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鹏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自修复
  • 3篇胶囊
  • 3篇胶囊型
  • 2篇弹性体
  • 2篇有机锡
  • 2篇有机锡催化剂
  • 2篇溶剂
  • 2篇溶剂挥发
  • 2篇羟基聚二甲基...
  • 2篇微胶囊
  • 2篇橡胶
  • 2篇聚二甲基
  • 2篇交联
  • 2篇交联密度
  • 2篇硅氧烷
  • 2篇氟橡胶
  • 2篇高温
  • 2篇补强
  • 2篇补强剂
  • 2篇催化剂

机构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刘云鹏
  • 5篇郭建华
  • 4篇曾幸荣
  • 2篇罗权焜
  • 2篇乔俊霞

传媒

  • 1篇特种橡胶制品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上海西玛伟...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自修复弹性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高分子弹性体应用于工程领域中,由于其长期受到静态或动态拉伸、挤压、剪切、扭转等机械作用,使得弹性体内部容易产生微裂纹,这些裂纹不断增长和扩大后,将导致弹性体失效甚至完全破坏。采用自修复技术是减少弹性体等高分子材料早期破坏,提高弹性体寿命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研究由复合材料延伸到弹性体,文中主要综述了基于超分子的自修复弹性体、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弹性体及其它自修复弹性体的结构、性能、自修复机理和修复效率等。
郭建华刘云鹏
关键词:弹性体自修复超分子微胶囊
一种微胶囊型自修复聚硅氧烷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胶囊型室温自修复聚硅氧烷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各原料组成为: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45%~68%,补强剂4.5%~27%,硅烷化合物4.5%~21%,有机锡催化剂1.4%~7%,微胶...
郭建华乔俊霞刘云鹏曾幸荣
文献传递
微胶囊型自修复聚硅氧烷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在长时间受到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等外力作用时,材料内部会不断产生微裂纹或细小损伤,而这种损伤会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扩展,最终产生严重破坏而失效。通常情况下,在材料失效之前,必须将其及时更换,但是对于部分不...
刘云鹏
关键词:弹性体自修复微胶囊原位聚合法
文献传递
配方因素对氟橡胶高温撕裂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硫化剂品种、双酚AF用量、促进剂BPP用量、补强剂品种及炭黑N990用量对不同测试温度下氟橡胶撕裂强度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氟橡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研究了氟橡胶的高温撕裂强度与其交联密度间的关系.结...
郭建华刘云鹏李函坚曾幸荣罗权焜
关键词:氟橡胶交联密度
文献传递
配方因素对氟橡胶高温撕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硫化剂品种、双酚AF用量、促进剂BPP用量、补强剂品种及炭黑N990用量对不同测试温度下氟橡胶撕裂强度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氟橡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研究了氟橡胶的高温撕裂强度与其交联密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增加(25℃增加到200℃),不同配方的氟橡胶的撕裂强度均明显降低。在100-200℃温度范围内,双酚AF/BPP硫化的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高于过氧化物或胺类硫化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随着双酚AF用量的增大,氟橡胶的常温撕裂强度明显降低,而高温撕裂强度略有下降。促进剂BPP用量增大,氟橡胶的常温和高温撕裂强度均变化不大。几种补强剂中,沉淀法白炭黑补强氟橡胶在200℃时的撕裂强度仅为25℃时撕裂强度的0.6%。测试温度从25℃升至200℃,炭黑N990补强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降低幅度较小,随着N990用量的增大,氟橡胶的常温撕裂强度增幅明显,而高温撕裂强度略有提高。测试温度升高,氟橡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减小,同时撕裂强度也降低,双酚硫化时,在相同测试温度下,氟橡胶的交联密度越小,撕裂强度越大。
郭建华刘云鹏李函坚曾幸荣罗权焜
关键词:氟橡胶交联密度
一种微胶囊型自修复聚硅氧烷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胶囊型室温自修复聚硅氧烷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各原料组成为: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45%~68%,补强剂4.5%~27%,硅烷化合物4.5%~21%,有机锡催化剂1.4%~7%,微胶...
郭建华乔俊霞刘云鹏曾幸荣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