害较大。
- 江思力郑睦锐杨轶戬甘平胜冯文如刘世强
- 关键词:有机物污染
- 统一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CO、CO_2浓度标准值的可行性探讨
- 2005年
- 目的调查广州市公共场所室内CO、CO2浓度,并探讨公共场所室内CO、CO2浓度标准值统一的可行性。方法在广州市选择各类公共场所的822个监测点,将公共场所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室内CO标准值分为第1类(≤5mg/m3)、第2类(≤10mg/m3)、第3类(未作强制项目),按CO2标准值分为第Ⅰ类(≤0.07%)、第Ⅱ类(≤0.10%)、第Ⅲ类(≤0.15%),监测室内空气中CO、CO2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822个空气样本监测值显示,CO浓度(x±s)为(2.76±1.41)mg/m3,第95百分位数(P95)为6.2mg/m3;CO2浓度(x±s)为0.060%±0.020%,P95为0.099%。CO、CO2监测值呈正偏态分布,即向污染较低的方向聚集;按CO浓度标准分级的3类公共场所空气中C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0,P=0.157);按CO2浓度标准分级的3类场所CO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66,P<0.01);且第Ⅱ类场所CO2的污染比Ⅰ、Ⅲ类严重(P<0.01)。结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CO、CO2标准值分类的现实意义已减弱,采用合适的统一标准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 冯文如刘世强刘汉湘周明辉江思力王伟鸿陈玉婷刘查田
- 关键词:公共设施卫生标准一氧化碳
- 液体空气微生物采样法与固体采样法效果初步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通过模拟现场采样检测评价液体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采样效能。方法使用液体微生物样器和固体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对模拟现场空气微生物进行采样检测,分析不同污染状态和采样时间等因素对采样效果及稳定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污染状态和不同采样时间,SAS-pcr液体采样器法的采样效率及稳定度均较MAS-100固体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佳。结论液体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冯文如徐巧兰刘世强龚玉姣
- 关键词:微生物
- 广州市地铁一号线运营前后各站CO和CO_2浓度变化与分析被引量:8
- 2003年
- 黄蓓江林丽祝荣坚姚建明刘世强
- 关键词:公共设施空气污染COCO2
-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指数综合评价最佳模式探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公共场所卫生指数综合评价方法(WS/T199—2001)推荐的模式P=(Iav(Iav+ks))^(1/2)及其"修改模式"Px=(O+Iav(Iav+ks))^(1/2)(增加表示超标分指数个数的参数O)对6份公共场所客房空气的监测数据(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甲醛、细菌总数)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进行效能比较和发生分辨失效的原因分析。结果推荐模式的综合指数结果显示:6份公共场所客房点1、2、3、4、5和6空气综合指数分别为0.59、0.63、0.71、1.72、1.78和1.85,而"修改模式"结果显示6个点对应的空气综合指数分别为0.59、0.63、1.23、1.99、2.27和2.33;推荐模式与"修改模式"评价结果不一表现在:点3空气质量等级分别为合格与较差,点5、6空气质量等级分别为较差与很差;其余3个点的2种模式的评价结果一致。结论 "修改模式"计算出来的综合指数较推荐模式的综合指数具有更强的分辨效能、警示作用,同时更符合客观实际和卫生学要求,是目前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综合评价比较理想的模式。
- 冯文如刘世强石同幸江思力杨轶戬施洁
- 关键词:公共卫生空气污染
- 氯消毒剂对冷却塔军团菌的现场杀灭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含氯消毒剂对冷却塔军团菌的现场杀菌效果。方法选择一大型冷却塔,分别进行两种消毒方式:一次添加高浓度氯消毒剂后(冲击法),维持加氯和不维持加氯,并在当天和一周后检测冷却塔水中军团菌的浓度。结果持续加氯,保持游离余氯在(0.38±0.23)mg/L,军团菌浓度变化不大,未检出或保持低浓度(0.85±1.52~0.81±1.56)cfu/ml;不持续加氯,军团菌持续上升,一周后增加100~1000倍以上(0.12±0.11~322.22±130.17)cfu/ml。结论维持加氯的消毒方法对冷却塔军团菌的消毒效果较好。
- 冯文如钟嶷刘世强江思力周明辉宋宏
- 关键词:氯消毒冷却塔军团菌消毒效果
-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珠江广州河段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治理珠江水体污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后航道和西航道底泥24宗,检测和分析其中重金属(镉、总铬、铅、铜、锌、镍、砷、汞)的含量。结果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评价,除砷和铅外,其他受测重金属的超标率均超过60%,镉和镍更是达到了100%,超标率从大到小分别为:镉、镍>锌>总铬>汞>铜>砷>铅。结论珠江广州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对珠江水体的质量构成威胁。
- 李小晖钟嶷刘世强刘查田郭重山杨轶戬周自严刘慧
-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