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1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研究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2例,于术中切取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组织,进行VEGF-C的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的表达在直肠癌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明显递增趋势;其表达与肿瘤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VEGF-C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能成为抗直肠癌淋巴道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 刘涛张超吕伟刘佳徐建华刘立业
-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道转移
- 携带5/35嵌合型fiber的溶瘤腺病毒对胃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研究
- 2008年
- 鉴定5/35嵌合型溶瘤腺病毒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杀伤能力。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产量测定和MTT等一系列实验方法对5/35嵌合型溶瘤腺病毒的杀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5型溶瘤腺病毒相比,5/35嵌合型溶瘤腺病毒表现出更强的杀伤胃癌细胞BGC-823的能力。
- 马蕾娜刘佳钱其军
- 关键词:溶瘤腺病毒胃癌嵌合型
- 免疫细胞联合腺病毒Ad205-IL-15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研究
- 2012年
- 在已有腺病毒Ad205-IL-15的基础上尝试与过继免疫细胞CIK、NK92等联合开展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性研究。首次通过荧光化学发光的原理构建出携带表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肝癌细胞系Huh7-Luc、MHCC97H-Luc来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免疫细胞联合Ad205-IL-15对Huh7-Luc、MHCC97H-Luc两株肝癌细胞表现出了较高协同杀伤作用。证明将免疫细胞与腺病毒联合可以相互弥补各自治疗的不足之处,提高了抗肿瘤效果。同时,由于操作方便,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法也为检测细胞存活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徐科胡贲苏虹胡徐庞刘佳杨智刘立钱程魏旭斌
- 关键词:CIK过继免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肿瘤基因治疗中腺病毒载体改造热点被引量:5
- 2008年
- 腺病毒以其具有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中.但由于腺病毒载体在体内存在感染效率低、免疫原性强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腺病毒载体的策略.如通过对纤毛蛋白的改造来增强腺病毒载体感染肿瘤细胞的能力;对六邻体蛋白的改造和对病毒衣壳进行聚乙二醇化处理使得腺病毒载体能够逃逸人体的免疫识别.此外,为了增强腺病毒载体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杀伤效力,人们也对病毒载体的基因组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造.值得注意的是,肿瘤趋向性细胞载体的研究,为腺病毒介导的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因此,如何能有机地结合多项改造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腺病毒载体在今后临床应用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最近肿瘤基因治疗中腺病毒载体改造取得的一些进展做一概述和讨论.
- 李伟刘佳刘立
-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肿瘤
- HIV流行形势及医院感染防范措施被引量:49
- 2005年
- 目的了解HIV的流行形势、评估当前流行形势对我院输血安全和HIV医院感染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6月期间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和献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抗体阳性者检出情况:1995年从患者中检出1人,1997年从患者和献血者各检出1人,1999年从患者中检出4人,2000年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1年从献血者中检出2人,2002年从患者和献血者中各检出5人,2003年从患者中检出10人、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4年(1~6月)从患者中检出11人、从献血者中检出6人;累计检出48人,其中患者32人、献血者16人,男性32人、女性16人.结论在2001年及以前,HIV感染呈零星散发现象,2002年开始,HIV呈暴发趋势;献血者HIV检出率随整个人群HIV感染率的升高而升高,输血安全问题面临新的压力,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面临更大的危险,HIV的医院感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蒋天伦李兵黎儒青刘佳肖瑞卿赵树铭林武存府伟灵
- 关键词:HIV献血者输血安全医院感染
- 首株来源于转移灶的人胆囊癌细胞系EH-GB1的建立及鉴定
- 2010年
- 目的建立转移性胆囊癌细胞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人胆囊癌转移灶取材,将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成功后命名为EH-GB1细胞。电镜下观察EH—GB1细胞的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SCID小鼠皮下接种EH-GB1细胞,观察EH—GB1细胞的成瘤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A19-9的表达。分别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Red2)的慢病毒感染EH-GB1细胞,观察EH—GB1细胞表达GFP和Red2的情况。结果EH—GB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20代以上,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特征,倍增时间约为24h。SCID小鼠皮下接种EH—GB1细胞后的成瘤率为100%。移植瘤细胞中CA19—9呈强阳性表达。EH—GB1细胞感染携带GFP或Red2基因的慢病毒后,可稳定地表达GFP和Red2。结论EH—GB1细胞有望成为首株来源于转移灶的稳定的人胆囊癌细胞系,转染并持续表达GFP和Red2的EH-GB1细胞是胆囊癌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理想实验模型。
- 李林芳胡还章刘辰王敬晗吴红平金华君苏长青姜小清刘佳顾坚忠吴孟超钱其军
- 关键词:胆囊肿瘤细胞系小鼠
- 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通过对流动采血车献血员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以探讨尽可能减少、避免献血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我站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432例流动采血车上献血反应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紧张176例,占41%;劳累、睡眠不足112例,占6%;饮食不当75例,占17%;环境因素引起48例,占11%;技术因素21例,占5%。结论 加大时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献血环境能够减少、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
- 刘佳肖瑞卿李兵
- 关键词:献血反应献血环境
- 1129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对1129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便确立最佳献血模式,选择、组织低危人群献血,从而减少乃至防止血源性疾病发生。方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赖氏法,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均采用ELISA检测。结果11295名无偿献血者中10312人合格,占总数的91.30%,不合格983人,为8.70%,其中梅毒血清学检测不合格者3.01%。结论在11295名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最高,存在着几种病毒合并感染的现象。提示加强献血者血源性疾病的检测,对保证受血者的安全,控制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刘佳李兵肖瑞卿
- 关键词:无偿献血HBSAG
- 人工流产术女性PAC后长效可逆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女性接受流产后关爱(PAC)后,即时落实长效可逆避孕(LARC)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在该院计划生育门诊实施人流的4 068例女性分别依据人口学特征和人流风险进行分类,对比不同特征群体接受PAC后的LARC落实情况,用SAS软件对数据的统计意义进行χ2检验。结果青少年女性LARC避孕率(7.9%)低于19~40岁(33.9%)和围绝经期女性(11.8%);未生育女性LARC避孕率(10.6%)低于已生育女性(33.9%);高危人流女性LARC避孕率(33.1%)高于低危人流女性(16.6%),这些数据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流中年龄小于或等于20岁女性、哺乳期、顺产3个月内、剖宫产半年内和人流大于或等于3次LARC避孕率低(<50.0%);而瘢痕妊娠和剖宫产大于或等于2次避孕率高(>80.0%)。结论应将青少年、未生育女性和高危人流中产后女性列为PAC咨询的重点人群。
- 蔡惠芬刘小艳王江孟珊王惠刘佳常青
- 关键词:宫内避孕器
- 42397名献血者抗-HCV、抗-HIV、抗-TP、HBsAg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提高献血者血液检测准确度,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因输血感染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方法两种以上的试剂按规定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双检,并对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42 397名献血者中HBsAg阳性192例,阳性率0.45%,结果不确定47例;抗-HCV阳性187例,阳性率0.44%,结果不确定124例;抗-HIV阳性8例,阳性率0.02%,结果不确定14例;抗-TP阳性319例,阳性率0.75%,不确定78例;4项检测共计阳性969例,阳性率2.29%。结论献血人群中有较高病毒携带率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率,加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限制及人体感染病毒后窗口期的存在,使输血存在引起病毒性疾病传播的危险。血站系统在对献血者的筛查工作中应不断加强管理,优化试剂组合,最大限度杜绝输血感染疾病的发生。
- 胡建林武存李兵刘佳陈英彭君夏志容
- 关键词:血液筛查TPHBSAG